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他带兵前线平叛,无暇教育子女,但他用家书的形式来进行家教。曾国藩家书广为流传成家教的名典。我们现代的家长很少有人知晓曾国藩教育孩子的家书,今摘录几封附于后:
字谕纪泽儿:
接尔安禀,字画略长进,近日看《汉书》。余生平好读《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书,尔能看《汉书》,是余所欣慰之一端也。
看《汉书》有两种难处,必先通于小学、训诂之书,而后能识其假借奇字;必先习于古文辞章之学,而后能读其奇篇奥句。尔于小学、古文两者皆未曾入门,则《汉书》中不能识之字、不能解之句多矣。欲通小学,忽略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二书。王怀祖(名念孙,高邮州人)先生有《读书杂志》,中于《汉书》之训诂极为精博,为魏晋以来释《汉书》者所不能及。
欲明古文,忽略看《文选》及姚姬传之《古文辞类纂》二书。班孟坚最好文章,故于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扬雄、刘向、匡衡、谷永诸传皆全录其著作;即不以文章名家者,如贾山、邹阳等四人传,严助、朱买臣等九人传、赵充国屯田之奏、韦元成议礼之疏以及贡禹之章、陈汤之奏狱,皆以好文之故,悉载巨篇。如贾生之文,既著于本传,复载于《陈涉传》《食货志》等篇;子云之文,既著于本传,复载于《匈奴传》《王贡传》等篇,及至《充国赞》《酒箴》,亦皆录入各传。盖孟坚于典雅瑰玮之文,无一字不甄采,尔将十二帝纪阅毕后,且先读列传。凡文之为昭明暨姚氏所选择,则细心读之;即不为两家所选,则另行标识之。若小学、古文二端略的途径,其于读《汉书》之道思过半矣。
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书》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传》称:“骄奢淫逸,宠禄过也。”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予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已经接到你的信,信中见你的字体略微有些长进,也了解到你近日来在研读《汉书》。《史记》《汉书》《庄子》“韩文”是我生平最喜欢的四部书籍,你能够研读《汉书》,这件事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读《汉书》有两处很困难,首先一定要先弄通小学、训诂类的书籍,以后才能认识它的假借奇字;其次要先学习古文辞章的学问,然后才能读懂其中深奥难懂的篇章。你对小学、古文两样都还没有入门,那么《汉书》中一定有不认识的字、不能解释的文句。如果要弄通小学,必须大略看看段氏《说文》《经籍纂诂》这两本书。王怀祖(名念孙,高邮州人)先生有《读书杂志》,其中对《汉书》的训诂最精深渊博,是魏晋以来解释《汉书》的人所无法超越的。
如果要懂得古文,必须大略看看《文选》和姚姬传的《古文辞类纂》这两本书。班孟坚最喜欢文章,所以对于贾谊、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司马迁、扬雄、刘向、匡衡、谷永等人的传记全文抄录;即使有些人的文章不著称于世,如贾山、邹阳等四个人的传记,严助、朱买臣等九个人的传记,赵充国屯田的奏疏,韦元成议礼的奏疏以及贡禹之章、陈汤的奏疏,都因为是好文章,而被全部载入本传。像贾生的文章,既著录本传,又记于《陈涉传》《食货志》等篇;扬雄的文章,既著录本传,又记于《匈奴传》《王贡传》等篇。像《充国赞》《酒箴》,也都抄录在各本传记中。或许班孟坚对于典雅瑰玮的文章,是没有一个字不抄录的。你把十二帝纪读完后,暂时可以先读列传。凡是被昭明太子和姚姬传所选用的文章,都要细细研读,即使是两家没有选用的文章,也要另外做好标记。如果从小学、古文两种学问里略微得到学习的途径,那就等于获得了一半研读《汉书》的诀窍了。
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侈、骄傲的毛病,并不是说锦衣玉食才算是奢侈,只要皮袍呢褂多得俯拾皆是、车马仆人习以为常,这样就一天天接近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他们朴素丑陋,见到雇工就颐指气使,不可一世,这样就一天天习惯于骄傲了。《尚书》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左传》称:“骄奢淫逸,宠禄过也。”京城子弟道德败坏,都是因为骄、奢二字所引起的,你和各位兄弟一定要引以为戒。再三叮嘱再三叮嘱。
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字谕纪泽儿:
前次于诸叔父信中,复示尔所问各书帖之目。乡间苦于无书,然而今日,吾家之书,业已百倍于道光中年矣。买书不可不多,而看书不可不知所择。以韩退之为千古大儒,而自述其所服膺之书,不过数种:曰《易》、曰《书》、曰《诗》、曰《春秋左传》、曰《庄子》、曰《离骚》、曰《史记》、曰相如、子云。柳子厚自述其所得,正者: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旁者:曰《榖梁》、曰《孟》《荀》、曰《庄》《老》、曰《国语》、曰《离骚》、曰《史记》。二公所读之书,皆不甚多。
本朝善读古书者,余最好高邮王氏父子,曾为尔屡言之矣。今观怀祖先生《读书杂志》中所考订之书,曰《逸周书》、曰《战国策》、曰《史记》、曰《汉书》、曰《管子》、曰《晏子》、曰《墨子》、曰《荀子》、曰《淮南子》、曰《后汉书》、曰《老》《庄》、曰《吕氏春秋》、曰《韩非子》、曰《杨子》、曰《楚辞》、曰《文选》,凡十七种。又憋着《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之书,曰《易》、曰《书》、曰《诗》、曰《周官》、曰《仪礼》、曰《大戴礼》、曰《礼记》、曰《左传》、曰《国语》、曰《公羊》、曰《榖梁》、曰《尔雅》,凡十二种。王氏父子之博,古今所罕,然亦不满三十种也。
余于《四书》《五经》之外,最好《史记》《汉书》《庄子》“韩文”四种,好之十余年,惜不能熟读精考。又好《通鉴》《文选》及姚惜抱所选《古文辞类纂》、余所选《十八家诗抄》四种,共不过十余种。早岁笃志为学,恒思将此十余书贯穿精通,略作札记,仿顾亭林、王怀祖之法。今年齿衰老,时事日艰,所志不克成就,中夜思之,每用愧悔。泽儿若能成吾之志,将《四书》《五经》及余所好之八种一一熟读而深思之,略作札记,以志所得,以著所疑,则余欢欣快慰,夜得甘寝,此外别无所求矣。至王氏父子所考订之书二十九种,凡家中所无者,尔可开一单来,余当一一购得寄回。
学问之途,自汉至唐,风气略同;自宋至明,风气略同;国朝又自成一种风气,其尤著者,不过顾、阎(百诗)、戴(东原)、江(慎修)、钱(辛楣)、秦(味经)、段(懋堂)、王(怀祖)数人,而风会所扇,群彦云兴。尔有志读书,不必别标汉学之名目,而不可不一窥数君子之门径。
凡有所见闻,随时禀知,余随时谕答,较之当面回答,更易长进也。
咸丰九年四月廿一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上次你问的各种书帖目录,我已经在给各位叔父的信中给你答复。乡下是偏僻的地方,无法看到很多书,但你生活在当今世上,我们家所珍藏的书要比道光年间多出百倍。一定要多买书为好,但看书也不能不知道选择。韩退之所以被尊为千古大儒,根据他自己所说的,他所钦佩的书也不过是几种而已:《易》《书》《诗》《春秋左传》《庄子》《离骚》《史记》和相如、子云等人的文章。柳子厚可谓博学之人,但他自称所看的书中,正者仅有《易》《书》《诗》《礼》《春秋》;旁者也不过是《榖梁》《孟》《荀》《庄》《老》《国语》《离骚》《史记》等书。由此可见,两个人读的书都不是很多,只是选择得很精。
我最欣赏本朝会读古书的高邮王氏父子,也曾经多次同你说过。怀祖先生在《读书杂志》上所考订的书有《逸周书》《战国策》《史记》《汉书》《管子》《晏子》《墨子》《荀子》《淮南子》《后汉书》《老》《庄》《吕氏春秋》《韩非子》《杨子》《楚辞》《文选》等共十七种书,另外有《广雅疏证》一种。伯申先生《经义述闻》中所考订的书有《易》《书》《诗》《周官》《仪礼》《大戴礼》《礼记》《左传》《国语》《公羊》《榖梁》《尔雅》共十二种书。王氏父子的学识渊博,古今十分少见,但其中所看的书总共也不到三十种而已。
我除了《四书》《五经》之外,这十多年来最喜欢看的四种书就是《史记》《汉书》《庄子》“韩文”,遗憾的是没有将这几本书熟读,仔细钻研。另外我还很欣赏《通鉴》《文选》和姚惜抱(姚鼐)所选的《古文辞类纂》,以及我自己选抄的《十八家诗抄》四种书,总共也不过十几种书。早年我立志专心研究学问,用心阅读,常常想把这十几种书融会贯通,略作札记,模仿顾亭林、王怀祖。如今我年龄已高,已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所立下的志向已经没办法实现了。最近在夜里醒后,时常觉得后悔。如果泽儿能完成我年轻时的志向,把《四书》《五经》和我爱好的八种书每本书都熟读并深入研究,略作札记,记下读后的心得体会和疑难问题,那么我会感到无比欣慰和高兴,我也就可以好好睡觉了,除此之外我也就没有其他奢望了。王氏父子考订的二十九种书,如果家中有没有收藏的,你可以列出一个清单来,我会一本一本买了给你寄回家。
古今治学的方法,汉朝到唐朝,风气大致都一样;从宋朝到明朝,也没有太大的变化;直到本朝后,又形成了一种风气。其中最负盛名的便是顾、阎(百诗)、戴(东原)、江(慎修)、钱(辛楣)、秦(味经)、段(懋堂)、王(怀祖)等数人。因为已经自成了风格,所以人才辈出。你如果有专心读书的志向,可以不需要标榜汉学的名目,但对于以上提到的几位先生的治学方法却不能不去了解。
凡是你的所见所闻,要随时向我禀告,我也会随时给你解答,这样的方式比当面教给你,更容易让你有所长进。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字谕纪泽儿:
接尔二十九、三十号两禀,得悉《书经》注疏看《商书》已毕。《书经》注疏颇庸陋,不如《诗经》之赅博。我朝儒者,如阎百诗、姚姬传诸公皆辨别古文《尚书》之伪。孔安国之传,亦伪作也。盖秦燔书后,汉代伏生所传,欧阳及大小夏侯所习,皆仅二十八篇,所谓今文《尚书》者也。厥后孔安国家有古文《尚书》,多十余篇,遭巫蛊之事,未得立于学官,不传于世。厥后张霸有《尚书》百两篇,亦不传于世。后汉贾逵、马、郑作古文《尚书》注解,亦不传于世。至东晋梅颐始献古文《尚书》并孔安国传,自六朝唐宋以来承之,即今通行之本也。自吴才老及朱子、梅鼎祚、归震川,皆疑其为伪。至阎百诗遂专著一书以痛辨之,名曰《疏证》。自是辨之者数十家,人人皆称伪古文、伪孔氏也。《日知录》中略著其原委。王西庄、孔渊如、江艮庭三家皆详言之(《皇清经解》中皆有江书,不足观)。此亦《六经》中一大案,不可不知也。
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未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邓先生讲书,仍请讲《周易折中》。余圈过之《通鉴》,暂不必讲,恐污坏耳。尔每日起得早否?并问。此谕,涤生手示。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辰刻
【译文】
字谕纪泽儿:
我刚收到你二十九、三十日寄来的两封信,得知你已经将《书经》注疏中的《商书》看完。《书经》注疏的内容通俗易懂,不像《诗经》的博大深奥。我朝大儒,如阎百诗、姚姬传等人都辨别古文《尚书》是伪书,孔安国所传的,也是伪作。
自秦代经历焚书坑儒的灾难以后,汉代伏生所写的传记,欧阳和大小夏侯所讲授的,只有二十八篇,就是所谓的经文《尚书》。此后孔安国搜集整理古文《尚书》十几篇,但都因为遭受巫蛊之祸而不能立于学官,所以无法流传后世。后来张霸又有《尚书》一百零二篇,同样也没有流传于世。后汉贾逵、马、郑所作的古文《尚书》注解,也不能流传于世。直到东晋梅颐始献古文《尚书》,并声称这本书是孔安国所传,所以这个版本自从六朝唐宋就一直传承到今天,也就是现在的通行本。吴才老和朱子、梅鼎祚、归震川,都怀疑它是伪作。到了阎百诗才专门写了一本痛加辩驳的书,书名为《疏证》。这以后辨别真伪的有几十家,每个人都认为这些是伪古文、伪孔氏。《日知录》一书中略知其中的原因,王西庄、孙渊如、江艮庭三家讲得都很详细(《皇清经解》中有江书,不值得一看)。这也是《六经》中的一桩大案件,有必要详细了解知道。
你从小记忆力就很平常,这不值得忧虑。你所该担心的第一是“无恒”,第二是怕随意粗览一遍,并不作细致的研读和理解,这可是很大的毛病。如果真的看明白了,时间久了就会领会其中的滋味,自然就会达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这时候就可以用笔记录下来,也可以不强求自己一定要笔录,但一定要弄清文义,深刻理解。
目前邓先生讲书,仍请讲《周易折中》。我圈阅过的《通鉴》暂时可以不用讲解,总担心把书弄脏弄坏。你每天起得早吗?顺便问一下,此谕,涤生手示。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日辰刻
字谕纪泽、纪鸿儿:
今日专人送家信,甫经成行,又接王辉四等带来四月初十之信(尔与澄叔各一件),据悉一切。
尔近来写字,总失之薄弱,骨力不坚劲,墨气不丰腴,与尔身体向来轻字之弊正是一路毛病。尔当用油纸摹颜字之《郭家庙》、柳字之《琅琊碑》《玄秘塔》,以药其病。日日留心,专从厚重二字上用工。否则资质太薄,即体质亦因之更轻矣。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欲求变之法,总须先立坚卓之志。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岁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十一月廿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即此二端,可见无事不可变也。
尔于厚重二字,须立志改变。古称金丹换骨,余谓立志即丹也。满叔四信偶忘送,故特由驿补发。此嘱。涤生示。
同治元年四月廿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纪鸿儿:
今天专门派人送信回家,刚要出发,正好又接到王辉四带来的四月初十寄来的信(你和澄叔的各一封),从信中得知一切。
你最近写字的功力总是太薄弱,骨力不够强劲,墨气也不够丰腴,就像你的身体一样,一直都存在软弱无力的毛病。你应该用油纸临摹颜体的《郭家庙》,柳体的《琅琊碑》《玄秘塔》,以此来锻炼笔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你要每天留心,专心在“厚重”两字上下功夫。否则字的本质过于薄弱,体质就会因此而显得虚弱了。
人的气质本是天生的,早就有了定数,是难以轻易改变的,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气质。在古代擅长相面的人,都说读书可以改变骨相。要想求得变骨相的方法,必须先立下坚定不移的志向。
以我的生平举例,三十岁前爱好吸烟,每天抽水烟,没有一刻间断,后来从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开始,立志戒烟,到今天都没再抽烟。四十六岁以前做事没有恒心,近来五年深深以此为戒,现在大小事情都能持之以恒。就从这两点来看,可见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改变的。
你必须在“厚重”二字上,立志苦下功夫。古人说服金丹可以换骨,我认为人的立志就是那颗金丹!满叔的四封信偶然忘记了送去,所以特别由驿站补送回去。此嘱。涤生示。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字谕纪泽儿:
二月廿一日在运漕行次,接尔正月二十二日、二月初三日两禀,并澄叔两信,俱悉家中五宅平安。大姑母及季叔丧事,此时均当完毕。
尔在团山嘴桥上跌而不伤,极幸极幸。闻尔母与澄叔之意欲修石桥,尔写禀来,由营付归可也。《礼》云:“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之言孝者,专以保身为重。乡间路窄桥孤,嗣后吾家子侄凡遇过桥,无论轿马,均须下而步行。
吾本意欲尔来营见面,因远道风波之险,不复望尔前来,且待九月霜降水落,风涛性定,再行寄谕定夺。目下尔在家饱看群书,兼持门户。处乱世而得宽闲之岁月,千难万难,尔切莫错过此等好光阴也。
余以十六日自金陵开船而上,沿途察看金柱关、东西梁山、裕溪口、运漕、无为州等处,军心均属稳固,布置亦尚妥当。惟兵力处处单薄,不知足以御贼否?余再至青阳一行,月杪即可还省。南岸近亦吃紧。广匪两股窜扑徽州,古、赖等股窜扰青阳。其志皆在直犯江西以营一饱,殊为可虑。
澄叔不愿受沅之赐封。余当寄信至京,停止此举,以成澄志。
尔读书有恒,余欢慰之至。第所阅日博,亦须札记一二条,以自考证。脚步近稍稳重否?常常留心。此嘱。涤生手示。
澄叔此次未另写信,将此禀告。
同治二年二月廿四日
【译文】
字谕纪泽儿:
二月二十一日,我在运漕行船的途中收到了你正月二十二日、二月三日两封信和澄叔的两封信,从信中得知家中一切平安。大姑母和季叔的葬礼,想必都应该处理完了吧。
信中说你在团山嘴桥上不小心跌倒,幸亏没有受伤,真是万幸啊。听说你母亲和澄叔打算重新修座石桥,你写信来也是这个意思,我看所需的资金就从我营中寄回吧。《礼记》中这样说:“道而不径,舟而不游。”古人所说的孝,尤其以保身为要。乡间的道路和桥梁都窄小危险,以后我们家的后代,凡是过桥的时候,无论是坐轿还是骑马,都要下来步行走过去。
我本想让你来营中见面,因为路途遥远,而且又有危险,所以你就不用来了。暂且等到九月霜降雨停之后,气候稳定了,我再给你寄信,告诉你来军营的日期。现在你在家能饱览群书,还可兼管家庭事务。身处乱世,能够如此享受这悠闲的时光,真是难得的机会,千万不能错过这么好的时光啊。
十六日我从金陵坐船,迎流而上,沿途察看了金柱关、东西梁山、裕溪口、运漕、无为州等地方,据我观察,目前军心还算稳定,军事布置也还妥当。只是各处的兵力都显得势单力薄,不知能否抵挡得住来势汹汹的敌人。我还要赶去青阳,月底就可以回到省城。南岸的情况近来比较紧张。敌军派出两股人马进攻徽州,古、赖等股捻军又不时地骚扰青阳,其最终目的显然就是要进攻江西,为此我深感担心。
澄叔不愿意接受朝廷给沅叔的赐封。我应当马上给京城写信,请示朝廷取消这项举动,以了结澄叔的心愿。
得知你读书能持之以恒,我心里十分欣慰。不过随着自己读书涉及的知识日益宽广博大,有必要做一两条札记,以方便自己日后的查考。最近脚步是否日益稳重了呢?要经常注意这些。在此叮嘱。涤生手示。
这次没有另外给澄叔写信,你把这封信转给他看看。
同治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以上几篇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孕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尽管曾氏留传下来的著作不多,但仅就家书家教中可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以及对家教的重视。
现代著名的家书——《傅雷家书》是2021年1月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傅雷(1908-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以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母之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可以与《曾国藩家书》和各种家教名典媲美。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光,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100%地体现了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他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在疼爱的同时,也不忘对其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的教育。整个家信里体现了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情感。特别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
二、 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地分析,以及客观地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三、 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地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弯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四、 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服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和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个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五、 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傅雷老师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