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驱动丨一木禾吴新荣:种好粮食,守住这份关于土地的情怀与责任

今年的世界粮食日以“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再一次将粮食安全问题引入人们视野。 今天,我们走进江南科技城企业——一木禾(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走进创始人吴新荣的农业世界,专注植物合成生物学创新前沿应用及生物育种新技术开发数十年。

从好奇到坚守,农业需要锲而不舍

吴新荣与农业的缘分起于童年,当时父母在新疆支边,他也在新疆出生长大。面对绵延万里、遮天无际的大漠黄沙,吴新荣却“萌生”了一颗对植物的好奇心。“为什么南方漂亮的花朵在咱家却种不了?”“为什么向日葵的头每天都会从东向西转?”…… 他常常问着自己,对农业展现出莫大的兴趣,“每个植物在我眼中都是不一样的”,淳朴而坚定的想法让他走上了农学道路。

高考后,吴新荣第一志愿填写了新疆八一农学院(现新疆农业大学),并于1988年考上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原系牧草育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攻读硕士期间,他尝试运用多元化统计分析的手段去寻找同时提高苜蓿产量和品质的方法,锲而不舍地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苜蓿的性状数据。最终,这项研究的论文以摘要的形式投递到“国际草地学术会议”,获得高度评价。

从大学走上农学这条路开始,吴新荣就投入了极大的热爱。 “从小到大,我的偶像都是袁隆平先生。”吴新荣说,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和袁隆平先生共校。

事情缘起于博士报考时的一次机遇。“因为国内当时没有牧草育种的博士点,所以我就跨行报考华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研究方向是遗传工程在育种中的应用。当时华农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有4个博士生导师,其中就有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先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断感染和激励着吴新荣,在偶像的影响下,吴新荣在农学路上越走越坚定。博士毕业后,他经过申请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博士后资助,研究应用生物技术手段,解决禾谷类作物氨基酸的营养不平衡问题。研究课题之余,他想更加透彻的了解中西课程上的差距,选修了三门研究生课程,白天钻研学术,晚上扎根科研,在农学世界里孜孜不倦。

有意思的是,吴新荣在博士期间带教的本科生,不约而同的都选修了农学或者医学,甚至一位艺术类学生也转投生物赛道,这或许就是来自农学的奇妙吸引力吧。

一路向新而行,也始终眷恋故土

进入职场,吴新荣扛起了领导团队从事研发工作的大旗,带领植物转基因和温室栽培两个团队。在他的“掌舵”下,公司建立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水稻高通量基因转化体系。

随后, 吴新荣加盟美国本生希尔公司担任研发副总监,凭借敏锐的“嗅觉”,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云生物”的概念。

“云生物”指的是将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及植物生物学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吴新荣介绍,运用“云生物”技术能筛选出抗虫、耐除草剂、耐盐碱的植物基因品种。也可以通过预测,快速模拟出作物生长环境,加快农产品研发速度,降低实验成本。而今该技术也已经平稳运用了十年,并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其内涵。

2017年,吴新荣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国任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运用云生物技术,逐步建立综合应用大数据的甜菜现代育种体系,夺回种子市场的主动权。 “决定回国是想给家乡做些贡献,学农的人大多都有情怀在。”提及回国的原因, 吴新荣将其归结于对祖国土地的眷恋。

今年,吴新荣创办的一木禾(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钱湾生物港。禾代表作物,一木成禾,蕴含着吴新荣对团队长成参天大树的殷切期望。吴新荣表示:“传化科技城有丰富的科创生态,能够在招商、投资、运营方面赋能企业,钱湾生物港也是一个专业的产业园区,这里优美的环境和开放、包容的态度非常吸引我。这里很多公司之间也互相帮忙,比如衍进科技、神拓生物,我们在研发的时候可以共享实验仪器。”

自此,这家以高通量、低成本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体系和定点精准基因编辑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农业公司,立足钱湾生物港,依托传化科技城科创生态,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性。 “做好已有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通过育种4.0 技术的深度融合,把技术体系价值发挥到最大,是我们目前和将来要做的事。”吴新荣表示。

一木成禾,一禾成荫

粮食安全义不容辞

今年3月,一木禾(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硅羿科技、晶香元生物在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签订合作协议,将在农业新品种研发和产业推广领域展开合作。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有温室和生物育种基地,育种体系完整,可以实现我们的一年四代育种研究。”拥有一个能够提供连续育种条件的地方,对于吴新荣的团队十分重要。农学研究周期漫长,一颗种子成为一株大树需经过数年春秋,一代作物的改良需农学人兢兢业业实验数十代。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数字种苗工厂

在吴新荣看来,育种大田阶段需要走出实验室,而谢径安的体系对生物技术的研发、测定大有裨益。吴新荣还将丹佛斯植物科学中心的模式与谢径安团队进行分享,以育种实验逻辑出发, 与谢径创村共建温室,从设计开始,双方团队共同推进,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很快将要投入使用,这让彼此都很兴奋。

“生物育种内容很多,狭义的生物育种很多可能只是技术转型,从生产端解决问题。那么随着技术更进一步发展的功能,像原来我们所碰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通过常规的技术会花很多年去解决的一些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可能会寻找更加快速、精准的方法。”关于生物育种,吴新荣介绍了许多。比如,40度高温天气水稻受影响很大,通过筛选研究找出耐热种就十分关键;有些地区早期干旱、后期潮热的气候条件增加了病虫害,生物育种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解决;还有矮杆玉米培育时间长,但用生物育种的技术把它变成显性性状,开发速度就大大加快。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种业振兴是粮食安全的源头。应对好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挑战,对于粮食安全来说至关重要,生物育种便是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 “粮食安全涉及到国家安全,学农的初衷,包括回国的初心,都是想要拥抱自己的家乡。”吴新荣表示,“作为一家致力于种业振兴的企业,一木禾始终将技术创新放在核心位置,因为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对国家种业的一次强有力支撑。”

当下,一木禾这支年轻的科研队伍正在面朝钱塘江的实验室中专注研究育种新技术。 “科研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选择这间风景最好的实验室也是希望大家都能在快乐的氛围里工作,the happy team is the most creative team。”吴新荣在领导研发团队建设管理方面非常重视团队的氛围管理,他认为: “我们建立了公司,这只是一个底线。团队才是公司的上限,决定了公司发展到哪种程度,我们坚持放养式管理,在和谐的环境下,让大家互相理解,这个非常重要。”这些年,他对农业的热爱感染了许多学生和同事。

吴新荣始终觉得:“情怀很重要,我们需要吸引到一批人,有一批对农业感兴趣的人,并且坚持下来,能够让农业比较好的发展下去,这就很好。”一木成禾,一禾成荫,正在他的殷殷期盼下茁壮成长,为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关于一木禾

一木禾(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南科技城,是一家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立,专注植物合成生物学创新前沿应用及生物育种新技术开发的高科技企业。以高通量、低成本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体系和定点精准基因编辑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瞄准中国未来的市场需求,创造全新的产研模式。在杭州市萧山区“5213”科技项目评选中名列前茅,立志成为推动育种4.0技术在国内产业化应用的新型农业上市企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