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28 日上午, 国家医保局公布了《2024年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今年共计有 91 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 65 个是国内企业,占比超过 70%。同时 ,有 43 种临床已被替代或长期未生产供应的药品被调出。本轮调整后,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 3159 种,其中西药 1765 种、中成药 1394 种。中药饮片部分 892 种。
在备受瞩目的 谈判/竞价环节,今年共计有 117 种目录外药品参与,其中 89 种药品谈判或竞价成功, 谈判成功率为 76%,平均降价 63%,成功率和价格降幅均与往年基本相当。其中, 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达到了 90% 以上。
本文将重点分享谈判成功的一些西药品种。如需获得 2024 新版医保目录的完整名单(含降价幅度),请扫描文末二维码下载。
三款双抗入选
今年,有三款双抗成功通过谈判入选医保目录。
康方生物的 PD-1/CTLA-4 双抗卡度尼利、 PD-1/VEGF 双抗依沃西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
卡度尼利于 2022 年 6 月国内首批,目前已在国内获批宫颈癌、胃癌两项适应症。本次 医保适用范围为:用于既往接受含铂化疗治疗失败的 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胃癌适应症今年 9 月才获批,未赶上本次谈判。
依沃西于今年 5 月获国内首批,是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机制的双特异性抗体新药。 医保适用范围为:经 EGFR- TKI 治疗后进展的 EGFR 基因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非鳞状 NSCLC 患者的治疗。
罗氏的眼科注射双抗 法瑞西单抗也成功进入医保 。法瑞西单抗 是全球首个专为眼内注射研发的创新双特异性抗体,于 2023 年 12 月在国内首批,目前已获批三项适应症。 医保适用范围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新生血管性 (湿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nAMD)、继发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 的黄斑水肿。
两款 ADC 谈判成功
维泊妥珠单抗是罗氏研发的 CD79b ADC,于 23 年 1 月在国内获批,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 一线、二线治疗。为了备战国谈,今年 6 月底,罗氏曾将维泊妥珠单抗的单价从每瓶 10400 元降至 9580 元,本次成功入围。它的医保适用范围为:1) 既往未经治疗的 DLBCL 成人患者;2) 不适合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复发或难治性 DLBCL 成人患者。
德曲妥珠单抗是 第一三共和阿斯利康联合开发的HER2 ADC,于 2023 年 2 月在国内首批。目前,它已在国内获批四项适应症,包括HER2 阳性乳腺癌、HER2 低表达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 纳入本次医保的是去年获批的 HER2 阳性成人乳腺癌和 HER2 低表达成人乳腺癌。胃癌、非小细胞肺癌是今年后半年才获批的,没有赶上今年谈判,有可能在明年纳入。
三代 EGFR-TKI
目前,国内已有 6 款三代 EGFR-TKI 获批上市,包括 1 款进口产品和 5 款国产。本次谈判中,今年上半年刚获批的 倍而达药业的瑞齐替尼、圣和药业的瑞厄替尼也成功入围。至此, 6 款三代 EGFR-TKI 全部进入医保目录。
从纳入医保的适应症范围来看, 奥希替尼、阿美替尼、贝福替尼、 伏美替尼已获批的适应症已全部纳入。瑞齐替尼和瑞厄替尼后半年新获批的一线适应症尚未纳入。
抗肿瘤药物
西药中,本次有 25 个抗肿瘤药物通过谈判成功纳入, 包括 15 款化药,10 款生物药。生物药中,除了前述介绍的 2 款 ADC 和 2 款双抗,还有 4 款单抗入选,分别为强生 CD38 单抗 达雷妥尤单抗 (皮下注射)、迈博太科 EGFR 单抗 西妥昔单抗β注射液、石药集团 PD-1 单抗 恩朗苏拜单抗、誉衡生物 PD-1 单抗 赛帕利单抗。
糖尿病药物
本次谈判药品中,有 6 款糖尿病药物被纳入医保。其中,诺和诺德的 依柯胰岛素注射液今年 6 月刚在国内获批用于治疗成人 2 型糖尿病。 它只需要一周注射一次,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治疗依从性。
13 款罕见病药物纳入
本次调整共新增 91 种药品中,罕见病用药有 13 种,其中今年 4 月获批上市的盐酸伊普可泮胶囊被纳入,用于治疗既往未接受过补体抑制剂治疗的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成人患者
截图来源:Insight 数据库整理
医保调出品种
需要注意的是,对本次目录调整中续约失败被调出的协议期内谈判药品,为保障用药连续性,给予其 6 个月的过渡期,2025 年 6 月底前医保基金可按原支付标准继续支付。
截图来源:Insight 数据库整理
小结
据介绍,自 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已连续 7 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 835 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其中谈判新增 530 种,竞价新增 38 种。与此 同时,也有 438 种 药品被调出目录,这些药品主要包括疗效不确切或易滥用、临床已被淘汰、长期未生产供应且可被其他品种替代的药品。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