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中国古代如何运送粮草?可分为三个部分,具有哪些先进性意义?

全文共1802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在中国封建王朝期间,历史学家对于隋唐两代尤为好奇,而在历史学家研究中国历史知识,也经常会将这两个朝代放在一起共同研究。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唐朝在建国之初之所以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稳定国家的政权,也与隋朝打下的基业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两个朝代所存在的上百年当中,统治者们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应对运粮方面的方案。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而这便是古人在战争当中所取得的重要经验之一。诚然,在冷兵器时代,由于运输过于落后,在每一场战争开始之前都需要提前运送物资以及粮草。

在隋唐两代存在期间,中国便与邻邦高丽发生过一场战争,而这场战争对于后世历史学家来说具有充足的研究方向。

当时运送粮草一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陆运作为主要手段,第二阶段统治者则将陆运与漕运相互结合,第3个阶段则是海运成为了主要运输方式。

一、运输的三个阶段

中国与邻国高丽争斗的开端是隋朝开皇18年到唐朝贞观18年,而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运输粮草的方式便是陆运。

不过,在后世历史学家眼中,在这短短的46年当中,要以隋炀帝统治期间作为主要分界线,而在这一期间也会被分支为陆运模式和陆运漕运模式相结合两个阶段。

众所周知,隋炀帝在中国历史当中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存在,虽然在他统治的这段期间,使得天下的百姓生活在困苦的状态当中,但不得不说的是隋炀帝仍旧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他修建的运河为接下来的几个朝代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也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

换而言之,隋炀帝期间国家对于水运方面就已经有所突破,渐渐地撼动了陆运的主导地位。统治者为了能够加速货物的运行,便采用水陆结合的方式来运送粮草,而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息息相关。

在公元611年开始,当时的隋朝统治者便吸取了前人征战的经验,重新制定了崭新的应对政策。在前期征战的过程当中,隋朝军队因为粮草跟不上军事所需,而导致在征战之时出现了指导性的偏差。

面对接二连三的失败,隋炀帝愤恨不已,所以在征战开始之初,隋炀帝便开始大肆筹备战前所需。

据隋朝之时的历史典籍当中记载,隋炀帝是一个十分重视战前准备的统治者,在征集粮草方面就已经有些夸张了。除此之外,隋炀帝为了不重蹈覆辙,直接命人开通水渠,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

运输粮草的第三个阶段则是贞观19年开始的,而之所以会发生粮草运行方面的变化,也与统治者的征战方针息息有关。

当时在位的唐朝第二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长期征战在沙场之上,对待军事方面也极为重视,根据多年来的征战经验,李世民自然知晓粮草对于战争胜利的意义。

而且唐太宗和一众大臣们认为,尽管是使用海运作为运输粮草的最佳方式,但也不能使得陆运被抛弃,所以在第三阶段开始出现海运,不过是一种辅助性措施而已。

但在唐高宗李治继位之后,海运就占据了主导性的地位,甚至在征战开始之前,李治就开始下令修建运船,而这一举动也意味着,海运已经成为了主流的运输方式。

二、隋唐两代讨伐高丽的原因

在中国封建王朝存在的2000多年当中,中国几乎一直处在战乱的状态里。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场战争当中,主要是以国家内部夺权之战为主,这种单一针对外国的征战还是比较少的。

而对于那些割据在中原地区所建立的中原政权统治者来说,他们的统治中心思想便是仁义礼智信。在与其他国家亦或者这政权发生矛盾之时,也要以和平作为解决矛盾的原则。

于是秉承着这一心态,隋朝两代的皇帝与日本一直处在和谐而又安稳的状态当中,甚至产生了文化上的交流。但显然,高丽国的统治者并不想与隋唐两代形成亲切而又友好的外交关系。

根据一些历史典籍当中记载,在隋朝之时,高丽就频繁派兵骚扰我国边境百姓,使得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有不少无辜百姓更是死在了高丽军队的手下。

而隋唐两代的皇帝在忍无可忍的状态之下,就派出士兵对其进行攻打以及讨伐。换而言之,两国之所以会爆发战争,也是因为高立国首先破坏了和平共处的主要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高丽国十分狡猾,利用地理方面的优势,使得隋朝两代频繁吃了败仗。而两个朝代的军队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征战局面,也是因为粮草方面根本跟不上军队的前进步伐。

根据隋唐两代时期征战高丽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一个军队在行军打仗之时,不仅需要战士们的英勇杀敌,还需要粮草方面的步步追击。

如果后勤得到了一定的保障,那战士们在战场之上也消除了后顾之忧。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统治者也找出了快速运送物资的最佳方式,从而解决了危机。

参考文献:《唐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