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工作忙?不是爸爸缺席的理由!

海峡教育报 曾子欣

曾经,在家庭教育的舞台上,妈妈们常是独当一面的角色,而爸爸们因工作忙等原因则更多地隐于幕后。然而,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这一状况正在悄然改变。该校推出的“爸爸课堂”,为爸爸们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展示舞台,让他们在家庭教育的领域中得以大展身手。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公布了四项省级特色项目名单,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的家长学校“爸爸课堂”成功入选福建省第四批家庭教育典型案例。

“孩子现在特别黏我!”来自福州教院一附小的家长林宇涵爸爸自豪地说道。他表示,自从参加了学校推出的“爸爸课堂”项目后,不仅学会了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还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了亲子关系的紧密。而这一幕,正是福州教院一附小“爸爸课堂”家庭教育品牌下的一个缩影。

从1.0到3.0

“爸爸课堂”华丽蜕变

“我校倡导爸爸们回归家庭教育,并希望能号召更多爸爸积极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来。”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卫红介绍,自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福州教院一附小进一步强化了家校社联动的育人体系建设,并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作用。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该校多数老师观察到,妈妈通常在生活中肩负起更多教育孩子的责任,而相比之下,爸爸的参与度则相对不足。鉴于此情况,福州教院一附小认识到这种教育参与的不平衡,特别是爸爸教育参与的缺失或与妈妈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福州教院一附小推出“爸爸课堂”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发展到3.0版本。

回顾“爸爸课堂”的发展历程,从1.0到3.0版本的持续升级,每一步都见证了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携手共进。学校副校长蔡宗胜告诉记者,“爸爸课堂”1.0版本以“小沙龙、大论坛”为主要形式,邀请爸爸们作为嘉宾,与家庭教育专家共同讨论育儿方略,形成了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社群氛围。而到了2.0版本则创新推出“双师课堂”,通过“1+1”的双师组合,有效发挥“专业指导老师+学校资深教师/在教育方面独有心得的爸爸”的范式合力,构建了专家引领、教师传导、家长互动的梯度体系,邀请了多职业嘉宾,以直播和现场形式开展讲座,赢得家长广泛好评。

如今,3.0版本的“爸爸课堂”更是根据不同学段特点推出相应的专题课程,鼓励爸爸们将课程上学到的育儿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并为积极参与、持续学习的家长们颁发“好爸爸”或“好家长”证书。此外,该校还创建了“爸道有理”公众号留言板,在这里,爸爸们可以分享教育过程中的趣事,交流陪伴经验和心得,共同探索家庭教育的奥秘。

积极参与

家校社共育好氛围

“爸爸们在家长会中的身影已经愈发常见,占总到会人数的70%以上!”蔡宗胜表示。随着“爸爸课堂”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爸爸们开始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来。无论是家长会中的身影频现,还是学雷锋活动中的亲子实践参与;劳动技能大赛上的齐番上阵,亦或是研学活动中的保驾护航、共伴成长……缪欣彤爸爸,作为“爸爸课堂”1.0版本的参与者,感慨道:“真的很好,自从我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参与度提高后,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感觉也通透了许多。”如今,在校园里,爸爸们的身影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加‘爸爸课堂’以后,我对孩子的了解更全面了,孩子也更愿意跟我沟通,我去参加家长会的频次和互动也比之前明显增多了!”学校三年(6)班学生郑铎的爸爸告诉记者,“爸爸课堂”在他看来就像一座桥梁,增强了他与学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改变了以往习惯于“强制灌输”的教育观念,更亲密了他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同时,在“爸爸课堂”学到的亲子关系沟通技巧,也让他在家中逐渐实践和营造了良性的互动氛围,孩子变得愿意分享,逐渐信赖他了。

携手前行

共筑美好教育未来

“我设想在未来的4.0版本阶段,爸爸们能带着孩子走出学校,走进职场、户外等生活课堂,让教育更加多元化,不局限于书本知识。”蔡宗胜表示。

对于“爸爸课堂”的未来发展,福州教院一附小怀揣着宏伟蓝图与周密规划。该校将继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践探索,整合利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和社会力量,为家长们提供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同时,学校还将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更广泛地应用于家校沟通中,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共同推动家庭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从父爱不缺席的温情起点,到父爱有课堂的实践深化,再到父爱有方法的智慧提升,“爸爸课堂”在《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引领下,正不断探索家庭教育的未来道路,全力引领家校社共育的新模式。

延伸阅读

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

2020年由全国妇联、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显示, 0~17岁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辅导作业和接送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分别占76.1%、67.5%和63.6%。她们不仅要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承担了大部分家庭教育职责:入园择校、兴趣班选择、习惯养成、亲子阅读、日常学习、未来规划……

有太多的研究证实,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对儿童生理发展、心理发展、社会化发展、伦理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现实是,有些父亲常因工作忙、经济压力大而疏忽了对孩子的陪伴和照顾。

对于大多数中国传统家庭而言,母亲在孩子饮食起居、习惯养成、学业规划、作业辅导等家庭教育中的确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然而,孩子的成长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不能变成“一个人的战斗”,父亲在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维护家庭和睦氛围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也不应缺位。

父亲须建立对自我角色的正确认知

对自身角色和责任认知不足,是有些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缺位的重要原因。

当下有些父亲在主观上缺乏参与孩子教育的意愿,许多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由母亲承担,父亲成为所谓的“影子父亲”。

这种情况往往加剧独自承担孩子教育重任的母亲的焦虑,并容易引起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失控。

父亲该如何在认知上正视自我角色呢?

其一,要建立正确认知,了解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好孩子是最重要的事,形成对父亲角色和作用的充分认知。

其二,要具备自我反省意识,要探视和省察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不妨从孩子身上寻找自己的影子和找到自己成长的方向。

其三,要有意识地去学习借鉴,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和完善自我。父亲们不妨从其他优秀的父亲身上吸取长处,成为更称职的父亲。

父亲参与教育的关键在于高质量陪伴

父亲的高质量陪伴,是指父亲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双方都能感受到彼此存在的场域下,以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目的,受到亲子关系、孩子反应、陪伴情形所影响的特有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主要体现为父亲在陪伴孩子过程中,与孩子的情感互动、陪伴时间的稳定与频率、在物质与情感上的支持性表现、丰富的陪伴内容等。

现实中,许多父亲不是不想陪伴孩子,也不是不想和孩子交流,而是不知道怎么和孩子交流。

因此,多学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从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出发,进行更为科学的家庭教育是父亲们需要补的重要一课。

《2023中国青少年家庭教育白皮书》显示,有提升自我教育能力认知的家长,有主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意愿的家长,家庭教育效果更有优势,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更为融洽。

补习一些教育学、心理学常识,了解孩子年龄特点、个性特点,从而真正认识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解决不会陪孩子的问题。

父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陪伴质量:

一是努力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当父亲抛开成人的观点,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时,便能明白许多在育儿过程中的困惑,更容易与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二是提供心灵和行为上的双重陪伴。高质量的陪伴是一种心与心的联结, 如可以通过共读一本好书、共看一部电影、共享一顿美食、共玩一个游戏,让孩子感受到父亲对他的重视和在用心感受他的想法并积极回应。

三是“小而精”的陪伴依然有效。倘若父亲能够每天抽出一点儿时间,比如全心全意、心无旁骛地陪伴孩子15分钟,亦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此外,当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投入更多时,母亲往往对婚姻的满意度会更高。

在一个婚姻关系稳定、气氛和谐的家庭中,孩子更容易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也更容易对孩子施加积极影响。因此,要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需要父母双方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点来共同教育孩子。

(图片由学校提供,部分内容摘自中国教育报)

编辑:郑琳琳

审核:郑武平 林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