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丨吃饭总是狼吞虎咽?年轻小伙误吞4cm长金属异物

你每天花多长时间吃一顿饭?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在饭桌上教育:食不言寝不语,吃饭要细嚼慢咽。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就连吃饭的时候都看着手机,仿佛上了发条一般,停都停不下来。

但事实证明,

“细嚼慢咽”不无道理。

王先生(化名)近日就深有感悟。

囫囵下咽险惹大祸

王先生因为工作繁忙,一直以来饮食都不太规律,每餐基本都是外卖,忙的时候吃饭就几分钟。这天中午,他像往常一般迅速解决了午饭,随后立刻投入工作。但慢慢的,腹中疼痛越来越明显,尽管在附近医院接受了治疗,却未见好转。

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加重到令人难以忍受。此时已是深夜,王先生意识到不能再拖了,急忙前往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急诊就医。

在急诊完善检查后发现,王先生的腹部存在异物,需手术取出,随后,王先生入住了肝胆胰外科病区。

术前,肝胆胰外科副主任赵凤庆主任医师团队借助CT检查,在腹部外周对异物所在部位进行标记,尽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减少手术创伤。术中,通过腹腔镜,顺利取出了呈波浪形的金属细丝。异物长约4cm,且韧性较强,已穿破肠壁,部分进入腹腔。

再忙也要慢慢吃饭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将这东西吞进去的……”术后,王先生回忆道。

赵凤庆主任医师介绍,“祸从口入”并非没有道理。在临床上,像王先生这样误食异物的患者不在少数,鱼刺、枣核等都是误食的“常客”。尤其是儿童,还有可能误食硬币、回形针等。

被误食的异物嵌顿于食管,可能引起吞咽困难、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食管邻近主动脉、气管、心脏等重要组织,当吞食的异物较为尖锐,就有可能停留在胃肠道转角、回盲部等处,引起穿孔、出血、梗阻等情况。严重者可造成食管瘘、纵隔脓肿、穿破大血管甚至危及生命,一经确诊需立即处理。

“不少人遇到误食时,会在焦虑之下采取不当的处理措施,如继续进食试图将其‘压下去’等等,这是不可取的。”赵凤庆主任医师提醒,“并不是说异物到了胃里就一劳永逸了。在通过漫长肠道的过程中,它仍有可能导致肠穿孔,进而引起腹膜炎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另外,部分类似硬币等较大的异物,还有可能卡在肠道的某个部位导致肠梗阻,需要手术治疗。”

在处理异物时,内镜治疗是首选方案,但像王先生这样已然刺破肠壁的患者,就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因此,若发生异物吞食应立即就医,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现代社会繁忙的生活节奏,总是让人不自觉地产生焦虑心理,难以平静下来,甚至没有心力慢慢地享用一顿美好的午餐。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打工人”更要善待自己,吃好每一顿饭,只有学会自我管理,积极改善健康,才能拼来幸福人生!

肝胆胰外科供稿

宣传中心编发

校对:严曹琼、张绮萍

审核:俞新红

签发:刘建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