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时隔25年,武夷山再次发现深山锹甲新物种!

11月26日,由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武夷山国家公园科研监测中心和光泽县林业局的相关学者与工作者合作,在知名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 Zootaxa》上描述了来自 武夷山国家公园光泽片区的深山锹属一新物种—— 齐氏深山锹甲Lucanus qizhihaoi Lin, Su, Xin & Song, 2024。

(文章标题,引自原文)

深山锹属Lucanus Scopoli, 1763是锹甲科的模式属,其雄性成虫发达且多态的上颚使之成为一类著名的 观赏昆虫,幼虫以腐殖质和朽木为食,促进物质分解和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类重要的 森林昆虫。我国是深山锹属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国家,已知约68种,西南地区多样性最高。 武夷山作为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产地,自1899年发现第一个深山锹属新物种至今已有125年,期间共计发现深山锹属新物种三种,即派瑞深山锹甲Lucanus parryi Boileau, 1899、卡氏深山锹甲Lucanus klapperichi Bomans, 1989和武夷深山锹甲Lucanus wuyishanensis Schenk, 1999。齐氏深山锹甲是武夷山 首个由国人描述的锹甲新物种,也是21世纪在武夷山发现的首个深山锹属新物种。

(派瑞深山锹甲雄虫,模式产地为武夷山桐木挂墩 齐志浩 摄)

(卡氏深山锹甲雄虫,模式产地为武夷山桐木挂墩 齐志浩 摄)

(武夷深山锹甲雄虫,模式产地为光泽县(武夷山脉北段) 齐志浩 摄)

齐氏深山锹甲以 正模标本采集者的姓名命名,模式产地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光泽县与武夷山市的交界处,栖息地海拔约1900 m。雄性成虫 上颚的形态几乎全黄的胫节可与武夷山所有已知的深山锹属物种区分开。与形态上最近似的物种 黄胫深山锹甲,在上颚、眼眦、头盾、胫节和外生殖器特征上均存在差异,且黄胫深山锹甲只分布于四川省,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 地理隔离

(齐氏深山锹甲,引自原文)

(齐氏深山锹甲与近似种黄胫深山锹甲,引自原文)

(齐氏深山锹甲与黄胫深山锹甲外部形态差异,引自原文)

(齐氏深山锹甲与黄胫深山锹甲阳茎差异,引自原文)

此外,研究人员基于COI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齐氏深山锹甲与黄胫深山锹甲 明显分离。使用K2P模型评估了齐氏深山锹甲与黄胫深山锹甲分支的遗传距离,发现二者间遗传距离(0.21371~0.21721)超过深山锹属物种种间平均值0.2090。根据外部形态、生殖器特征和分子数据相结合的 整合分类学结果有力地支持了 齐氏深山锹甲应作为一个独立的新物种

(基于COI片段的遗传距离,引自原文)

齐氏深山锹甲基于其外部及生殖器形态特征应归属于 黄胫深山锹甲种团,该种团物种此前只在中国东南部和中南半岛北部分布。齐氏深山锹甲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该种团分布区域的 最东界限,具有重要的 生物地理学意义

(基于COI片段的最大似然法系统发育树及分布图,引自原文)

武夷山保存了世界同纬度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这也彰显出其成为中国首批五个国家公园之一的合理性与必要性。时隔25年,武夷山又一次发现深山锹属新物种,再次体现了其丰富的昆虫资源以及发现新物种的巨大潜力。在这连绵不断的武夷山脉北段,丛山峻岭之中,仍有许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

(齐氏深山锹甲栖息地环境,引自原文)

(采集团队成员合影,引自原文)

原文信息:

Lin, X., Su, R.X., Xin, F.Y., Liao, Z.Y., Lu, H.H., Liu, X.Z. & Song, H.T. (2024) Lucanus qizhihaoi, a new stag beetle from Wuyishan National Park of Fujian, China (Coleoptera: Lucanidae: Lucaninae). Zootaxa, 5541 (2): 185–199.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