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康熙为何要修建木兰围场?为打猎?非也,其战略地位很重要!

康熙皇帝的一生有几大功绩:

除掉鳌拜

治理黄河

平定三藩

收台湾

平定噶尔丹

尤其是北部隐患很多,在康熙平定三藩的过程当中,北部的察哈尔部叛乱,虽然很快便平息了察哈尔叛乱,但始终是一个隐患;康熙平定三藩以后,因为郑氏集团总是袭扰大陆,康熙便决定收台湾。

但是北部的噶尔丹也不安定,若是两个心腹大患同时除掉的话,对于康熙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需要一件一件来办。

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康熙决定先收台湾,然后再平定噶尔丹。

让人奇怪的是,在大清不安定因素如此多的情况下,康熙居然考虑修建木兰围场。其实我们看字面意思,木兰围场不就是供人围猎的地方吗?

“木兰”其实是满语,并非我们想的花木兰中的“木兰”;“木兰”翻译成汉语是“哨鹿”,哨鹿是北方民族猎鹿的一种方式。

那怎么“哨鹿”呢?

到了半夜的时候,狩猎的人身上要披着鹿皮,然后吹牛角以此来模仿鹿鸣的方式,然后就会有很多的鹿聚集到一起,如此猎人猎鹿便轻松多了。

“木兰围场”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哨鹿的地方。

大清是马背上得来的天下,重视骑射功夫是很正常的;但如此大费周章修建木兰围场,是否有些劳民伤财呢?

非也非也!

康熙之所以修建木兰围场其实是有其战略目的的,狩猎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很小的一个项目而已。

外孙趁火打劫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康熙不听孝庄太皇太后“再过几年撤藩王,等吴三桂再老一些”的建议,执意撤藩。吴三桂将云南巡抚朱国治斩首祭旗,直接谋反,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控制了云贵等地。

与此同时台湾的郑氏集团也趁火打劫,袭扰福建等地;

“朱三太子”利用之前培养的诸多太监,趁着吴三桂起兵之际准备在紫禁城动手,幸好被侍卫们压了下来,朱三太子逃走。

可以说此时的大清已经岌岌可危,腹背受敌,康熙后悔没有听祖母的话再晚几年撤藩,便主动写下告罪书,退位让贤。在孝庄的一番呵斥教育下,康熙终于收起自己的玻璃心,开始想对策对付吴三桂等人的叛乱。

蒙古察哈尔部早就归顺了大清,康熙便想要察哈尔出兵帮助大清一起应对三藩之乱。很快察哈尔王便率领铁骑到达京城外,康熙很高兴,但是图海却告诉康熙:察哈尔王确实反了,趁火打劫准备攻打京城;如今京城已经没有可以抵御察哈尔王叛乱的将士,而盛京的援军短时间内也赶不过来,京城已经到了危机时刻,需要提前设防

无奈之下,康熙便向祖母“借兵”,将那些曾经伺候祖母的人的家丁们都召集起来,赶紧训练,由周培公与图海带着征讨察哈尔叛乱。果然周培公与图海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很快便大败察哈尔。

康熙终于可以“心无旁骛”地应对三藩之乱,朝廷举全国之力对战吴三桂,自然必胜。

当然这是电视剧中的场景,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确实有察哈尔王叛乱一事,而且确实是在三藩作乱刚开始不久,察哈尔王布尔尼(康熙的表兄)本应帮助康熙征讨三藩,没想到却趁着京城无兵之际想要谋夺康熙的皇位。

不过京城即便是再无兵,对抗一个小小的蒙古部落还是没有问题的,很快便平定了察哈尔王的叛乱。

虽然没有造成很大的损失,但是也给康熙与孝庄提了一个醒。

布尔尼是谁?

布尔尼是孝庄的姑姑哲哲皇后的亲外孙,也就是说是孝庄的外孙;而康熙是孝庄的亲孙儿,也就是哲哲的亲孙儿。朝廷危难之际,外孙居然趁火打劫,这说明科尔沁蒙古与东北的新满洲这道北部的边防长城并不是高枕无忧的。

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薄弱的环节,察哈尔叛乱便是其中之一;而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野心很大,在不断地扩大地盘。

康熙十六年,三藩之乱正值关键期,噶尔丹兼并青海的和硕特部,次年便控制了河西走廊等地,而且在不断地挑拨漠北的喀尔喀蒙古的内部事务。

为了能强固北疆、抚绥蒙古,康熙才决定修建木兰围场。而且是在三藩治乱还未彻底结束时,康熙便已经开始准备修建木兰围场的事情。可见此时康熙已经考虑好,先收台湾,再平定噶尔丹叛乱。

牵扯到北疆,尤其是蒙古的事务,没有人比孝庄太皇太后更加专业;康熙便向自己的祖母请教经验。根据祖母的思路,康熙决定第一次北巡。

此次北巡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好木兰围场的地点以及范围,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康熙才决定亲自前往。

康熙第一次北巡

康熙十六年九月康熙一行人从京城出发,前往北疆。

初十,康熙向祖母问安后,便起身前往遵化,从喜峰口出发开始正式北巡之路。

康熙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巡视了察罕城、西尔哈河、胡西汉图等地,经过雅图河回到京城。

康熙就是想要建立一个能够围猎-练兵-避暑相结合的并且能够灵活处理蒙古事务的木兰围场,康熙此次北巡大概确定了木兰围场的位置。不过还是派了理藩院的官员与蒙古各部的首领联系,并且前往实地考察。

就这样,有经过三年的时间,筹建木兰围场的事情基本上筹备完成

康熙与祖母43天“旅游”

康熙二十年三月二十日到五月初三,康熙带着祖母孝庄外出“旅游”43天的时间:

二十日从康熙与小庄一行人从京城出发,要用9天的时间到达遵化汤泉。这一年康熙是28岁,祖母孝庄69岁的高领。历经八年的三藩之乱眼瞧着快要结束,康熙与孝庄紧绷了八年的心终于可以暂时松懈下来。所以这路上,祖孙二人可以悠哉悠哉的观赏风景。

在旅途中,若是没有行宫的话,康熙便会让人搭设蒙古包。

孝庄太皇太后是蒙古人,自从嫁到了大清,一直身居后宫之中,没有机会再住蒙古包,看到蒙古包有一种格外亲切的感觉。

二十六日,康熙让人在滦河河岸边搭设大蒙古包,上午的十点左右,康熙邀请祖母一起欣赏滦河的风景。而康熙则是带着侍卫们乘坐小船在河水里捕鱼,捕捉最新鲜的鱼给祖母吃。

孝庄太皇太后已经在深宫中多年,终于再次见到这样民间才有的朴实景象,心里很满足;尤其是孙儿脸上久违的孩子般的欢喜样子,孝庄便更加的欢喜,于是对陪同康熙一起捕鱼的侍卫大家赏赐。

将康熙捕到的鱼,全部赏赐给随行的大臣以及侍卫们一起吃。

二十八日,康熙一行人终于到达遵化汤泉。

康熙先带着文武百官以及侍卫们前去清东陵祭拜自己的父皇顺治皇帝,自己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以及自己的发妻孝诚仁皇后。

并且,将自己亲弟弟醇亲王隆禧的安葬之事全部交待清楚。

做完这些事情后,康熙便开始于祖母商量木兰围场的事情。

四月初五,康熙再次出喜峰口北巡,除了上次北巡经过的地方,康熙还特地去了拜察、毕尔汉、敖汉、积极敬献牧场等地,最终回到察罕城南,从喜峰口再次回到遵化汤泉,历经20天的时间。

康熙向祖母详细地汇报了此次北巡的情况,包括实地勘测设置的情况等。

在康熙先后两次北巡以及理藩院等大臣的一起努力下,最终确定了木兰围场的地点:喀喇沁旗以及翁牛特旗的牧地内。

面积大约是一万多平方公里

南北的长度是200多里地

东西的长度是300多里

修建一座皇家狩猎与避暑的禁苑。

之所以选择这个位置修建木兰围场,康熙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应该是非常全面:

木兰围场距离京城差不多上千里,是京城通往内蒙与外蒙,吉林、黑龙江,尼布楚城等地的重要通道;可以说表面上木兰围场是皇家狩猎、避暑的地方,实际上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巩固北疆、扶绥蒙古

所以从康熙修建木兰围场的第二年开始,每年都会调八旗兵一万多人,在每年的三月、十月、十二月,分成三批前往木兰围场,牧地就是练习骑射功夫。

另外木兰围场的北部就是大兴安岭,能够直接抵挡寒流南下,所以木兰围场的气候是非常好的,冬暖夏凉。围场内的树木茂盛,河流纵横,有各种各样的飞禽走兽,不仅适合狩猎,更加适合避暑。

每年一次的木兰围猎康熙都干了些啥?

从康熙修建木兰围场开始,一直到康熙病逝,三十几年的时间,康熙只有两年没有亲自前往木兰围场:

一次是康熙在康熙二十一年出巡东北,所以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前往木兰围场;

还有一次是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人在战场上,自然也没有时间前往。

其余38年的时间,康熙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出发,前往木兰围场举行秋猎大典:将猎场上的猎物当成是假象的敌人进行军事训练,而并非是简单的狩猎。

而且每次参加的人数非常多,能达到上万人。

其中包括蒙古各部王公以及朝廷的大臣们,蒙古各部包括蒙古科尔沁部、巴林部、敖汉部等,每年都会派1200人的骑兵参与围猎。除了传统的狩猎模式外,随行一起狩猎的还有枪手差不多300人。

围猎结束后,康熙会跟蒙古各部王公见面,然后大家一起推心置腹的说一些心里话,主要交流的就是如何巩固北疆等这些大事。

康熙等人交流完以后,康熙便会给蒙古王公们赐宴赏赐,以此来联络彼此之间的感情。

其实康熙之所以会选在木兰围场而不是京城接见这些蒙古王公,也是康熙心细的一个表现:

常年生活在蒙古的这些王公大臣们,已经习惯了高寒地带的气候,而木兰围场高敞,而且凉爽,能够照顾到这些蒙古王公的身体健康。因为有一些蒙古人已经习惯了高寒的环境,若是在没有出痘的情况下突然到了内地,因为不适应突然高的气温,很容易就会突然出痘而死。

康熙此举,让各位蒙古王公很是感激。

木兰围场在塞外,距离科尔沁蒙古便很近了;孝庄太皇太后自从13岁出嫁大清,已经56年的时间没有回一次娘家;人到了晚年,难免会四年亲人,思念自己的娘家。有了围场,孝庄的夙愿终于实现了,在塞外见到了自己的娘家人,得以享受天伦之乐。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二,康熙带着自己的祖母,还有三位年长一些的皇子:

皇长子胤禵12岁

皇太子胤礽10岁

皇三子胤祉7岁

一起从京城出发前往木兰围场避暑。

康熙在召集蒙古王公的时候,孝庄太皇太后并没有出席,毕竟若是孝庄出席的话,作为康熙的祖母必定会被置于高位上,康熙位置偏低,则与主题不符;所以孝庄并未出席,不过这并没有见底孝庄此行的作用。蒙古各部得知孝庄太皇太后亲自驾临围场,可见太皇太后对蒙古各部的重视,心里都很感动。

不过对于孝庄这位老人来说,最感动的还是自己娘家人的到来:

达尔汉亲王班第,是孝庄四哥满珠习礼的孙子;

卓里克图亲王都尔巴,是孝庄大哥吴克善的儿子;

多罗郡王理克图,是孝庄三哥索诺木的重孙

多罗贝勒巴克西固尔,是孝庄的二哥察罕的重孙。

此行,孝庄四位哥哥的后代都来了。孝庄的哥哥与嫂嫂们也都已经去世,但看到哥嫂的后代们这么有出息、繁盛,孝庄便满足了。

在聊家常的同时,孝庄也嘱咐他们一定要忠于大清,忠于朝廷。

孝庄在拜察一共住了六天的时间,这六天的时间孝庄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在享受天伦之乐;康熙也会抽时间跟自己的这些表亲们一起团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毕竟顺治一朝,犹豫顺治帝的“任性”,科尔沁蒙古与朝廷之间的感情多少有些淡了,康熙此行又让科尔沁蒙古与朝廷之间的关系恢复如初。

七月初一,康熙带着三位皇子一起前往祖母的行宫接着孝庄一起出发,回京城;历经25天的时间,康熙一行人回到紫禁城,结束了此次木兰围猎。

结语

我们在很多的清宫剧中会看到清朝的皇帝,比如康熙、雍正、嘉庆帝等都会前往木兰围猎,尤其是康熙与嘉庆是最明显的。不了解“木兰围猎”意图的,可能以为木兰围猎就是皇家狩猎避暑休闲的地方,实际上它的战略意义是最主要的。

康熙的眼光很长远,在三藩治乱还未结束时,便已经开始考虑并且实地考察木兰围场的修建地点,不得不承认康熙此举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既定的目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