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新四军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南方八省坚持游击战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成了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政委兼副军长,张云逸任参谋长,周子昆任副参谋长,袁国平任政治部主,邓子恢任政治部副主任。
新四军全军共约一万余人,下辖4个主力支队和一个特务营。
第一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参谋长胡发坚,政治部主任刘炎;
第二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谭震林(后粟裕),参谋长罗忠毅、政治部主任王集成;
第三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由谭震林改任,参谋长赵凌波,政治部主任胡荣;第四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后徐海东),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肖望东。
此后,1939年至1940年新四军先后成立了,江北指挥部、第5支队、江南指挥部、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第6支队、东路指挥部、苏北指挥部、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等多支部队机构,新四军主力部队已发展至近9万人。
新四军的蓬勃发展引起了蒋介石的不安,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著名的皖南事变。
皖南北移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等9000余人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去谈判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国平牺牲,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杀害。
1月20日,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部重建,由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任政委,张云逸任副军长,赖传珠任参谋长,邓子恢任政治部主任。
新四军各支队和八路军南下的部队经过整合,改编为七个主力师和一个独立旅(旅长梁兴初,政治委员罗华生),全军共9万余人。
02、第1师
第1师由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1、第2、第3纵队改编,辖第1、第2、第3旅三个主力旅(1旅旅长兼政委叶飞;2旅旅长王必成,政委刘培善;3旅旅长陶勇,政委刘先胜)。
第1师师长粟裕,政委刘炎,政治部主任钟期光,后副师长叶飞。
粟裕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解放军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开国十大大将之首,并于1994年入选中央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
03、第2师
新四军第2师由新四军第四支队改编,辖第4、第5、第6旅三个主力旅(4旅旅长梁从学,政委王集成;5旅旅长成钧,政委赵启民;6旅旅长兼政委谭希林);
路西联防司令部(司令员杨梅生,政委刘顺元);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郑抱真,政委谭光廷)。
第2师师长张云逸,政委郑位三,副师长罗炳辉,参谋长周骏鸣,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任。
张云逸曾先后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华南分局第二书记等重要职务。
1955年,张云逸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开国十大大将之一,并于1994年入选中央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
04、第3师
新四军第3师是由八路军第五纵队改编而来,下辖第7旅、第8、第9旅三个主力旅(7旅旅长彭明治,政委朱涤新;8旅旅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9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
后又发展了盐阜军分区、淮海军区、皖东北保安司令部。
第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参谋长彭雄,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后刘震任副师长。
黄克诚先后担任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政委、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等重要职务。
1955年,黄克诚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开国十大大将之一,并于1994年入选中央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
05、第4师
第4师是由新四军第6支队和八路军南下部队改编的,下辖第10旅、第11旅、第12旅三个主力旅(10旅旅长刘震,政委康志强;11旅旅长滕海清,政委孔石泉;12旅代旅长饶子健,政委赖毅,注:1941年9月,第4师第10旅和第3师第9旅互换建制);
及一个萧县独立旅(旅长纵翰民,政委李中道)第4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参谋长张震,政治部主任萧望东。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指挥对顽敌作战时中弹牺牲,年仅37岁。
彭雪枫是抗战期间新四军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1994年,彭雪枫入选中央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
彭雪枫牺牲后由张爱萍继任第4师师长,1955年张爱萍成为开国上将。
06、第5师
新四军第师是由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改编的,下辖第13、14、15旅3个主力旅(13旅旅长周志强,政委方正平;14旅旅长罗厚福,政委张体学;15旅旅长黄海山,政委周志刚);此外还有第1、2游击纵队等地方部队,全师1.5万余人。
第5师师长兼政委李先念,参谋长刘少卿,政治部主任任质斌。
李先念他先后担任过鄂豫皖湘赣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原局第二副书记、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二副司令员、副总理等重要职务。
1983年6月当选国家主席。1955年,李先念已经转入地方工作,没有参加开国授衔。
1994年,李先念入选中央军委评定的36位军事家。
07、第6师
新四军第六师是由苏南的江南指挥部所属部队及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等部队改编而来,下辖第16、第18旅两个主力旅(16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18旅旅长江渭清,政委温玉成)及江南东路保安司令部、江南西路保安司令部等。
第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参谋长罗忠毅。新四军第六师在组建后的一年内遭遇了日伪军残酷的扫荡。
1941年11月28日,罗忠毅和16旅政委廖海涛在江苏溧阳县塘马地区与日本侵略者激战中壮烈牺牲。
谭震林先后担任华中野战军第一副政委、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委、副总理等重要职务。
1955年,谭震林已经转入地方工作,没有参加开国授衔。
09、第7师
第7师是由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及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分部队改编而成。
第七师组建之初只有3000多人,没有旅一级的建制,只有第55、第56、第57、第58团四个团)和一个教导大队。
后整编为第19旅(旅长孙仲福,政委曾先圣)
第7师师长张鼎丞,政委曾希圣,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
张鼎丞被任命为第七师师长但是并未到任,由谭希林任代师长。
张鼎丞先后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组部第一副部长、代理部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重要职务。
1955年,张鼎丞已经转入地方工作,没有参加开国授衔。
代师长谭希林则是开国中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