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人到中年:清醒做事,是本事;糊涂做人,是智慧

生活最好的状态,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自己的心间锄豆种菊。

“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这是郑板桥在年过半百的时候写下的。

为人处世,越年轻时越浮躁,争先恐后追名求利。人到中年,饱经世事后,变得愈加沉稳和淡定,方能更坦然知足。

做事清醒,是一种本事;为人糊涂,是一种智慧。

清醒做事,是本事

“事急则缓,事缓则圆,事圆则通。”事情紧急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而是慢慢地想办法应对,则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人在年轻时,做事易冲动,一言不合就动怒,一事不顺就生怨。但随着年纪的增长,我们就能在吃过的亏、碰过的壁中总结经验,学会圆融处事。

晚清名臣曾国藩,便是在事业低谷期,做了充分地反思,找到了事业的方向。

起初,曾国藩信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因此他的为人做事直来直去,不给人留颜面,为此受到许多人的不满。

咸丰七年,已至中年的曾国藩以丧父为名回籍守制。在这段时间,曾国藩充分反思自己。他把目光落在了一本薄薄的《道德经》上。

有了人生阅历的他,发现《道德经》所谓“柔弱胜刚强”,才是入世应该秉持的真理。看似是消极的出世,实则是积极的入世,因为迂回之道才能更好地达成目的。想到这里,曾国藩大彻大悟,兴奋地在书的扉页上写下八个大字:“大柔非柔,至刚无刚。”

这点思想上的转变,让曾国藩后期走得越来越稳。

“小不忍,则乱大谋”,做事越是针锋相对,越会给自己带来后患。而忍住一时怒气,冷静下来行事,才能更好地避祸免难。

“沉得住气,才成得了事。”中年以后,既要学会清醒做事,也要学会权衡利弊。做事唯有沉得住气,才能修得一颗安静沉稳的心,宠辱不惊地面对生活的磨砺。

任性而为,是本能,懂得收敛,才是本事。

糊涂做人,是智慧

糊涂做人不是真糊涂,而是放在困惑后的清醒,以大智若愚的态度处理问题。

人活一世,不必事事去计较。有时,为人大度,是放过他人,也是不为难自己。懂得放下,既是原谅他人,也是不给自己徒增麻烦和困扰。

《新唐书》中,记载了一则故事。

武则天称帝后,任命狄仁杰为宰相。一天,武则天问狄仁杰:“你以前任职于汝南,有极佳的表现,也深受百姓欢迎。但却有一些人总是诽谤诬陷你,你想知道吗?”

狄仁杰立即告罪道:“陛下如认为那些诽谤诬陷是我的过失,我当恭听改之;若陛下认为并非我的过失,那是臣之大幸。至于到底是谁在诽谤诬陷,如何诽谤,我都不想知道。”武则天听后,连连称赞他的气度和雅量。

《格言联璧》中有一句话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他人的诽谤和诬蔑。年轻时,总想去据理力争,但年长后便逐渐明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必处处去较真,才能活得更洒脱和自在。

与人宽一尺,也是在宽自己的道;与人让一步,更是在广自己的路。睿智的人往往都喜欢“糊涂”一点。

多看懂一些,多保留一些,不把日子连根拔起,留一些神秘在土里,静静等待,日后总能长出惊喜。

越精明的人,算得是眼前;越糊涂的人,看得越长远。一生不长,凡事多一份变通,则是少一份烦恼;多一份圆融,便是多一份从容;多一份豁达,就是多一份安稳。

愿你我,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更加睿智和通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