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网 | 金流
近年来,农商银行一直是我国银行业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尽管目前农商银行的资产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双降”现象,不良贷款率大幅下降,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情况也有所好转,但其面临的困境与压力仍然不容小觑。在金融化解风险的大背景下,农商银行的“苦日子”远没有结束。
根据监管数据显示,尽管农商银行今年前三季度的整体不良贷款率出现明显下降,从一季度的3.34%降至3.04%,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反映出农商银行在不良资产的清理和风险化解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这一变化背后并不意味着农商银行已经走出困境,尤其是与其他类型的银行相比,农商行依然面临着较高的不良贷款余额和较低的拨备覆盖率。
截至三季度,农商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依然保持在8365亿元,尽管环比减少了688亿元,但这一数额依然庞大,且对于许多地方性的农商行来说,处置不良资产的压力依旧巨大。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行的资产质量仍显得较为脆弱,且不良贷款的处置往往受制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客户群体的信用状况。
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多为地方中小企业及农户,这些客户往往面临着较大的信用风险,尤其在经济增速放缓、区域经济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农商银行的不良资产风险进一步加剧。由于其业务主要集中在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经济波动和客户违约风险直接影响到农商行的资产质量。相较于城市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农商银行的客户群体更加单一,且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关联,经济下行的风险更加突出。
尽管农商银行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着债权转让和清收工作上的困境。今年的债券市场表现相对较好,农商行作为债券市场的“主力军”之一,通过投资收益拉动了银行整体业绩增长,也为不良资产的处置提供了资金支持。然而,债务处置并非一蹴而就,尤其是在一些地方性银行的债权转让和清收过程中,时常遇到难以估价的资产包和较低的转让价格。
随着农商行大举转让不良资产,地方债权交易平台上的挂牌项目数量显著增加。例如,江苏常熟农商行和泉州农商行近期就有多个不良债权挂牌转让,但转让价格远低于原债务本金。这也暴露出农商行在债务处置中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客户群体的信用问题加大了债务转让的风险;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不景气也导致这些不良资产的市场价值下降,从而影响了农商行的处置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农商银行的资产处置效率与其盈利状况直接挂钩。尽管一些银行通过自主清收能够减少损失,但对于资产处置能力较弱的农商行来说,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外部机构的方式成为了常态。然而,这种方式带来的“短期出清”并不一定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可能因为低价出售加大了银行的资产减值风险。
农商银行的净利润在今年前三季度有所增长,达到了2080亿元,同比增长了2.84%,看似是一项不错的业绩,但这一增幅显然低于银行业整体的增速,且主要由非息收入的增长推动。尤其是在市场信贷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商银行纷纷通过大举购买债券来提高投资收益,这虽然在短期内带动了银行业绩的增长,但也使得银行更加依赖于非息收入,传统的利息收入模式逐渐失去优势。
江苏常熟农商行和苏州农商行的财报显示,它们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大幅上升,特别是投资收益和手续费收入增长显著。这表明,农商银行虽然在债券投资上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但市场对传统信贷产品的需求依然疲软,银行不得不通过增加非息收入来弥补利息收入的不足。
然而,这种非息收入增长的模式并不具备持续性,尤其在债市回调或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因此,农商银行仍需找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不仅仅依赖于债券投资和资本市场的收益。
在监管层的压力下,农商银行也面临着更为严格的风险管控要求。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相关安排,农商行将继续推进风险化解和改革工作,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一些经济基础较弱的地区来说,改革推进的难度更大,银行的风险化解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此外,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虽然有所提升,从一季度的132.71%上升至148.77%,但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差距仍然较大,这意味着农商行在应对未来潜在风险时的缓冲空间仍显不足。
尽管农商银行在资产质量上有所改观,但其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依然严峻。银行业的整体风险化解虽然在取得一定成果,但农商银行所面临的不良贷款高企、资产处置困难、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依然使得其“苦日子”难以完全结束。未来,农商银行要实现真正的转型和健康发展,必须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推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增长,并在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金融产品上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只有如此,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的稳健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