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卧虎藏龙,除了创作出“詹姆斯·邦德”系列的伊恩·弗莱明外,还有另一位牛人亦不容小觑——弗雷德里克·福赛斯。
成为作家前,福赛斯曾在MI6(军情六处)供职二十余载,不仅精通多国语言,足迹遍布欧洲、中东和非洲,还追踪过多起暗杀、爆炸、绑架等国际政治事件。他的前半生几乎与冒险相伴,而特殊的身份和丰富的阅历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正如《泰晤士报》所说,“福赛斯是一位让英国军情六处密切关注的间谍小说作家,他笔下的故事真实得让你难辨真假。”
1971年,福赛斯从现实出发,创作了一本名为《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的政治惊悚小说,在书中塑造了一个代号“豺狼”的顶级杀手。小说问世后震惊文坛,因其对杀手生活的真实还原,被评论界奉为“杀手行动指南”。
更厉害的是,这本书的实用性还很强,惊动了中情局、军情六处、摩萨德、克格勃四大情报组织。“黑白两道”都将它奉为圭臬:政界人士喜欢看它,是防患于未然,用来预防刺杀;而情报组织的成员喜欢看它,则是为了了解职业的基本素养,为日后的实践做准备。
不仅文坛、“黑白两道”对此书推崇至此,就连影视创作者也对它青睐有加,将书中故事视作猎奇卖点。问世以来,《间谍先生:豺狼的日子》一共经历了三次影视化改编——1973年的电影《豺狼的日子》,1997年由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电影《狙击职业杀手》,以及当下正在更新的英剧《豺狼的日子》。
三部作品里,尤以英剧《豺狼的日子》最具看点。原因无他,只因这部剧的选角够颠覆——男主角豺狼由“小雀斑”埃迪·雷德梅恩饰演。小雀斑素以“百变”著称,他曾刻画过三个性格迥异却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生角色:《万物理论》里罹患绝症的霍金,《丹麦女孩》里分化出女性人格的画家艾纳,以及《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里到处奔走的魔法动物学家纽特。
对观众来说,提起小雀斑,印象多是瘦弱、羞赧的。很难想象,他在饰演冷酷无情的顶级杀手时,会以怎样的面貌示人?而在《豺狼的日子》里,练出八块腹肌的小雀斑,便通过饰演反派角色,让观众见识到了他罕见的另一面:冷酷、机智、果断,既能拿捏高超的暗杀技巧,又能凭冷静的头脑金蝉脱壳。
小说中的豺狼,是一个受雇于“秘密军组织”、意图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的英国杀手。策划暗杀期间,法国警探勒贝尔察觉出了这场阴谋,但勒贝尔除了知晓“豺狼”这一代号外,其他一无所知。于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勒贝尔与豺狼展开了一场“猫鼠游戏”的追逐战。
改编成剧后,《豺狼的日子》只保留了“猫鼠游戏”的基本设定,将故事背景搬至现代重新演绎。原著中的男性警探勒贝尔,在剧中变成了女性黑人警探比安卡,人设有意向时下的价值取向靠拢。
全剧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就在于它的快节奏。故事从豺狼接手的一则暗杀引入——刺杀德国总理的候选人之一。
完成这项目标,豺狼一共分三步走。第一步,声东击西。豺狼给自己化上老年妆,以清洁工的身份卧底某科技公司,并出其不意地开枪打伤了公司里的高层,制造了一场混乱。第二步,一击即中。被豺狼打伤的高层,正是暗杀对象的儿子。儿子受伤了,暗杀对象为了维护公众形象势必要前往探望。此举正中豺狼下怀,因为他早在暗杀对象的必经之路上设下了陷阱。暗杀当日,他测好风速与风向,校准弹道,三下五除二便令目标一枪毙命。第三步,逃之夭夭。完成暗杀后,豺狼按预定计划逃跑,躲开了保安与警察的围追堵截。
由于时间设定在现代,较原著中的科技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所以剧中有意识地提升了角色的暗杀水平与追缉手段,让正邪较量更刺激、更具可看性。比如,原著中豺狼的枪法是在150米外一枪打穿飞驰汽车的玻璃窗,而到了剧中,豺狼的枪法则更为夸张,能在3800米外击中移动的人,与狙击枪射击的世界纪录(3840米)相媲美。而追捕豺狼的警探比安卡,则是一位资深枪械专家,对各种枪械型号、创新技术如数家珍,很快就辨识出豺狼使用了改装枪。
创作者一边把角色塑造得神通广大,一边又挖空心思的使剧中设定合乎情理。只不过,有时也会百密一疏,出现一些剧本硬伤。比如,豺狼的狙击枪完全拆开,每个零件都能完美“隐身”,化作行李箱的零部件。但问题是,即便“化整为零”,枪还是枪,它何以能轻松通过机场X光的安检?
目前看来,该剧一共涵盖两条线索:一条是豺狼的暗杀任务线,一条是比安卡的追缉线。随着剧情的推进,两条线会不断地靠拢,产生强关联。而“找到改装枪枪匠”这一情节点,正是前五集的重要转折点。枪匠落网后,MI6距离豺狼的身份只有一步之遥。枪匠与豺狼合作多年,是至交好友。即便如此,为了保全自己,豺狼还是射杀了枪匠。
编剧对豺狼线(杀手线)的改编完成度明显优于比安卡线(警察线)。安卡线的很多情节设定都显得太过偶然、太过水到渠成,未能突出MI6的职业素养。比如,豺狼使用的品牌背包,即使撕掉了标签,还是被MI6查了出来,因为这款包只在线下出售,且只有两家零售商。又或者,比安卡认识的线人,刚好是枪匠的弟妹,只从线人口中,她就成功获知了枪匠的位置。
类比来说,比安卡线之于《豺狼的日子》,很像赵友男线之于《猎冰》。这两部剧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都主打“猫鼠游戏”,塑造出了一个很厉害的反派角色,将正邪之间的斗智斗勇作为最大看点;正面角色的追缉线索都写得相对薄弱,且饰演女警的演员都演技生疏。
剧中饰演比安卡的女演员拉什纳·林奇是个新人演员,过往作品不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更是少之又少,唯一出圈的角色,是曾在《惊奇队长》里饰演惊奇队长的好友兼“光谱”莫妮卡的妈妈。此次出演《豺狼的日子》,林奇在剧中大部分时间都眼神空洞、面容呆滞,哪怕是她的女儿被人拿刀抵住脖子,她脸上也未现出任何惊惶神色,让人大呼“出戏”。
另一方面,小雀斑的演技则是一如既往的沉稳老练。饰演豺狼他台词不多,人物情绪大多靠眼神、表情、动作传达,演绎得十分细腻。比如,剧中他静如处子,动如脱兔,面对暗杀目标时,他的眼神是冷漠而锐利的,仿佛能穿透对方的灵魂;逃跑行动时,他的肢体动作又是迅敏矫健的,显示出了极高的职业素养。
另外,相较原著,《豺狼的日子》在角色塑造上下了不少功夫,变化主要有二:一是让豺狼、比安卡两位角色有了更多的家庭负累,为家庭关系与亲人安危提心吊胆;二是刻意模糊了原作的正邪二元对立,尤其是对比安卡这个角色,做出了一些更有灰度的处理,如为了寻找办案线索,她不惜以线人的女儿做筹码,威胁线人说出枪匠的下落。
这种改编无疑是为了丰满人物而服务。但情感戏的过多涉入,却让整部剧在气质上显得有些割裂——暗杀、追缉戏的快节奏与家庭情感戏的温吞格格不入。毕竟,就故事来看,该剧并非《东城梦魇》那样的生活流缉凶剧,生活元素理应点到即止,一旦过多赘述,便有“水剧情”之嫌。
尽管人物设定稍有瑕疵,但《豺狼的日子》还是瑕不掩瑜。无论摄影、选景还是配乐,它均表现出了很高的质感。剧集的拍摄地涵盖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爱沙尼亚等多个国家的城市与乡村,美丽的风景为故事增添了靓丽的色彩。导演巧妙地将这些风景融入剧情,使其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让主人公为暗杀到处游走。
险象环生的暗杀戏和动作场面同样颇具看点,无论是远距离狙击还是枪战、爆破都拍摄得极为专业,堪称“军迷福音”。比如,剧中豺狼对移动靶和固定靶的打法有微小的区别,而且他深谙暗杀策略,懂得虚实结合、以静制动。与《007》《碟中谍》等系列类似,为了凸显动作戏的激动人心,《豺狼的日子》在配乐上也做足文章,使用了大量情绪化的独立摇滚乐,营造出了黑暗迷离的色彩。
可以说,从方方面面看,《豺狼的日子》都是近期最值得入坑的一部英剧。如果你近期追完《流人》第四季后正处于剧荒可以打开这部剧,从特工世界无缝衔接地跌入杀手世界!
钢瓒儿
责编 柴颖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