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音乐教育领域,关于乐感的讨论常常引起热议。许多人认为乐感是天生的,认为有些人天生适合学习音乐,而另一些则不然。然而,钢琴教育家周铭孙对此持不同看法,他坚信后天的努力和良好的环境可以显著提升音乐感知与表现力。这一观点在当今的音乐教育中尤为重要,因为它挑战了传统观念,格外引人注目。
首先,周铭孙提到的一个关键案例是一个小男孩,他的聪慧和听力敏锐,能够迅速识别任何音符。虽然他具备了过人的天赋,但他的成功并不是偶然。他每周都要练习十到十五首曲子,同时还在不断地欣赏自己喜欢的作品,生活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使得他的音乐理解能力不断提高。周铭孙强调:“天才出自勤奋”,表示即使天赋超群,个人的努力和对音乐的热爱同样不可或缺。
相反,有些学生虽然起初表现并不突出,但却因缺乏努力而早早放弃。周铭孙观察到,那些在钢琴学习上半途而废的学生,通常在练琴时缺乏耐心,频繁出现错误,甚至不能认识基本的乐谱。这并非源于乐感的缺失,而是由于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造成的。因此,只要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任何人都可以在音乐上取得进展。
教育的另一关键因素是专业教师的指导。周铭孙回忆起一个女孩的故事,她来自无音乐背景的家庭,但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她努力练习,最终在音乐考试中获得了优秀的评价。这一例子说明,普通的学生若有良好的指导和足够的努力,也能够在音乐的道路上取得可喜的成就。
那么,如何促进乐感的提升呢?首先,要创造一个充满音乐的环境。周铭孙建议,家庭中可以常常播放音乐,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音乐感知。同时,广泛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如交响乐、声乐等,也有助于增加对音乐语言的感性认识。
其次,学生需要熟悉学习教材,并进行模仿。如今,许多乐曲都有录音和示范,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能。此外,参加现场音乐会则是另一个重要途径,这不仅能增强演奏者的表演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不少小琴童在学习过程中会感到紧张,因此需要不断练习并勇于上台表演。周铭孙建议,家里有访客时,可以进行小型的演奏会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录音或摄像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演奏进行回顾和改进。
综上所述,乐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后天的培养和努力至关重要。正如周铭孙所指出的,学琴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勤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沉浸,才有可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每一位琴童都应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终能在音乐的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声音,各位音乐爱的朋友们,加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