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啃下285公里硬骨头!中国征服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11月28日,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和田地区于田县,随着最后一棵玫瑰花苗栽下,困扰数年的285公里沙漠锁边空白区顺利实现“合龙”。这标志着我国在防治荒漠化的征途中迈出历史性一步。

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达33.7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其边缘总长约3046公里。截至2023年底,已有2761公里被绿色屏障覆盖,但剩余的285公里因地势复杂、生态脆弱,被视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60万人次参与,治沙战役交出完美答卷

一年多来,新疆喀什、和田、巴州等地60多万人次参与沙漠“锁边”攻坚战。通过生物治沙、工程固沙、光伏治沙等创新手段,这段被称为“沙漠边缘阻击战”的空白区终于被填补。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于田县承担了全任务量的26.6%,达76公里。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于田县共组织2.18万余人次、投入机械1.37万余台次。28日当天,60多名干部群众亲手种下梭梭、红柳等树苗,彻底将这片“空白”染绿。

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科技赋能生态治理

此次“锁边”任务中,因地制宜的科学治沙方案成为关键。以梭梭、红柳为代表的植被种植和工程固沙手段相结合,不仅让沙漠无法继续扩张,更为周边农田和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此外,光伏治沙技术通过将太阳能发电与治沙工程结合,不仅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还为沙漠地区经济带来了新机遇。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新疆力量闪耀全国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锁边成功,展现了新疆在防治荒漠化中的巨大贡献。这不仅是一次沙漠治理的胜利,更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努力将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打造成中国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加宽“合龙”处的绿色防护带,为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添砖加瓦。

每一寸绿色都来之不易!

285公里的“硬骨头”被啃下,背后是无数治沙人默默的奉献与努力。这场人与自然的较量再次证明:只要肯拼搏,就能创造奇迹!

关注我们,带你了解更多生态治理奇迹和中国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