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经管 | 研究生学术下午茶:论文撰写全流程分享回顾

11月24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举办的学术下午茶——论文写作分享会于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302会议室圆满完成。

2021级产业经济学博士生周慧琳学姐亲临现场,并结合其在《管理世界》2024年第11期发表的 “机器人应用冲击、职业可迁移技能和职业—技能合意性”一文从论文选题、实证方法、写作技巧、投稿见刊等方面,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论文撰写全流程的实战经验。

01

撰写前准备:

文献阅读和创新挖掘

在具体讲解论文写作基本架构之前,学姐先从几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方向出发,解答了同学们普遍疑惑的问题。

就如何查找合适的参考文献,学姐建议多参考 顶级期刊论文前沿英文论文,推荐使用 Zotero等工具管理文献和记录笔记

就如何进行论文选题的创新,学姐总结出在 研究视角、数据和方法上三个方面的创新方法,即将传统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深化, 挖掘更细分深入的研究方向,同时要尝试在边界以外的新领域寻找新的突破点; 寻找具有唯一性的数据,例如进行数据质量的创新或将省级层面的数据细化到城市层面等。

02

撰写过程须知:

论文架构

一篇论文包括 文献梳理、数据处理、实证分析、引言和结论等多个部分。

学姐首先解释了 撰写理论假设和文献综述的不同,指出文献综述既可以放在引言中,也可以融入理论假说。

数据来源和处理方面,学姐介绍了一些公开/非公开数据的渠道来源,对于文本处理这类比较耗时的工作,建议使用python软件提高效率,数据分析中的其他部分可以借助stata完成;数据清洗前应明确数据需求,采用合适的清洗方案。

对于 实证模型,学姐强调应多参考最新文献,注重指标测算的合理性。在英文论文中,描述性统计是不可或缺的,应当全面多角度地描述数据,以便观察数据质量是否过关。

实证部分需要多体现“讲故事”的逻辑,从内容出发设计层层递进的实证内容。

同时,学姐认为 引言和结论非常重要,是我们作为学生经常忽视的部分。引言需要从研究背景入手,指明已有文献的不足和本文创新点,最后提出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论需要落实在 实践价值,对未来学科发展和现实经济活动有指导意义。

03

撰写后流程:

投稿和返修

讲完论文整体架构后,学姐就完稿后论文的 投稿和返修阶段的准备进行了剖析。

她强调应当 综合考量领域相关性和期刊声誉,并了解各个期刊的收稿偏好和审稿周期。

一般来说,中文期刊较重视 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英文期刊则 对实证结果要求较高,经常根据计量理论深究文章中的实证问题。

除了了解期刊特征外,投稿前还要仔细打磨文章内容,针对目标期刊要求修改格式,英文期刊投稿还要加上文章介绍信、文章主要结论等附加内容。

学姐还结合自己的投稿和审稿返修经历,向同学们展示了投稿全流程的真实面貌。

04

互动环节

在仔细聆听学姐的讲述后,同学们踊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有同学对 引言、文献综述和理论假说三者的关系提出了更深的思考, 有同学结合自身专业提出了关于 经济学和管理学侧重点的疑问,有同学好奇如何使用微观企业数据研究中观和宏观问题。

周慧琳学姐答疑后,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思想碰撞,受益匪浅。

学姐的分享为同学们提供了实践指导,帮助同学们掌握高效的论文写作方法,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活动不仅丰富了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文化学术氛围,更为每一位怀揣科研梦想的同学点燃了前行的灯塔。

小调查

感谢大家对“学在经管——研究生学术下午茶系列”活动的关注和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