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楚成王的春秋霸业从熬死齐桓公,杀死宋襄公,力战晋文公后开始

一、楚成王的崛起之路

楚成王芈姓,熊氏,名恽,是楚文王的少子。楚文王去世后,其兄熊艰继位,后欲杀熊恽,熊恽逃到随国,在随国人支持下杀兄夺位,成为楚成王。

楚成王的夺位之路可谓惊心动魄。当时,楚文王在享受了息夫人带来的短暂快乐后便驾鹤西去,年仅三四岁的熊艰登上王位,史称楚堵敖。楚堵敖虽为王,却因年幼而无法真正掌权,朝中大臣和王室成员开始了激烈的权力角逐。熊艰生性散漫,整日沉迷于飞鹰走狗,不思进取。相比之下,熊恽聪明好学,很快就展现出了不凡的才能。这种反差,加上息夫人对小儿子的偏爱,让兄弟间的关系日益紧张。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熊艰决定除掉这个威胁自己王位的弟弟。然而,在叔叔子元的帮助下,熊恽成功逃到了随国。三年后,熊恽借助随国的兵力,率军杀回楚国。在一场激烈的战斗中,熊恽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长熊艰,夺取了楚国的王位。

登基伊始,楚成王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他深知,要在诸侯争霸的乱世中站稳脚跟,必须要有过人的手腕和远大的谋略。首先,楚成王采取了 “怀柔” 政策,广施仁德,笼络诸侯。他甚至向已经式微的周天子进贡,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周天子的好感,更为楚国的扩张提供了 “正当性”。周惠王授予楚成王 “镇守南方平定夷越” 的权力,这也给了楚国一张通往霸主之路的通行证。借着这个机会,楚成王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张。他征服了周边的许多小国,将楚国的疆域扩大了数千里。在短短几年内,楚国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南方小国,一跃成为与中原大国齐国分庭抗礼的强国。

二、与诸侯争霸的辉煌历程

熬死齐桓公

楚成王十六年,与齐桓公争霸,双方在召陵会盟。当时,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联军南下攻打蔡国,蔡军溃败后,联军继续南下,开入楚国境内。楚成王与令尹子文深知齐国联军的优劣所在,联军兵势强大、士气旺盛,但远离本土难以长期消耗,且诸侯各怀鬼胎。楚成王断定齐桓公不敢与楚国全面开战,为保存实力避免直接冲突,派出大夫屈完赴召陵与齐桓公谈判。双方很快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对于齐桓公来说,楚国停止北上,恢复对周天子的朝贡,是 “尊王攘夷” 政策成功的标志;对于楚成王来说,召陵会盟避免了与北方头号强国齐国正面冲突,有利于保存实力,伺机扩张。此后,楚国相继灭掉弦国、黄国、英国等。最终,楚成王二十九年,齐桓公去世,齐国国势衰微,楚国后来居上。

杀死宋襄公

楚成王三十四年,在泓水之战中打败宋军,击伤宋襄公,次年宋襄公因伤重而死。楚国军威大振,称雄中原。此前,宋襄公想继续齐桓公的霸业,以第二代霸主的身份自居,邀请天下诸侯参加 “鹿上之盟”。楚成王也在邀请之列,大会上宋襄公以爵位高为由要求当盟主,楚成王则以自己称王已久反驳,当场砸了宋襄公的会所,狠揍了他一顿并扣押起来。郑文公带头尊楚王为新一代霸主。宋襄公被赎回去后不服气,与楚国爆发泓水之战,结果大败而回,在郁闷中死去。

力战晋文公

楚成王四十年,楚国与晋国在城濮之战中大败,北进步伐受阻。但楚国在与晋国的争霸中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此前,楚国以成得臣为将,率领楚国大兵,兼有陈、蔡、郑、许等小国的军队参战。而晋国以先轸为帅,统领晋国三军,与齐国、秦国秘密结盟,对抗楚国。城濮之战是晋楚两强争霸的第一次大交锋,被视为诸侯争霸的最巅峰对决。楚成王本身并不愿与晋国寻求决战,可令尹子玉请战时,楚成王又拨给子玉极少量的部队。这场战争中,楚军主力是若敖氏的私家军队 —— 若敖之六卒,而申邑之师及息邑之师原本是被楚国所灭的两个国家的旧属军队,楚国王室的直属军队几乎完全置身事外。战争结果虽然楚国左、右两军皆败,但主要是盟国部队损失较大,若敖氏主力所在的中军几乎毫发无损。然而,楚成王事后派人责怨令尹子玉,终使得子玉羞愤自杀,将司马子西贬为商公,并以蒍吕臣为令尹,以图分若敖氏之权。

三、立嗣之误与悲惨结局

立太子引发的祸端

楚成王曾打算立长子商臣为太子,虽有人反对,但楚成王不听,仍立商臣为太子。后楚成王又想废长立幼,改立王子职为太子,消息被商臣得知。

楚成王在立嗣问题上可谓一波三折。起初,楚成王准备策立长子商臣为太子,于是征询了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认为楚成王还年轻,且有很多宠妃,草率立太子日后若想改变易引发乱事,并且按照楚国传统习惯,策立太子通常立小儿子。此外,子上还指出商臣两眼突出,说话声音像豺狼,是一个残忍的人,不适合立为太子。然而,商臣通过收买大臣为自己美言,在楚成王面前也表现得诚恳恭敬、谦虚有礼,最终赢得了楚成王的好感,楚成王不顾子上的劝谏,立商臣为太子。

被逼自尽

商臣发动政变,率领宫中禁卫包围楚成王,迫使其自尽。楚成王请求吃完熊掌后再死,意图拖延时间等待救兵,但被商臣拒绝。最终,楚成王上吊自尽。

商臣得知楚成王欲废长立幼后,便向老师潘崇询问确认此事的方法。潘崇建议商臣宴请楚成王的妹妹江芈,故意在席间对她表示不恭敬,以激她说出实情。商臣依计而行,江芈果然中计,在受到商臣的轻慢后异常生气,脱口而出楚成王要废商臣改立王子职。商臣确认消息后,与潘崇商量对策。潘崇接连问商臣三个问题:能否臣事王子职?能否逃亡国外?有无胆量采取大行动?商臣依次回答不甘心、不愿逃亡国外、敢。于是,在这一年的十月,商臣和潘崇发动太子宫中的禁卫军冲进楚成王的王宫。楚成王眼见禁卫军已被控制,便提出退位以自保,但商臣不同意一宫有二王出现,逼楚成王自尽。楚成王想以吃熊掌为由拖延时间等待救兵,却未能得到商臣的同意,最后不得已在宫中悬梁自尽。

四、楚成王霸业的影响与评价

楚成王在位期间的霸业对楚国乃至整个春秋时期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疆域扩张方面来看,楚成王大肆向外扩张,先后灭亡贰、谷、绞、弦、黄、英、蒋、道、柏、房、轸、夔等十多个诸侯国,使楚国疆域扩展到千里之外。楚国的南扩战略,将谷、黄、英等各个南方小国的领土纳入囊中,其版图最大时包括今天的江南地区和湖南部分地区。这一举措不仅扩大了楚国的领土范围,更为楚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楚国的南扩之路,如同在南北文明之间架起了一座交融的桥梁,促进了中国南方各地与中原大地的联系,使中华民族的整个版图不断扩大。

然而,楚成王在立嗣问题上的错误决策,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尽管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但在立嗣问题上却犹豫不决、优柔寡断。起初,楚成王不顾大臣子上的劝谏,执意立长子商臣为太子。后又因种种原因想废长立幼,改立王子职为太子,消息被商臣得知后,引发了宫廷政变。商臣发动政变,率领宫中禁卫包围楚成王,迫使其自尽。楚成王的这一错误决策,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悲惨的结局,也给楚国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楚成王的经历为后世君王在立嗣等问题上提供了深刻的教训。立嗣问题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未来,君主在选择继承人时应慎重考虑,避免因个人喜好或一时冲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同时,君主也应听取大臣的意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选择出合适的继承人。

总的来说,楚成王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他在位期间的霸业为楚国的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尽管他在立嗣问题上犯错导致悲惨结局,但他在春秋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