在历史的长河里,朝代那是像星星一样起起落落,崇祯这皇帝的命运呢,就像一颗贼亮却又很快陨落的流星,让人直叹气,也引得咱忍不住琢磨。你说,崇祯皇帝为啥最后在煤山上吊死了呢?他咋就不拼了老命给大明江山再挣点希望呢?
想当年,大明帝国在中原那可是牛哄哄的,地大物博,崇祯刚当上皇帝的时候,好像大权在握,整个天下都在他手心里攥着呢。虽说时不时有流寇闹点事儿,但在大伙眼里,大明王朝那根基稳得很呐,谁能想到就短短一年,就哗啦一下垮台了呢?可命运这玩意儿,就跟个无情的大车轮子似的,一个劲儿往前滚,直接就把大明给推到绝路上去了。
崇祯皇帝可不是个糊涂蛋。他刚登基那阵儿,那可是雄心勃勃,一门心思要把大明从水火里拉出来。又是大力整治朝廷的风气,又是到处找有本事的人来帮忙,就盼着能通过这一系列改革,让国家重回正道。这皇帝当得可累了,起早贪黑忙政务,还亲自披挂上阵指挥军队打外敌。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那都是他对大明江山满满的爱和殷切的期望啊。可历史这包袱太重了,他那些努力就像扔到泥坑里的牛,没起啥大作用。
国内呢,农民起义军跟星星之火似的,一下子就烧遍了。李自成、张献忠他们领着一帮人,走到哪儿,老百姓都跟着起哄,那阵仗大得吓人。国外呢,后金(清朝)的骑兵在边上虎视眈眈,老是跑来捣乱,烧杀抢掠,边境就没个消停的时候。崇祯皇帝夹在这内忧外患中间,就像个孤零零在舞台上挣扎的舞者,咋也跳不出这倒霉的命运圈子。
崇祯皇帝在面对这些麻烦的时候,有些决定和做法,也确实让明朝灭亡的速度加快了。就说兵部尚书陈新甲吧,崇祯让他和皇太极议和,这本是个能缓口气的好招儿,结果消息走漏了,朝廷里一帮人反对。崇祯皇帝好面子啊,为了让大伙消消气,竟然把陈新甲给砍了,这下可好,议和的路断了,大明就这么错过了一次宝贵的喘息机会。
杨一鹏这人也挺冤。他在镇压叛变、稳定物价这些事儿上都立了功,还是个清官呢。结果凤阳被突袭的时候,他在淮安离得远,来不及救援,皇陵就被人毁了。崇祯皇帝为了维护皇家的面子,把杨一鹏给弄死了,这可把忠臣们的心都给伤透了,朝廷里的大臣们也都吓得够呛,以后再遇到危机,都先想着自己保命,不敢往前冲了。
孙元化也是个老将,都当上巡抚都御史了。在辽东打仗的时候虽然磕磕绊绊,但也努力过。他自杀没成被叛军抓住了,还想着劝叛将归顺呢,可局势失控了,最后崇祯皇帝给他安了个祸乱之首的罪名,把他给杀了。郑崇俭呢,三边总督,围剿叛乱的时候没少立功,就因为一场败仗,崇祯就说他平寇不力,脑袋也没了。崇祯在位的时候,前前后后杀了七个总督,这可把朝廷上下吓得人心惶惶,当官的都担心自己小命不保,君臣之间哪还有啥信任可言啊。大臣们再碰到国家有难,都先想着咋保全自己,没几个人愿意为皇帝卖命,为国家出力了。
等李自成的大军都打到北京城下了,崇祯皇帝想找大臣们商量商量咋办,结果朝堂上连个人影都没有。那些以前成天喊着忠君爱国的大臣们,这时候要么投降了叛军,要么跑得没影了,就剩下崇祯皇帝一个人面对这绝望的局面。城外的京师三大营,本来是保卫京城的重要力量,结果到了关键时刻,军心散了,士兵们都跑了投降了,还把城里的武器装备都送给敌人了。这时候的崇祯皇帝,手里没兵可用,身边也没个能信得过的人,就像个被命运扔了的孤儿,孤孤单单,没人帮忙。
在这生死关头,崇祯皇帝也想突围啊。他带着几十个太监,想冲出皇宫找条活路。可命运就爱捉弄人,他们出宫的时候遇到一堆麻烦。有的城门没人守,可那门闸太重了,崇祯皇帝和太监们一起使劲都拉不开;有的城门倒是有守军,可都是投降了的太监,故意不开门。崇祯皇帝看着那紧闭的城门,心里那绝望啊,没法说。他心里明白,这时候的京城,早就不是他的大明江山了,就是个被叛军占了的大笼子。
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在生命最后时刻,还是保持着皇帝的尊严和那股子决绝劲儿。他在宫里亲手把妃嫔都杀了,怕她们落到叛军手里受辱;把皇子们乔装打扮,让他们逃出京城,好歹给大明皇室留点血脉。然后,他穿着龙袍,或者带着龙袍衣冠,和皇子们分路逃跑。他跑到煤山上,看着脚下这曾经繁华无比的京城,现在到处是战火,老百姓死伤无数,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最后,他就在这儿上吊了,用死表明自己的心志,给大明王朝画了个又悲壮又无奈的句号。
煤山,就皇宫外面那么个小山包,可在当时就成了崇祯皇帝生命的终点。这地方高,能看到整个皇宫,说不定在崇祯皇帝心里,他就想在最后一眼,再瞅瞅这座他奋斗了一辈子却救不了的宫殿。他旁边,就只有太监王承恩陪着。王承恩这忠心的奴仆,到了生死时刻,都没离开,陪着崇祯皇帝一起死了,给这悲壮的历史画面添了点感人的东西。
崇祯皇帝的死,可让后人议论纷纷。有人觉得,他是个有骨气、有血性的君主,国家亡了的时候,没想着苟且偷生,用死捍卫了皇室的尊严和荣耀。他这“君王死社稷”的做法,和历史上那些国家有难就贪生怕死、逃跑避难的君主比起来,可强太多了。就像中东的萨达姆、北非的卡扎菲,遇到麻烦就跑或者妥协,最后下场都很惨。崇祯皇帝这决绝的样子,那可真让人佩服。
不过,也有人对崇祯皇帝挑刺儿。他们觉得,崇祯皇帝虽然有心救国,可治国的本事和政治智慧不够。他在位的时候,老是换来换去大臣,还杀了不少重臣,搞得朝廷里人心惶惶,政治乱成一团。他面对农民起义军和外敌入侵的时候,拿不定主意,一会儿要打,一会儿要和,好多好机会都错过了。他对大臣太苛刻,又没把官场腐败治好,结果国家财政亏空,老百姓日子过得苦哈哈的。这些问题攒到一起,最后就把大明王朝给弄垮了,崇祯皇帝可脱不了干系。
其实,崇祯皇帝的命运,也是明朝末年整个社会矛盾激化的一个写照。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宦官专权,文官集团势力大还互相掐架,土地兼并严重,老百姓在水深火热里挣扎。这些社会问题就像一个个大毒瘤,把大明王朝的根基都快啃没了,所以一遇到外面的压力,就撑不住了。
从更大的历史角度看,朝代更迭那都是好多因素一起作用的结果。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些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搅和到一起,最后就决定了一个王朝是兴是衰。崇祯皇帝那时候,正好是明朝各种矛盾一起爆发的时候,他再怎么挣扎,也没法改变大局。
现在咱再看崇祯皇帝的一生,真为他的命运可惜。他在历史的漩涡中间,面对一堆麻烦,虽然努力反抗,可最后还是逃不过命运的惩罚。他的故事,可不只是一个皇帝的个人悲剧,那是历史大画卷里浓浓的一笔。这也提醒咱,历史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谁也改不了。不管是哪个朝代,哪个皇帝,都得顺着时代的潮流走,把各种社会矛盾处理好,才能长治久安。不然,就算像崇祯皇帝这样有气节、有决心,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往前滚,只能在岁月的长河里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