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突破!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

近日

自然资源部发布了

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成果

我校获一等奖2项(主持1项)

获奖项目 “广域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由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地测学院 李振洪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聚焦形变监测技术本身存在的技术瓶颈以及其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瓶颈两个突破口,着力攻克形变监测技术的覆盖度、时效性和可靠性提升三大技术挑战,打通“形变监测-防灾减灾”专业壁垒,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产出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获奖项目 我国锂等稀有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由我校作为参与单位,资源学院 梁婷教授参与完成。

成果简介

1

广域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面向综合防灾减灾的现代形变监测技术三大技术挑战

广域高精度地表形变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总体研究框架

科技创新1: InSAR大气改正模型创新

科技创新2: 国产SAR卫星快速精密定轨

科技创新3 :高动态不规则广域形变时序算法及防灾减灾应用

2

我国锂等稀有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

锂—被誉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白色石油,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我国锂资源类型较全,分布较广,但勘查程度偏低,对外依存度高,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锂矿资源分布

我校资源学院梁婷教授团队参与完成的、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王登红研究员作为团队首席科学家、家地勘单位、高校参与的研究成果“我国锂等稀有金属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突破”,近年来在四川甲基卡、马尔康、新疆大红柳滩、新疆卡鲁安、江西九岭等地开展锂矿的成矿理论研究和勘查找矿,全面总结了我国锂、铍等稀有金属成矿规律,创建“旋回深循环内外生一体化”成矿理论和“五层楼+地下室层脉组合”勘查模型,创新了种绿色勘查及找矿方法,形成了大型锂资源基地综合评价与深部探测的技术方法体系,明确了主攻类型,指出了找矿方向,取得找矿突破,提升锂资源保障能力,为我国锂矿的研究和勘查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我校参与完成的主要专著成果

这是继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地测学院范文教授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项目“秦巴山区滑坡成因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获2022年度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之后,我校再次稳居一等奖队列并在获奖数上实现增长。

自然资源科学技术奖设立于2022年,是由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自然资源科技奖励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中国土地学会、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共同组织评奖工作,对在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创新中做出重要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

出品 / 党委宣传部

资料来源 / 长安大学科学研究院

编辑 / 董启雯

校对 / 王雨洁

审核 / 黄天怡

终审 / 刘 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