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上将亲述首颗原子弹爆炸内幕:一根鞋带给他留下了终生阴影

点点关注、点点赞赞

牢记历史,提高警惕,时刻准备为国而战,以慰先辈在天之灵!

1964年,病重的张爱萍上将带着氧气罐子,亲自乘坐飞机,升至8500米的高空参与中国首颗原子弹爆炸实验。在这过程中,却因一个普普通通的鞋带,差点导致整个试验的失败,并给张爱萍上将留下终生阴影……

01、原子弹搞不搞?中央分成了两派

张爱萍

1960年11月,张爱萍在西北导弹实验基地,成功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地对地导弹的发射,为首颗原子弹的爆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年,“三年自然灾害”的恶果赫然显现,老百姓吃饭都成了大问题,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搞原子弹研发的必要性,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反对者以苏联停止技术援助,中国现前工业基础薄弱,不足以保证原材料的供应,研制原子弹的困难太大等原因,强烈要求停止原子弹的研发,等到国民经济好转,各方面条件和准备充分后,再重新上马。

而且,反对派还提出了一个形象的说法:“不能为了一头牛,而饿死一群人!”这样的意见,在一系列现实困难面前,这样的意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赞成坚持搞下去的人的意见,是从长远的战略意义上来看的,他们认为应当咬紧牙关,为中国的核盾牌多些投入。如果现在半途而废,将研发队伍解散了,日后再上马无异于从头再来,这并非解决问题的良策。

如果将争议双方划成阵营的话,军方的态度是鲜明的,陈毅、聂荣臻、叶剑英和贺龙等几个大元帅,都坚持要把原子弹给搞下去。陈毅元帅在大会上说:“中国人就是把裤腰带给勒断了,也要把原子弹给搞出来!”

陈毅

会后,陈毅专程找到张爱萍,交代了刘少奇提出的将原子能工业的基本情况摸排清楚的任务。旋即,陈毅询问了张爱萍对此事的态度,耿直的张爱萍态度十分明确地说道:“就是再穷的人家,也得有一根打狗的棍子!”陈毅听后大笑:“这才是我华东军区出来的人嘛!”

但张爱萍随后皱着眉头对陈毅说道:“老总啊,我书读得少,只知道鸡蛋、鸭蛋、鹅蛋,不懂原子弹,你这让我怎么去调查情况啊?”

因为两人是老上下级的关系,知根知底的,所以说话也随便些。陈毅的回答也很直接:“不会你就去学啊!谁一生下来就会?你不能只为原子弹研发搞后勤,该你挑大梁的时候,你就得给我挑起来!”

下级服从上级是部队的传统,张爱萍不能拒绝。再说了,陈毅与张爱萍的谈话不仅代表个人,也是代表中央在点将。

张爱萍、刘西尧、刘杰

张爱萍接受任务后,立马就将原子能工业部副部长刘西尧、国防科委副主任刘杰和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长朱光亚等,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

在张爱萍的指挥下,调查进度非常快,很快就形成了一份长达5000字的报告——《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这份报告如下结论:中国原子弹的研制不在于投入多少,而在于组织协同,深入挖掘各部门的潜力和如何行动,所需投入共计787万人民币。

这份报告为中国原子能工业的高效定下了一个基调,对于平息反对的声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更令人兴奋的是,找到了一个兼顾各方的良策。

02、张爱萍亲自坐飞机,升至8500米高空实验

罗瑞卿

1962年10月19日,刘少奇主持政治局会议,听取了罗瑞卿关于国防工业的汇报,并成了原子弹研究的“专门委员会”。如此一来,原子弹不再是由国防部牵头的项目,成为全国性的大战略,但就在这时,张爱萍却萌生了退意。

张爱萍考虑到自己担任副总长一职事务繁忙,于是就向罗瑞卿提出:“原子弹研制方面,已有贺龙、聂荣臻参加,我就不必再参加,至于需要我办的具体工作仍照办。”

张爱萍的请辞,罗瑞卿自然不会同意。虽然研发任务有赵尔陆负责,但跑基地、盯制造、搞试验这一系列事情都需要张爱萍出面协调才行。

原子弹研制专门委员会成立后,核试验的进展一日千里。1963年5月到11月,已经进行了七次分解爆炸试验,并且都取得了成功。

1960年底,聂荣臻元帅在基地视察。从左至右:聂荣臻、孙继先、栗在山

1964年,是中央预定的原子弹爆炸的决胜之年。当年6月,张爱萍成功组织了中国自主研制的中近程导弹的首次飞行试验。这次试验的成功,张爱萍创造了“连中三元”的佳绩。

然而,在这些佳绩的背后,是张爱萍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付出了异于常人的努力才得来的。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张劲夫回忆说:“张爱萍在战争年代留下的恶疾,导致他经常生病。就算是到了随身带着氧气瓶的地步了,他也要下去检查,一个个焊点,一个个螺丝钉,一个个零部件,事无巨细,他都要亲自一一检查,所以他的工作成绩突出,所负责的实验事故很少。”

并且,张爱萍的保密意识非常强烈,所以很多工作别人无法为他代劳。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空军运送原子弹零部件时,张爱萍拖着病恹恹的身体,带着他们跑过很多地方,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所有部件的工厂到底在哪里。

当时,负责爆破取样的伊尔—12飞机的正常飞行高度是6000米,而穿云取样的要求是8000米到10000米。飞机改装后,也能飞到8500米的高空,不过对于执行取样任务的飞行员来说,是具有相当大的飞行风险的。

北京空军作战指挥部副部长恽前程

张爱萍接到飞机改装好了的报告后,说:“我不能让同志们去以身犯险,我也要和他们一起去取样。”

此话一出,把前来汇报的北京空军作战指挥部副部长恽前程给吓了一大跳,立即劝说道:“你不能上去,太危险了!”

“那同志们就不危险了吗?”张爱萍铁青着脸:“再说了,我不上去怎么知道他们取的样到底行不行啊?”

“你就是不能上去!”恽前程被张爱萍的脸色给吓住了,也不知道怎么说才能打消他这个念头,于是就搬出了中央军委:“你是总参的副总长,你要上机实验,必须上报军委批准才行!”

“不许你上报!”张爱萍说完就挥着手,让恽前程回去了。但恽前程不敢做主,还是瞒着张爱萍就此事上报给了空军司令吴宪法。

吴宪法作为张爱萍的老战友,自然知道他的性格,反对是没有任何用的,于是就对恽前程说:“他要上去,你就陪他一起吧。出发前一定要好好检查飞机,不能出任何问题!”

03、一根鞋带给张爱萍造成的终生阴影

张爱萍即将飞至8500米高空取样

到了试验采样那天,张爱萍穿着一件军大衣,就坐上了领航员的位置,要求飞行员教他看飞机上升的高度表。当飞机在8500米的高空飞了一圈,完成了取样后,飞行员小心翼翼地问他:“首长,还需要再飞一圈吗?”

张爱萍微微一笑,说:“你们是专业的飞行员,如果觉得有需要就再转转吧!”如此平易近人的话,令飞行员感动不已。在此时,张爱萍将自己放在了最普通的士兵的位置,丝毫没有官架子。

飞机落地后,张爱萍对恽前程说道:“这下我心里踏实了。”可见张爱萍对待工作是多么地严谨。

东风—5号

在东风—5号发射前,检验部门说在油路上好像有个阴影,这就与研制组的成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一边不允许发射,害怕造成伤亡事故;一边要强行发射,害怕耽误任务进度。就在双方互不相让时,张爱萍得知了此事,立马就给出了指示:“必须查清楚原因!”

在张爱萍的指示下,七机部的一个副部长,亲自钻进了发动机舱内,反反复复折腾了好些天,终于从里面找出了一个鞋带,众人为之一惊。千万不要小看这根鞋带,如果真的堵住了油路,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据说,此次事件给张爱萍留下的心理阴影是终生的,从这以后他对待下属的要求就变得更加严格了!

根据此次事故,张爱萍亲自下令,以后任何人进入装配车间都不许穿有鞋带的鞋。这一规定,据说到现在都被装配车间执行着。

周总理和陈毅、贺龙陪同外宾参观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

1964年9月,中央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时间提上了日程。有人提出在国庆节试验,为国庆献礼。但周总理觉得还是等参加国庆典礼的外宾走了后再说,以免造成威胁他国的舆论风险。

9月25日,张爱萍向聂荣臻汇报了第一枚原子弹实验的准备情况后,立马返回了实验基地。9月27日晚上张爱萍召开紧急会议,向参加实验的人员传达了中央专委的会议精神,但并未透露准确的试验时间。

会议结束时,有些参试人员忍不住询问张爱萍具体实验时间,但他总是笑而不语。深夜,张爱萍回到自己的帐篷之时,悄悄地在他的帐篷门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响”字!路过的参试人员见后,无不激动万分。

中国首颗原子弹试验成功公告

10月9日,原子弹实验委员会根据试验场的天气预报,建议将正式试验时间定在10月15日至20日之间。

张爱萍根据建议,深思熟虑到深夜。在10凌晨三点左右,他下定决心签署了一份试验准备工作汇报和试验时间的请示报告,派人连夜乘坐专机面呈周总理。

很快,中央就对原子弹爆炸的时间作出了批示,决定10月16日进行原子弹爆炸试验。

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中华民族这头雄狮发出了厚积薄发的怒吼!中国人的腰杆儿终于硬了起来!

(本文完)

如果您喜欢我分享的故事,就麻烦点击一下“关注”吧,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我的更新消息,希望能与您有更多的互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