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行与才干
陈平不是汉初三杰之一,却有不下三杰之能。古人对道德品行方面的重视远在才能之上,素有“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无才是君子,德才兼备乃圣人也”的说法,《资治通鉴》一书中写到智氏的灭亡,司马光专门成系统的提了德行与才能这件事: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还说古代那些乱臣奸佞、败家逆子,全部是些才有余而德不足的,最终导致了家国败亡。其实这体现了大部分封建统治者的人才标准:德先行,才后至,重德轻才。这样说也没错,但这是某些时候,或者是太平之世所选择的方法,并不符合乱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陈平在史书中应该算是德行远不如其才能的历史人物。陈平出生在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北)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家庭,甚至连不怎么富裕都说不上,而是十分贫困;家徒四壁的陈平喜欢读书,喜欢黄帝和老子的学说,这为他后来的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的风格做了引子。陈平一次被推举为社庙中的社宰,主持祭社神为大家分肉。陈平把肉分得十分公平,每个人都很满意,称赞他:善,陈孺子之为宰!陈平既因为自己办事得到别人夸赞而高兴,又因为忧心未来而感到迷茫不自信,便定下一个目标梦想: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赤身裸体保身
哎,要是有一天我陈平能执宰天下,也是会像这次分肉一样公平。这个目标梦想实现与否,没人知道,得问陈平本人,他虽然贵为宰相宰执天下,却政绩和作为不显,也没有什么事迹记录表明陈平的公平。话说在陈平逃奔到汉王刘邦处前,经历了“脱衣明身”的过程。陈平在项羽处过得很不开心,惨遭杀身之祸,遂留下项羽赏赐的黄金和官印,孤身一人带着宝剑从小路跑了。陈平寻刘邦的途中,需要渡过黄河。
当时船上只有陈平和船夫两人,再无其他人。船夫看陈平高大魁梧、相貌超群、气宇不凡、手持宝剑,猜测他是哪路诸侯的逃亡将领,身上肯定藏有金银珠宝等值钱东西,时不时盯着陈平看,只待到河中央就动手。陈平也是人精,看船夫眼露精光盯着自己身上看,肯定不是什么好主意。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陈平不是什么猛将,就有些三脚猫的功夫,旱鸭子的他在这船上,实力更是十不存三四,因而非常惶恐不安。最后陈平选择将身上的衣服裤子全部脱下丢在一旁,让船夫看到自己身上赤条条的什么都没有,携带的东西里也没有他想要的东西。船夫看到后兴致缺缺,这才没有下手。而陈平呢,光溜溜地帮助船夫乘船呢。这件事上陈平主要吃了长得好看的亏,船夫觉得他好欺负,而且陈平有能力即使杀了船夫,也没本事乘船靠岸啊。
贪图贿赂、私通嫂嫂、两叛诸侯是真的?
到修武投靠汉军面见刘邦后,直接让他做都尉和参乘过了段日子,又荣升为副将监视全军,其荣宠引起许多军中老将不满: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军长者!刘邦也是妙人,没回答这件事,而是更加厚待陈平了。之后周勃、灌婴等军中宿将都找到刘邦,异口同声地阐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
司马迁老先生用诋毁形容老将们的说辞,说明他认为陈平没樊哙等人说的那么差。陈平是美男子,但未必是个有用的人,我听说他在家里就私通嫂嫂,而且还叛变逃亡了魏王和楚王两位诸侯,来我汉军为将却是接受下面军官们的好处,以给钱的多少来给军官们评定待遇,这是大奸臣啊,大王明察。天天被人这样念叨,刘邦也开始怀疑起来,先是找来保举陈平的魏无知询问,魏无知直接说:你只需要关心他对国家和战争有无益处,且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其他的缺点何必要在意呢。
看重其才,忽视其他
刘邦对这番话不是很满意,便再找到陈平来询问,陈平先是指出魏王和楚王的不足,因仰慕你汉王才来投奔的,贿赂我的确收下了,但是我空身而来很穷啊,如果我提出的计谋不好你不采用,那我将那些还在的钱财全部交出来,自己回家。总结起来什么意思呢,其一,我陈平是因为那两位不够贤明我才来投奔你刘邦的;其二,陈平的确是收了贿赂,但陈平是有理由的;其三,私通嫂嫂一事陈平没有正面和积极的回应,要么是不屑回应,要么是确有其事不想说。
反正无论如何,刘邦就是重用了陈平,不管他贪图贿赂、私通嫂嫂、两叛诸侯等事,只要他能为自己出谋划策、为战争胜利提供帮助即可。其实这就体现了刘邦用人的一个特点:用才。什么裙带关系,什么道德高尚,这些都不如才能出众来的实际,基本上那些从项羽等诸侯处投奔来的能人,刘邦都能妥当安排和任用,这就是刘邦最过人之处。现在是打仗,会办事可比品行不端重要。可以说这是最实际的唯才是举了。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