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醉美团队
“到汾酒来,每一次都感到特别亲切。”
《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散文家陈涛在“文的盛典 酒的故乡”2024年文学名家“杏花村汾酒文化采风”座谈会如是说道。
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人情味的亲切。
如此亲切或许来自《人民文学》与汾酒的相似性。
▲陈涛
陈涛认为,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人民性”。人民文学就是人民的文学,人民需要文学,而文学也需要人民。汾酒,也是一样。
汾酒是名酒,也是民酒,人民的酒。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汾酒是业界公认的领头羊,有着“汾老大”之称。
1985年,汾酒厂成为全国最大名白酒生产基地,全年汾酒产量突破8000吨,占当时全国13种名白酒产量的一半。彼时,老百姓的餐桌上,大多都能看到杏花村生产的汾酒。可以说,汾酒一直是老百姓喝得起的名酒。
新华社在1987年的报道中,提到了杏花村汾酒之“最”:
每年出口量最大,等于全国其它名酒出口量的总和;名酒率最高,达99.97%,全国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厂的半斤;得奖最多。
如今,汾酒复兴强势引领、清香势能持续壮大、“大清香时代”版图加速拓展……汾酒用一份份高增长成绩单不断鼓舞着清香白酒企业。
10月30日,山西汾酒发布的2024年三季度报告显示,汾酒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13.58亿元。这意味着,汾酒成功跃居白酒上市企业第三,在复兴的征途中,竖起了极具纪念意义的阶段性里程碑。
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民性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借此相似性,陈涛提到了汾酒与《人民文学》都需要赋能的观点。他认为,文学和酒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酒香也怕巷子深。尽管都有成绩,但必须要看到困境。
一个摆在白酒行业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年轻人喝酒的少。
事实上,对于年轻化这一白酒行业亟待突破的困境,汾酒一直在寻求突破之道。
比如,汾酒去年春节独家冠名北京卫视春晚,以移动酒馆进行快闪活动,与抖音联合发起#我们都爱汾酒抖音挑战赛,举办“恰如其汾·2024汾酒城市巡游计划”以及“爱顿博格青花汾酒30白酒酒心巧克力”“汾酒陪你过夏天”等多种潮流尝试,为年轻人带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白酒体验。
得益于此,汾酒的认知度将得到更广、更深地延展,其人民性也将被进一步强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