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028字 | 阅读需9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中国国家历史》叁拾陆期
文章作者 历史学博士 赫英忆
一说到中国的国宝级历史文物,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出的是黄钟大吕、巨鼎金石、车马兵俑、神佛造像……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端庄、恢宏、严肃、大气,给人凛然不可侵犯的仰视感、敬畏感。
图 1兵马俑
但也有例外,有一件知名度很高的国宝,风格与它们迥然不同。这件国宝“嬉皮笑脸”,表情滑稽,造型诙谐,动作夸张,让人一看就忍俊不禁,仿佛看到了一位荒诞风格的艺人正在进行喜剧说唱表演。和前面说的那些“国之重器”相比,雅俗泾渭分明,庄谐判若云泥。但就其历史文化价值和给人的审美感受而言,却丝毫不逊于它们。说到这里,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猜到了,这位“说唱艺人”就是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东汉击鼓说唱俑。
图2东汉击鼓说唱俑(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小时候,我在历史教材的彩页里看到过他,那过于“接地气”的形象当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年后,第一次逛国博,他出现在我眼前时,把我吓了一跳——我感觉他是活的,并且似乎真的听到了他说唱的声音!哦,是用我熟悉的成都方言“有盐有味”地唱:“高高山上哟一树槐呦喂,手把栏杆噻盼妹儿来,娘问我幺儿你望啥子哟,我望槐花啥几时开…… 这就是他的魅力——他是活的、动态的、有声有色的。你会清楚地看到他在手舞足蹈,清晰地听到笑声、歌声、鼓声。他额上的每一道皱纹,口中的每一颗牙齿,他下垂的胸肌、鼓起的肚腩、粗大的手指、宽厚的脚丫,都让你感觉是有温度、有生气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用这八个字形容这件说唱俑再合适不过了。 我之所以说他用成都方言唱,是因为他的“出土地”在成都。 1957年 2月下旬,重庆铁路管理局工程处在成都北郊天回镇东北约一公里的天回山巫家坡施工时,凿出崖墓数座,四川省博物馆闻讯后即派专人前往调查。 1958年 6月,四川省博物馆在天回山北麓清理了三座土坑墓,其中战国墓、西汉墓及东汉墓各一座。发掘过程中在三号墓中发现有一个陶制击鼓俑。考古工作者在对三号墓的结构、墓道及侧室形式、墓砖花纹、石棺形式、雕刻人物画、殉葬器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三号墓属于东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在其过道所发现的击鼓俑当为东汉时期的随葬品。 穿越了近两千年的击鼓俑重见天日。他那灿烂的笑容和潇洒的舞姿,任何人一看到,就会回到近两千年前,成为这位“老艺人”的现场观众。 “老艺人”高 56厘米,以泥质灰陶制成,俑身上原有彩绘,现已脱落。头戴巾帻,左臂下挟一圆形扁鼓,右臂平直,手执鼓槌欲击,两臂戴有珠饰。上身赤裸,下穿长裤;身屈,蹲坐在地面上,赤足,右腿扬起,脚掌向上,张口,露齿,眯缝双眼,露出活泼诙谐憨厚之态,动作夸张,古灵精怪,活现一俳优正在说唱的形象。其因无与伦比的生动形象感,被人们称为“汉代第一俑”,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属国家一级文物。 从他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东汉时代贵族阶层的娱乐生活,也看到了成都这座古城曾经有过的繁华岁月。
东汉社会的娱乐生活
说唱艺人在中国古代被称为“俳优”“倡优”,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他们侍奉天子和贵族,以说唱、舞蹈等逗笑表演的方式为主上排遣无聊。在宫廷或贵族宴会上,俳优往往是灵魂人物,以幽默的话语、滑稽的表演博得宾客的欢笑,助兴起哄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当然,有些俳优也会利用他们的特殊身份,依靠自己的口舌之才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在取悦君主的同时,也对君主一些错误的想法、做法进行讽谏规劝。所以,他们既是天子和贵族身边的弄臣玩物,也在某种程度上是天子和贵族了解民情、倾听世风、辨别是非、改正错误的一个媒介。 秦汉时蓄养俳优之风盛行。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修离宫数百所,倡优成千。优旃就是当时有名的俳优。秦始皇曾计划大兴土木,在东到函谷西到宝鸡的地域范围内修造一座皇家园囿。优旃便向秦始皇说:“皇上的想法很好,园囿修好后,放进许多禽兽,敌人如果从东方进攻,放出苑囿中的麋鹿用角就能把他们顶回去。”秦始皇听了以后,觉得这确实是劳民伤财又无实际意义之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汉代俳优以调谑、滑稽、讽刺的表演为主,以此来博得主人和观赏者的笑颜。他们往往随侍主人左右,作即兴表演,随时供主人取乐。表演时,他们一般边击鼓边歌唱。汉时的皇族贵戚、豪门富户蓄养俳优之风甚盛。汉武帝“俳优侏儒之笑,不乏于前”;丞相田蚡“爱倡优、巧匠之属”;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云:“富者祈名岳、望山川,椎牛击鼓,戏倡儛像;都可以说明这一点。
图3舞乐百戏
两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次强盛时期,从公元前 202年刘邦开基建国,到公元 220年曹丕废帝自立,历时 420年之久。西汉时期出现了以经济繁荣、政治清明而闻名于历史的“文景之治”。东汉作为西汉的延续,享国 195年。
公元 25年,西汉皇室后裔刘秀于天下大乱中崛起,创建东汉王朝。他消灭各地军阀,统一天下,巩固皇权,重视民生,轻徭薄赋,惩贪除弊,开创“光武中兴”。光武之后,明章二帝在位期间,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明章之治”。汉和帝时期击败贵霜帝国,迫使匈奴西迁,通使罗马,实现中国与欧洲首次直接交往,东汉国力由此达于极盛。至安帝、桓帝、灵帝时,朝政腐败,党锢祸起,国势倾颓,民不聊生,引发黄巾起义。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平叛,导致地方豪强拥兵自重。 190年,董卓挟献帝迁都长安,揭开了军阀混战的序幕。 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时期。
东汉沿用了西汉的治国方针并有所改进,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取得了众多成就。佛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蔡伦改进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和浑天仪,许慎著成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史学家司马光评价道:“自(夏商周)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东汉繁荣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百戏盛行”。“百戏”是对中国古代各类民间表演形式的统称,如歌舞、说唱、杂技、武术、戏法、驯兽等各类表演均属“百戏”行列,前面说到的俳优就是百戏演员。百戏始于先秦宫廷,繁荣于两汉民间。东汉前中期,因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民众富足,百戏演出极为流行,且从帝王、贵族、豪强之家走向百姓生活。权贵富豪之家都大量蓄养百戏艺人,洛阳、长安、宛城(今河南南阳)、成都、许昌、临淄、苏州等大城市里,都有各种百戏表演场所向市民百姓开放。因此,每天都有大量俳优艺人,重复展现着击鼓说唱俑的表情动作,服务权贵,娱乐大众,成为那个时代颇受喜爱的“明星”,为自己赢得衣食之源、生活之资。
图4杂技
这位“击鼓说唱俑”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这个行业的缩影。东汉贵族实行厚葬,死后要将生前享受过的一切都带入地下,供自己在另一个世界里享用。俳优作为他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服务人员,自然也要被做成陪葬陶俑,随生前的主人长眠于墓中。
成都——两汉时代的“安乐之城”
说唱俑的出土地成都,是当今最具代表性的“网红城市”,经常被各类媒体宣传为“最悠闲的城市”“宜居之都”“吃喝玩乐之城”。从这位近两千年前的说唱艺人身上,我们似乎也可以看到,在那个遥远的时代,成都已经具备了“娱乐休闲”的城市风格。 公元前 3世纪,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营建都江堰,让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逐渐成为生活安定富足的“天府之国”,由此拉开了成都城市发展史的精彩序幕。 李冰之后至西汉早期,约百年时光,成都基本维持着李冰时期的旧貌。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太守期间,在全国首先创办郡学。当时成都城内已是人口众多的繁华拥挤之地,文翁在城外东部擘画新地,修建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官办学堂之——文翁石室,即今成都石室中学前身。文翁兴学,让成都更加人才荟萃、文化昌明,日益成为汉王朝“人杰地灵”的繁华都市。 武帝时期,朝廷以成都为中心开发西南夷,大量官吏、军队来到成都,旧城已不适应需要。元鼎二年(前 115),武帝下令重筑成都城。重筑之城,将秦时小城、大城全部包括在内,又向北、东拓扩。所谓“都门二九,四百余闾。两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经此次重筑,成都城发展极快。西汉中期,成都有人口七万六千余户,仅次于首都长安八万户,跃升为全国第二大城邑。 西汉末年,成都因地处蜀中盆地,所受战乱波及较少,工商业的发展没有停滞。到了东汉时期,成都一直保持着仅次于长安洛阳的“要枢之城”地位,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商业中心之一。加上驰名天下的漆器和织锦,成都成为商旅辐辏、熙来攘往、繁华富足的汉帝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地位跨越近两千年,一直保持至今。 扬雄《蜀都赋》所描写的,既是武帝新筑成都城的面貌,也是西汉晚期至东汉前期成都城的社会实况图景。读者诸君若有兴趣,可以去阅读感受一下。
图5队舞
成都是全国各地中出土汉代文物最多的地区之一,大量的画像砖、陶楼模型、人俑、瓦当、镇墓兽等典型东汉文物在成都地区出土,全景式地再现着东汉时代这座城市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彩。而这件击鼓说唱俑,就是其中最具特色、最为珍贵的代表。 击鼓说唱俑的整体造型仍然属于传统古拙风格,但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东汉时期,雕塑艺术风格较西汉有较大变化,在追求总体造型古拙雄浑的同时,十分注意对于细部生动传神的刻画。此俑的塑造者显然不是简单地模仿生活中的说唱艺人,而是着重表现说唱艺人的一种特殊神气,即试图用他所说唱的有趣故事引起观众强烈的兴趣。该俑那种伸头耸肩、眉开眼笑、手舞足蹈的形态,把说唱者有声有色的表演刻画得惟妙惟肖、极其传神。如前文所述,人们似乎听到了他爽朗的笑声,并且想象出他说唱的内容,甚至似乎看到了在说唱者的前面,有一批听众正在兴致勃勃地欣赏他的出色表演。
图6秦乐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击鼓说唱俑以它独一无二的艺术感染力,不仅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东汉雕塑技艺的高超,而且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社会生活习俗、衣着服饰和当时的民间说唱艺术提供了生动的实物史料。 四川地区出土了许多类似的说唱俑,说明当时蜀地俳优说唱表演颇为流行。富足的生活,让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宫廷俳优和民间艺人,把成都打造成两汉时代的“安乐之城”“休闲之都”。无论中原有多少战乱,宫廷有多少纷争,在这个安乐窝里,人们仍静静地享受着这份快乐,体验着这份美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