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是公者先生结合自身经验提供的风格形成的简明方法论。开篇首句实为精神或格局的金句:风格,乃大志者所求也!很人往往会忽视这一句。检点当前书法界,数人仅从技术层面去训练追求。而前贤于文艺,则有所寄托。诸葛亮曰:非志不能成也!本文虽未就此展开,但开篇拈出。即,本文是说于有志者听!而非止于技术之方略!
唐怀仁集王书 圣教序
如何形成书法风格
张公者/文
风格,乃大志者所求也。
艺术史选择代表人物及作品,第一考虑的是风格。
风格是基于共性之上的个性融入与个性显现。
风格=个性+共性。
风格的形成与确立是极为艰难的。很人穷其一生也难以形成风格。
那么,如何形成自我的风格呢?
我们在研读书法史时,尤其对历史上某一风格的代表书家的风格形成过程进行梳理时,便会找到一些规律性的痕迹。
黄山谷 草书
一,掌握规律
想形成风格、完善个性,首先要学习共性、掌握规律。
共性是专业内所共同遵守的审美准则与艺术规律。
共性是法度、共性是传统,共性也是功夫。
共性要在经典作品中取得。
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
历史上的经典作品,同时具备个性及共性。
但是并非经典作品作者的每一件作品都是经典作品。
古代的遗迹,大数并非经典。历史上的“穷乡儿女造像”等所谓的“民间书法”更不是经典。这些遗迹具备很强的个性,但是共性不足。是不可以作为初期学习规律的范本来临习的。(作为形成自我风格的借鉴,却是极好的资源)。
取法,所取者,当有法也。
《史记》记载齐国人淳于越说过的一句话: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想形成书法风格,需要先师古,唯一的办法就是临帖。通过临习古代优秀的碑帖来掌握共性与规律。
高二适 大草
2, 融显风格
先“融”,后“显”。融,是自然的,做到气血一脉。显,是展露,突出自我。
把经典学习得一模一样不是目的。那么什么时候开始创造风格呢?这个完全因人而异。我觉得,最起码,你可以用你所临习的经典风格进行不同文字内容的自由书写,也就是可以“高级临摹”。
在技术要下功夫,但是思考更重要。临习时就要有清晰的目的。从基本做起,而要看到远方。
个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个性往往是没有规矩的。每个人在不需要任何训练的情况下就能写出自己的个性的字来,可是这样的字是缺少共性之审美的,不能称其为书法。
个性必须建立在共性的基础上。
如何把与生俱来的个性更好的融入共性之中呢?
一种是在专业内寻找,一种是在专业外寻找。
1,在专业内寻找
经典作品不是用来超越的,是用以学习规律、学习共性的。
但是一些不完善的古人的字、一些有“缺欠”的字,恰恰可以给自己创造的空间。我们完全可以从中找寻到与自己情趣相投者,完善之、完美之,最后变成自己的风格。
不仅可以从古代作品中找寻,也从近现代作品中找寻,从今人的作品中找寻,甚至业余作者的字、甚至于不会写字人写的字中得到启发。
“穷乡儿女造像”是不完善的作品,完全可以用来完善之,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2,在专业外寻找
“功夫在诗外” 。从其他艺术、门类乃至生活中找寻。长时间对专业的沉淫、研究、思考,便会从各种事物中得到启发。只有长时间在专业上的沉淫、研究,才能做到“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笔法,看到“公主与担夫争道”而悟笔法。
艺术如此,科技亦如此: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这些都是长时间在专业领域思考与钻研的结果。而这些需要的便是作者的学养。
真正能形成风格者,往往靠的不是技术,而是思考,是学养。关于书画与学养,我们专题谈。
(编者注:本文根据 作者2015年讲座整理)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