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为什么可以打败希特勒?看看这些被处死的将军数量就明白了

斯大林为什么可以打败希特勒?看看这些被处死的将军数量就明白了

前言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发起巴巴罗萨计划行动,侵略苏联。

这场苏德战争在起始之时,纳粹德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但后来却被斯大林领导的苏军反败为胜。

战争持续了大约半年时间,斯大林就打败了希特勒。

要问胜利原因,其实从被处死的将军数量来看就明白了。

那么,斯大林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怎么样的策略取胜呢?

严惩逃兵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纳粹德国以闪电战开幕侵略欧洲。

欧洲多数国家都毫无还手之力。

然而这种一边倒的形势最后被斯大林逆转了。

1940年,纳粹德国接连战胜了众多欧洲国家。

除了德国自身,在欧洲大陆上仅存的国家几乎只剩下英国和苏联。

按照斯大林的推算,他认为纳粹德国肯定会先进攻英国。

在解决英国之前必然不会东进攻打苏联。

为此,斯大林甚至制定了“大雷雨”计划。

他在苏联边境部署了大量的兵力,并非因为预测德国要进攻苏联。

而是准备在纳粹德国攻打英国,深陷泥潭时趁机攻打德国。

把德国在东欧的领土变为苏联的领土。

大雷雨计划原定苏联在1941年6月进攻德国。

但中途由于各种原因,苏联准备不充分,于是计划顺延。

这一顺延不要紧。

没想到希特勒竟然在同时于没有攻打英国的情况下转头向东。

纳粹德国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战争。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纳粹德国的突袭打了斯大林一个措手不及。

尽管苏联尝试迅速展开反击,但边境地区还是大量失守。

苏德战争初期,苏联没过多久就失去了波罗的海沿岸、白俄罗斯以及乌克兰。

这些国土加起来比两个法国的土地面积还大。

纳粹德国以不容抵抗的速度向苏联中心推进。

世界都认为苏联可能会输掉这场空前绝后的大战,但最终斯大林却打败了希特勒。

苏联能够反败为胜并不是出现了什么奇迹,而是付出了惨痛代价。

二战时期,苏联和纳粹德国是两方的主战力。

任何一方的失败都会对战争造成重大影响,能够直接影响世界战局。

两方都无路可退,而斯大林更加“心狠手辣”才让苏联最终战胜德国。

首先,斯大林命令所有士兵不许后退,面对敌人就必须冲上去。

在这样的政策加上战场的艰苦环境下。

苏联几乎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士兵前仆后继死去。

根据二战老兵回忆,当时一个士兵如果能够活过三天。

这个士兵就可以直接当团长,因为他的其他队友已经全部阵亡了!

可以说苏联军的牺牲速度是以秒来计数的。

同时,斯大林用兵果断,气魄十足,不容拒绝。

当希特勒打到莫斯科近郊时,斯大林还在红场阅兵。

阅兵结束后的士兵直接被命令赶往战场。

其次,斯大林还非常冷酷,不允许有逃兵出现。

只要发现有士兵准备出逃,那他不会死在战场上。

他会被斯大林亲手组建的督战队杀掉。

斯大林不仅杀逃兵令所有士兵必须战斗。

甚至会实行类似“连坐”的政策。

如果士兵出逃,那家人就会受到处罚,甚至面临死亡。

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士兵不得不参加战争。

并且,斯大林会将军队中部分影响军心、不利于战局的将军、元帅处决。

为的是让所有士兵统一心智,上阵杀敌。

只要是阻拦士兵上战场的因素,都会被斯大林用残忍的手段一一排除。

斯大林的狠毒可见一斑,但确实起到了督战的作用。

他令士兵们在被强迫的状态下鼓起意志,横竖都是一死还不如和敌军拼了。

这样一来,苏联军队由于都是背水一战的战斗力大大提升。

在战争中,苏联有300多位将军在战场上死战不退,最终殉国。

反观希特勒带领的德军,虽然擅长打闪电战。

他们却达不到苏联军队这样的意志。

或许这就是斯大林最终能够打败希特勒的原因。

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

除去督战队,苏联还有惩戒营。

惩戒营中都是监狱中的罪犯被拉来打仗的。

苏联会根据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和杀敌数量减刑。

但惩戒营的成员全都是在前线冲锋的。

差不多上战场就是为了抗子弹,后排如果发现他们有异心就直接射杀。

他们甚至难以活下来,更别提减刑了。

根据统计,在二战中这样的军队人数总计约50万人。

最终存活下来的仅仅大约1万人。

人墙的牺牲率自然让苏联军队更有胜算。

1942年1月,斯大林击败希特勒,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宣告失败。

最终根据统计苏军约有300万人伤亡。

而德军的情况要好上许多,130万人伤亡。

除了苏联军队不怕死的强势,希特勒被打败或许还有原因。

其实巴巴罗萨计划在进攻中途的势头就有些弱了。

纳粹德国发动突袭时是他们劲头最强的时候。

越往后推进,德军的冲击力就越小。

不光有苏联奋力反抗的原因,巴巴罗萨计划的制定也有问题。

巴巴罗萨计划并没有想象中严谨。

纳粹德国预计将整个战争分成了三个阶段,由三个集团军进行。

三个阶段可以简述为从边境突袭围歼苏联主力、向内追击、轰炸中心工业区。

可以看出来这个计划并没有对具体执行方略进行表述。

只是给出了各个集团进攻的大方向以及大致的攻打地点。

这样的战策,如果放在小目标的攻打上或许并无不妥。

但是纳粹德国面对的是苏联。

他们从发动突袭进入苏联后,刚开始目标非常明确。

实现首阶段目标后,三个集团军的合作就出现了问题。

因为计划没有明确表示,他们就开始各打各的。

彼此之间缺少交流,更别提合作了。

德军就像一条凶猛的河流,但是后面出现了河流分支。

尽管分支最终还会聚集到同一条河流中,但中途的势头减弱是必然的。

同时,各个集团军的配合出现了大问题。

比如中央集团军的任务是攻打苏联主力,因此被分配了最多兵力。

这就导致了在中央集团军一路高歌猛进、靠近苏联中心时。

其他集团军的进度还远远没有赶上。

一度使战线从原本的750英里拓展到了2000多英里。

造成中央集团军的补给出现问题,攻打苏联的态势出现疲软。

最终被苏联军队反攻,“虎头蛇尾”的德军战败。

斯大林大清洗

斯大林对苏联军队的战策统率是苏德战争取胜的关键。

但其实不止这次战争有狠毒严厉的“督战”表现。

在巴巴罗萨计划的几年前。

斯大林就曾经在苏联展开过更加惨绝人寰的“大清洗”运动。

1934年到1938年,以斯大林为首,展开了对苏联国内的肃反运动。

事件起因是列宁格勒省委第一书记基洛夫遇刺,当场死亡。

凶手被当场抓获。

并且被发现此前他就曾经被抓获两次,但因没搜查到武器被释放。

基洛夫被枪杀当天,基洛夫的警卫队长远远地落在他后面。

导致没有保护到基洛夫的安全。

凶手被抓获后,由基洛夫的警卫队长押送审问。

但是押送过程中车辆却出现了诡异的“车祸”。

“车祸”中,凶手和押送人员全部死亡。

见证基洛夫被射杀事件的所有直接见证人全都死去了,这件事成为了无解之谜。

同时,斯大林在未经政治局讨论批准的情况下修改了苏联刑法。

修改共计三项,如今被称为“基洛夫法”全都是有关侦查、抓捕、处刑罪犯的行动。

法条的共同点是规定均非常强势且迅速。

一旦被抓捕就没有申诉余地,死刑立即执行。

这些法条成为了日后肃反运动的法律依据。

从此拉开了为期四年人心惶惶的黑暗时代,清洗、镇压的规模极大。

肃反运动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肃反对象是“谋杀基洛夫的凶手”。

无论事情大小,只要有一点关系就会被列为肃反的目标。

最终在此阶段被清洗的人,根据统计达到50万人左右。

第二阶段的肃反对象继续扩大。

苏联国内众多知识分子、将军统领、领导干部和群众被加以罪名。

最终被残忍地镇压、杀害。

在肃反运动期间,共计130万人被判刑。

有68.2万人因迫害而死亡。

苏联各界都失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后人评价

时至今日,斯大林在不同时期的表现都饱受争议。

有人认为他是领导国家的“严父”。

有人认为他是残忍不仁的“凶手”。

群众对斯大林有的爱,有的恨。

尽管他有过残酷的表现,但他仍然曾经带领苏联取得了很多成就。

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历史人物,人们很难对他进行全面公正的评价。

结语

众人对斯大林的评价有千百种样貌。

我们要以史为鉴,从历史中获得教训,汲取知识。

不能过分夸大,同时也不能忽视他人的历史贡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或作出更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