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和徐向前谁更逆风?兵力一比十,2万大军如何击败25万?

前言:

在我军的“开国五虎将”中,彭德怀和徐向前是公认的最擅长打逆风仗的两位元帅。

在山西的战役中,徐向前以5万残破的地方部队,创造了全歼阎锡山守军30万的光辉战绩。

而与此同时,彭德怀更是以一比十的劣势兵力,以2万之众创造了击败胡宗南25万大军的传奇历史。

西华池战役进展不顺,毛主席意识到了问题不简单

1947年2月10日,胡宗南调集五个旅的兵力,向我陇东分区发起了进攻,他这一招用心险恶,目的是吸引我军向西集结,然后他再集中兵力奇袭延安。

2月14日,中央军委命令,将晋绥第一纵队、陕北新编第四旅、教导旅、警备一旅、警备二旅,共计6个旅2.8万人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由张宗逊出任司令员。

陕甘宁野战集团军随后出击陇东,计划一举击溃来犯之敌。

3月3日,我军进至陇东合水地区,通过侦查得知敌整编48旅已经撤退至西华池、板桥一线,于是决心全歼该旅。

3月3日,我军向西华池和板桥两地发起进攻,但由于情况不明,未发现敌人在板桥的守军已经撤入西华池。

这便给我军的兵力部署带来了误判,我军既未在运动中伏击板桥撤向西华池的敌军,也没能趁着敌军进入西华池,立足未稳,就对其发起进攻,给了敌人部署防御的时间。

同时,由于敌人两股兵力合到了一起,又造成我军的进攻部队过少。随着战斗的进行,小小的西华池迟迟未能拿下,前线指挥员不得不逐次增兵,最终犯了“添油战术”的兵家之忌。

经过激战,我军最终毙敌48旅旅长何奇以下1500余人,虽然给了敌人歼灭性的打击,但最终未能达成全歼。

到3月5日拂晓,敌人的援军即将赶到,我军选择主动撤离战场。

西华池战斗,我军以4:1的优势兵力,最终竟然未能达成全歼敌人一个旅的作战任务,这种情况在我军的历史上并不多见。

在战后总结会议上,大家一致认为,此战查明了胡宗南部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是不可小觑的。但是,胡宗南部为何突然变得如此顽强?大家都有些疑惑。

在西华池战斗前后,我党地下党员、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向中央传回了胡宗南将要闪击延安的计划。

中央军委统计了胡宗南用于向延安进攻的兵力,仅是当面之敌,就有7个整编师、24个整编旅、52个团的正规部队,以及21个团地方武装,加起来达到了24万人左右。胡宗南是蒋介石的嫡系,其部队经过长期的整训,部队充实,装备先进。

当时的延安,虽然是中央的驻地,但左右前后都无大军拱卫,一直到大战到来前,陕北甚至还没有一个野战部队的统一指挥机关。就军事力量而言,就算加上晋西北地区,我军在这里的军事力量也是全国各大战区中最薄弱的,能动用的部队大概只有2.5万人。

算起来,双方的兵力对比为10:1,我方完全处于劣势。

彭德怀再度横刀立马,毛主席委以重任

如何用仅有的2.5万人对抗胡宗南24万人的大举进攻呢?毫无疑问,必须要有一员能镇得住场子的统帅才行。

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彭德怀在参加完陇东战斗检讨会后回到了延安,他向毛主席汇报了延安保卫战的部署情况后,主动请缨说:“主席,贺龙现在在晋绥,在他回来之前,陕北几个旅加上后勤人员也不过两万人,是否由我暂时指挥?”

自从45年七大后调回中央军委担任参谋长,协助毛主席和朱老总做军事工作以来,彭老总实际上已经离开前线一段时间了,军人出身的他自然非常希望能重回前线。

彭老总能在这样的逆境下主动挑起担子,不禁让人想起了毛主席的那句“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他的意见和毛主席的想法不谋而合,毛主席立刻就表示了同意,不过他意见不是只让彭老总“暂时指挥”,而是让他出任即将组建的西北野战军司令员。

彭德怀在1939年初去重庆和蒋介石会谈时,曾和胡宗南国有一些接触,当时胡宗南才30出头,颇负盛名,是人尽皆知的“天子门生”。彭德怀回来后,有人问他对胡宗南的印象如何,彭德怀直说了4个字:“志大才疏”。

在掩护中央机关撤离延安后,彭德怀挥舞着自己粗壮的右臂,用洪亮的声音对大家说道:“11年前,我们红军和敌人是一比二十的比例,但我们打了胜仗,现在我们要打胜仗,将来还要打胜仗,胡宗南的几十个团都会被我们消灭在这里,到那时候,我们不止会打到西安去……”

由此开始,彭德怀开始了他在西北战场上的神话。

绝境之下的三战三捷,徐永昌从中预测到了未来的历史

3月19日,在掩护中央离开后,西北野战军有序放弃延安,胡宗南也得偿所愿,实现了蒋介石交代给他的作战目标。

21日,蒋介石给胡宗南发了一封颇为肉麻的电报:“延安如期收复,为党为国雪二十一年之耻辱,得以略慰矣。吾弟苦心努力,赤诚忠勇,天自有以保之也。”

胡宗南随后被升为陆军上将并授予二等宝鼎勋章。

但是,此时的延安不过是一座空城,胡宗南既未在闪击延安过程中达到歼灭我部的目的,对中央的去向更是茫然无知。

最开始,胡宗南误以为我军已经向安塞撤退,便下令部队向安塞前进,被我军在途中设伏,全歼了其孤立行军的31旅。是为青化砭大捷。

4月,胡宗南多日求战不得,又向蟠龙一带发起了进攻,彭德怀指挥4个旅,再次在途中设伏,又歼其一个旅。是为羊马河大捷。

5月,胡宗南根据不实情报,下令部队北上绥德,与我军决战。彭德怀则调集4个旅避实就虚,南下进攻胡宗南的后勤补给基地蟠龙,全歼其一个旅,缴获物资无数。是为蟠龙大捷。

彭德怀一出手便是三战三捷,大大鼓舞了时期,帮助我军渡过了撤离延安后的困难时期。

胡宗南这位蒋介石的得意门生,在占尽天时地利的条件下,却输在了没有“人和”。胡宗南被彭德怀的伏击战打怕了,下令部队不走大道,专走小路;不再单独行动,而是数路并行。远远看去,浩浩荡荡,蔚为壮观。但实际上求战不得,求退不能,把行军变成了一场“武装大游行”。

凭借着根据地的群众基础,我军每次都能迅速脱离,用蘑菇战术不断袭扰。胡宗南则每每扑空,搞得人困马乏,最后落了个“伤落倒毙日渐增多,战力消耗极剧。人马时致枵腹,故不特军纪日衰,且士气亦远非昔比。”

胡宗南的20多万大军被牵制在西北战场,从强师被拖成了弱旅,反而未能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作用。

国民政府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对胡宗南面临的这一尴尬情况非常悲观,1947年3月19日,他在日记中预言道:占领延安后,如果彭德怀被迫率部转入山西,则证明其已经失去能力;如果彭德怀不撤退,反而率部折回到胡宗南的后方,则可证明其依旧有力。徐永昌说:从这两种选择中,可以推测出共产党的前途。

后来的实时显示,彭德怀并未退入山西,而是在胡宗南的后方闹了个底朝天。

宜瓦战役,胡宗南一仗损失三分之一的兵力

到1947年年底,经过近一年的战斗,胡宗南已经被拖得失去了优势,其兵力优势也从最开始的十倍优势下降为五倍,而且由于他分兵据守,还要不时兼顾晋南和豫西的作战,导致其部队频繁调动,疲于奔命,士气低落。

在1948年1月的西北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上,经中央批准,彭德怀下达了“不失时机地转入外线作战,恢复并扩大根据地,策应中原战场”的命令。

本着“首战必胜”的原则,彭德怀精心挑选了宜川作为外线首战的战场,胡宗南在此地只有两个团的兵力。

彭德怀以2个纵队的兵力进攻宜川,但故意示弱,只进攻不攻克,以吸引胡宗南派兵来援。在其必经之路,彭德怀不止了近5个纵队兵力用于打援。

两个月前,西北野战军在进攻榆林时,由于攻城经验不足,迟迟未能攻克,最后无奈选择撤军。我军这次不成功的经验,给了胡宗南盲目的自信,他以为宜川还是榆林,便派出了29军沿宜川公路驰援。

在29军进入瓦子街地区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雪,道路冰封,人马拥塞,我军则从公路两侧的山地上居高临下发起了进攻。

进过两天的激战,29军两个师两万四千人被全歼,军长刘堪、90师师长严明等高级将领亦死于战阵之中。

宜瓦战役是胡宗南入陕后的第一个惨重失败,此战导致国军在陕西的主力折损三分之一以上,几乎伤及元气。蒋介石收到战报后大为震怒,成此战为国军“剿匪”最大之挫折,胡宗南“疏忽轻率,未能研究匪情,重蹈覆辙,殊为痛心。”

但胡宗南毕竟是“天子门生”,只是获得了撤职留任的处分。

歼灭二马,报西路军之仇!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军在整个西北约有40万人,其中包括西安绥靖公署的胡宗南所部17万,马步芳和马鸿逵的14万人,和新疆警备司令部的7万人。

而西北野战军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和扩充,总兵力也达到了19万人。

虽然此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是2:1,我军还处在明显的劣势,但我军的优势在于部队可以集中使用,而国军在西北的三股力量互不统属,彼此相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协同作战,且距离较近的胡宗南和二马彼此不服,势如水火,反增弊端。

随着国军在全国战场上的失败,胡宗南一路撤退至汉中,准备以秦岭为天然屏障,阻挡我军的南进。二马则继续在甘青宁一带进行防御。

随着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二马倍感压力,因为胡宗南随时可以退向四川,而二马的老巢一旦被占领,他们基本无路可退。因此二马主动邀请胡宗南发起反击作战,共同进攻。

由于无法对胡、马形成优势,彭德怀决定以逸待劳,下令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暂停前进,主动后退,在武功一带坚决阻击。

与此同时,华北18、19兵团开始从太原和晋中全速向山西开进,他们的加入,让一野如添臂膀,兵力增加至34万人,一线兵力已经超过胡、马两军。

得到情报的胡、马纷纷后撤,由于胡宗南部距离较近,且兵力集中,而马家军则距离较远,且非常分散,彭德怀于是决定“钳马打胡”。

扶风眉县战役胜利后,胡宗南被迫南退秦岭,马家军则惮于一野的压力,一路退回陇东,此战之后,共军在西北战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之后,彭德怀又以“钳胡打马”的方针,将进攻的重点指向了马家军。

为了应对彭德怀的进攻,马步芳决定举行所谓的平凉会战,他命令马鸿逵以两个军镇守平凉,自己派出三个军在六盘山待机出动,并请胡宗南从秦岭适时出击。但马鸿逵却认为,这样一来,自己的部队就被摆在了第一线,就算了赢了,也要损伤元气,败了更是自身难保,到时候马步芳却可以在后方随意进退,于是他下令部队撤出平凉,退至宁夏防守。

二马拥兵自重,勾心斗角,我军一路向前,未经过大的战斗,就占领了平凉、固原、静宁,切断了二马的联系,并开始筹备兰州战役。

由于马家军无可再退,兰州战役成了一野在进军西北途中进行的最激烈的一次攻城战,但这并无法改变兰州被解放的命运。随着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副参谋长彭铭鼎率部在酒泉起义,甘肃的战事从此结束。

在随后的宁夏战役中,马鸿逵由于战前就坐飞机离开了宁夏,留下他的儿子马敦静代替他指挥部队,他的8万部队已无再战之心。9月18日,81军宣布起义,两天后马敦静也坐飞机离开了。

马家军余部最后选择接受和平协议,开往指定地点,听后处置。宁夏的战事也因此结束。仅剩的新疆,在其老长官张治中的从中调和下,最终宣布脱离广州国民党政府。其起义部队被改编为22兵团,陶峙岳将军继续担任司令员。在1955年,陶峙岳还因为率部起义有功,获得了开国上将的军衔和一等解放勋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