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955年,总理专机被炸毁,周恩来临危不惧亲赴万隆折服第三世界

万隆会议,是继日内瓦会议之后,新中国参与的第一场世界性的多国会议,又称亚非会议,是西起利比亚,东至日本的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参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会议。

万隆会议的目的,是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参与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讨论了关于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的相关问题。

如果是日内瓦会议是中国突破外交困局、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机会,那么万隆会议就是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赢得地位的展示舞台。

暗流涌动的会议前夕

因为万隆会议的性质,本身就是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活动。所以参与万隆会议的国家,都是从殖民主义压迫下取得独立的亚非国家,并且也是第一次没有任何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

这次大会虽然能够确切地对于亚非人民的切身利益问题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但是却可能直接损害某些西方国家的利益。所以,万隆大会虽然受到了亚非国家的普遍欢迎,但是却也让某些西方国家的当权者感到了恐慌和不安。

于是,某些来自于西方的阴谋家,竭力地展开了阻挠和破坏万隆会议的阴谋计划。而在他们的目标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新中国。

万隆会议未邀请败退台湾的蒋介石当局代表中国出席会议,而是邀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无疑代表了广大的亚非国家已经认可了新中国政府的地位,这和美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做出的态度截然相反:美国只认可蒋介石当局在世界的地位,坚决的不承认新中国的身份。万隆会议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这一举动,无疑会引起美国的恼怒和愤恨。

于是在万隆会议前夕,美国便开始散播新中国将对远东的安全构成威胁,并且夺取亚非会议的领导权等言论,意图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除此之外,美国更是下作的指示蒋介石集团派遣特务,妄想对率团赶赴万隆参会的周恩来总理下毒手。

1955年4月11日,一架来自于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名为“克什米尔公主号”的洛克希德星座式749A型客机,被我国的外交部包下,我国的代表团准备搭乘这架飞机,从香港启德机场正常起飞,前往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会见印度尼西亚的首相,商讨万隆会议的事宜。

在确定了航道、天气和时间之后,飞机正常起飞,原本该是一路安然无恙,大家在机舱内谈笑风生,欣赏着一路的风景。但是在飞机起飞后约5小时后,意外出现了。

原本正常飞行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在飞越北婆罗洲沙捞越海域时,突然发生了一声巨响。一场巨大的爆炸,让飞机上的所有人都惊呆了。大家原本正其乐融融的谈笑风生,毫无心理准备,遭此巨变全都没有反应过来。

随着飞机右翼第3号发动机吊舱后面的位置出现局部着火,原本正在距离海面1.88万英尺高空飞行的飞机就这样直接坠落到了大海里。

这是一场足以惊世界的政治空难,“克什米尔公主号”上一共有14人,除了3名印度航空公司的机组人员在海上漂流几个小时后奇迹获救生还,其余11名乘客全部遇难。

这其中包括了:沈建图——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主任;黄作梅——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李炳衡(李平)——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记者;杜宏——广播事业管理局对外广播部副主任;郝凤格——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影员;钟步云——总理司机;石志昂——对外贸易部三局副局长;李肇基——外交部情报司科员;王明芳——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严斐德——奥地利记者;斯塔列茨——波兰记者。

这一事件,史称:“克什米尔公主号”空难事件。这一事件震惊了中外,引得人神共愤。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特务的主要目标,也就是代表团的团长周恩来总理,因为提前受到了缅甸总理吴努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的邀请,改变了行程安排,临时决定提前改乘专机,先从昆明赶往仰光会见缅甸总理吴努和印度总理尼赫鲁,然后再赶赴万隆,从而躲过了一劫。

当美国阴谋家和台湾当局,得意忘形地准备举办庆功会时,周恩来总理已经带领着中国代表团乘坐另一架客机自昆明南飞缅甸,在4架缅甸空军飞机的护航下,于4月14日平安抵达仰光机场。

美台的阴谋失败了,但令人痛心的是,“克什米尔公主号”上丧生的11名优秀人才。

周恩来总理则在缅甸总理吴努的亲自陪同下,驱车前往总统府,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越南总理范文同、阿富汗副首相纳伊姆汉亲切先行会见。众人在于会之前先行召开了一次小型会议,提前商讨研究针对万隆会议的一些问题。

4月16日,周恩来一行人离开仰光。并乘坐专机前往雅加达马腰兰机场,当飞机徐徐降落,周恩来出现在机舱门口,神采奕奕地向欢迎的人群挥手致意时,顿时引起了机场上的一片沸腾。

看见这位大难不死的中国总理,人们纷纷上前,想要一睹风采,并情不自禁地对这位来自于新中国的人领导人发出一片祝福的欢呼声。

总理超凡的外交技巧

1955年4月18日上午9时,举世瞩目的亚非会议在万隆独立大厦隆重开幕。

这次大会和以往的任何一次大会都不一样,为了强调民族的独立性和自由性,参会的各国代表大都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多彩多姿的服装样式构成了会场上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万隆会议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各国代表发言,第二阶段是进行小组讨论和起草公报。

在大会的第一阶段,就出现了危机

虽然大多数代表在发言中都希望会议应当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有助于加强正常的经济合作,并强烈谴责了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但是,由于美国在幕后的阴谋挑拨唆使,导致大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声音,尤其是针对于新中国和共产主义的声音。

伊拉克代表团团长贾马利大唱反调的诬蔑共产主义是一种“新殖民主义”;

菲律宾代表团团长罗慕洛也这样认为,并且声称亚洲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铲除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是要先同美国这样的国家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泰国代表更是危言耸听地声称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是为了向邻国进行“渗透”和“颠覆”,使泰国受到了颠覆活动的威胁。

这些发言,无疑将整个大会引向了不好的方向,尤其是对于中国。但是正当美国记者幸灾乐祸的看重大会议一触即发的紧张气氛时,中国席位上的周恩来却冷静非常淡定自若。

周总理先是耐心地听着各国代表的发言,然后不时地奋笔疾书,利用各个代表发言之后的短暂休息时间赶写的补充发言稿。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周恩来是在起草驳斥亲西方代表的发言,接下来就是针锋相对、唇枪舌剑的战争时,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其他所有报名发言的代表团团长讲完之后,周恩来才在会议主席高声宣布后走上讲台,此时所有人都为他和会议的走势捏了一把汗,因为如果周恩来和其他代表团团长发生争论,将会正中美帝的下怀,使会议的主题转移会议反帝反殖的讨论,导致会议不欢而散。

周总理上台之后先是环视了会场一周,目光淡定自若却炯炯有神,随后他向会议主席点了点头,便开始了精彩的发言,发言内容正是在会议过程中,有限的休息时间内重新准备的即席讲话。

至于中国代表团原本准备的发言稿,因为不适合针对目前这种情况,便临时决定将其印发为书面材料,发给参会人员。

周总理的第一句话是::“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他充满和解精神和宽容语气的表示:中国代表团来参加万隆会议,并不是来立异的,而是要求同。开宗明义的讲话一下子就缓解了会场的紧张气氛。

紧接着,周总理又向众人表达了什么是外交上的语言艺术:他说:“我们中间有无共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这一番讲话无疑拉近了与会各国的关系,表明了大家的立场和要求应该是一致的,巧妙地引导了万隆会议走上正路。

随后,周恩来平静而精辟地阐述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宗教信仰不同的问题,并解释了所谓颠覆活动的问题。

周总理以确凿的事实回答了少数人的误解和指责。并且表示,如果有人不相信,完全可以亲自或派人到中国去实地看看。他还认为,对于那些不知真相的人的怀疑,他是理解的,因为中国有一句俗语,叫做:“百闻不如一见。”而对于那些想要取中国参观的代表,中国一定都是欢迎并开放的,什么时候都是。

最后,周恩来热忱呼吁:“16万万亚非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成功。让我们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努力吧!”

会议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一开始到时比较顺利但是在21日,锡兰(今斯里兰卡)总理科特拉瓦拉又出了幺蛾子。

上午11时,他在自己下榻的别墅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了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的粗暴言论,他扬言应该让台湾“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此外还荒谬的要求“中国公开地和正式地要求亚非各地的共产主义团体解散。”随后这个小老头又把这颗炸弹一般的言论扔到了整个下午的小组会议上。

他表示共产主义团体看是苏联殖民主义问题,在下午的政治委员会接近尾声时,他宣读了一篇打印好的发言稿,除重复上午的谬论外,还要求会议“像讨论反对西方殖民主义一样,也讨论反对苏联殖民主义问题。”

因为锡兰总理科特拉瓦拉的演讲,万隆大会再次出现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而中国代表团的表现也再次成为了众代表团所瞩目的对象。

在会上,周恩来虽然明确表示不同意锡兰总理的言论,但是他并没有当场回击,只是要求保留第二天就此发表意见的权利。当天晚上,周恩来在邀请了会议主席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和自己一起去拜见了科特拉瓦拉。

周恩来先生询问了科特拉瓦拉在大会上发言的用意,并表示想知道他第二天是否将继续采取行动向大会提出决议草案或动议。

科特拉瓦拉本就理屈,在给足了字面子的周恩来面前更是难堪,只能肩头一耸,双手一摊,表示自己的讲话并没有其他的用意,自己也不想引起争论,更不愿意将会议引向失败。自己在明天的会议上将不提什么协议或决议。

得到这个回答,周恩来也没有继续质问,而是向对方表达了感谢。在周恩来离去的时候,科特拉瓦拉则友好地对周恩来说道“现在我们是朋友了,不是吗?”之后两人都友好地伸出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折服全场的伟人风采

周恩来求同存异、光明磊落的态度,以及刚柔并济的语言风格艺术,和他本身的人格魅力,无疑折服了参会的几乎所有人员甚至记者。

众人都普遍认为,周恩来的简短演讲既坚持原则、又十分和谐,每每都能使会议避免争吵,却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在万隆会议期间,各方人士都曾邀请周恩来总理签名留念。

尤其是在会议最后阶段,当缅甸和印度提出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会议宣言,遭到一些国家激烈反对时。

部分国家认为和平共处是共产党使用的名词,不适合用于大部分国家,主张以“实力政策”来代替“和平共处”。

正当双方争持不下,人们又为亚非会议的前途担忧起来时,又是中国代表团站了出来。

中国代表周恩来表示:这么多亚非国家在这里开会,一致呼吁和平,证明我们所代表的、超过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人是要和平和团结的。至于和平共处的措辞,如果有代表认为是共产党使用的名词,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名词,可以用联合国宪章前言中的“和平相处”来代替。最后,在周恩来的提议下,通过了“和平宣言”议案。

对于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表现,各国代表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和评价:

印度总理尼赫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演说。”

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说:“这是很和谐的演说。”

埃及总统纳赛尔评价说:“他是想答复我们昨天所说的关于他的国家的问题。我喜欢他的演说。”

菲律宾代表罗慕洛作为亲西方的一方,也不得不为之折服:“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谐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就连那些原本想看笑话的美国记者也不得不承认:“周恩来的发言是中国以和解态度与会的绝好说明,其外交技巧已登峰造极,他的发言是两天公开会议的高潮。”

中国的地位和走向世界的精神和形象

万隆会议结束后,所有人都一致认为:“没有中国代表团的努力,会议成功不了”,周恩来等中国代表的工作得到了各国代表团的纷纷称赞和肯定。

会议之后,世界舆论也普遍认为,中国代表团异乎寻常的合作态度,是亚非会议能够取得成功的巨大因素。

关于会议之上的各个矛盾,中国代表团起到了友好谅解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周恩来在会议期间所体现的新中国外交风格和所作的巨大努力与突出贡献,更是赢得了普遍赞誉和推崇。

印度尼西亚《民族使者报》在万隆会议闭幕的第二天发表的一篇评论中赞扬说:“周恩来总理所表现的希望友好和避免不愉快的争论,对于这次历史意义的会议贡献不小。”

缅甸总理吴努也在返回仰光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会议获得胜利应归功于那些态度诚恳、耐心谋取和解的人。周恩来总理对会议的成功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周恩来再次以中国的美食为媒介,将中国的文化和形象展现给了世界。

在万隆会议期间,有一天晚上,周总理曾经在中国代表团下榻的别墅宴请以了西哈努克亲王为首的柬埔寨王国代表团。

西哈努克本身就是一个十分精致的亲王,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极为讲究。于是周恩来总理就便让随团厨师做了可口的中国菜肴。

在品尝中国菜肴以后,这位柬埔寨的亲王当即便对中国厨师的烹调技术表示了叹服。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茅台酒,西哈努克更是记忆深刻。

第一次品尝国宝“茅台”的他,表示自己有些难以胜任。本就对周恩来十分佩服的他,在见识了周恩来总理喝了无数杯茅台酒以后仍保持头脑清醒的技能之外,便更加佩服了。

可见周总理虽然在私生活上是以严肃刻苦而闻名,但是其酒量也是极好的。

万隆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团结了广大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也为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确立了自身作为中国代表的主体地位,是中国正式在外交领域展示自我的开局之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