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公元前599年,齐惠公在位十年去世,其子无野继位,是为齐顷公。
齐顷公继位时,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齐国不得不退出霸主的宝座,而第二位登上霸主之位的晋文公早已经去世了,现在是他的孙子晋景公继位。晋国还是强大的存在,依然维持着霸业的局面。而此时,楚国国君楚庄王正跃跃欲试,想要和晋国一争高下。
齐国实力虽不及楚国和晋国,但在诸侯国中依然是强大的存在。因此,楚国选择拉拢齐国,和齐国结成盟友。晋国则拉拢鲁国,和鲁国组成了统一战线。
齐、鲁本是邻国,鲁国为了防备齐国的入侵,大夫臧宣叔制定了“丘甲”制度,开始整顿军务,修治城郭,随时做好防御准备。不出所料,齐顷公果然率兵攻打鲁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龙邑。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为了能立下战功,主动请缨攻打城门,不料反被龙邑之人逮捕,并扬言要杀了他。齐顷公十分在意卢蒲就魁,听说龙邑的人想要杀了他,立马慌了,放出话去要和他们订立盟约,并发誓大兵立即撤退,不再进入龙邑。
龙邑的人不但没听,反而把卢蒲就魁给杀了,那还不算,竟然将尸体曝露在城池之上。齐顷公看到卢蒲就魁的尸首,差点没晕厥过去,恨得咬牙切齿,为了给卢蒲就魁报仇,他亲自击鼓,鼓舞士气,士兵也不负众望,三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龙邑。
齐顷公没有因此罢兵,而是继续向南进兵,一直打到巢丘。
另外一方面,鲁国和卫国关系友好,卫国国君卫穆公听说齐顷公派兵攻打齐国,就派遣孙良夫、石稷、甯相、和向禽四位大夫率兵入侵齐国,没想到正好和齐兵在半路上碰见了。
石稷见齐军人马众多,就有点儿退缩,想要回去,孙良夫说:“我等奉国君之命,攻打齐国,半路遇见却不战而走,如何向国君交代?索性就在这里打一仗!”
卫兵哪里是齐军的对手?被齐兵打得大败,若非新筑大夫仲叔于奚的救援,孙良夫险些被擒。孙良夫不甘心,没有回到卫国国都,反而去了晋国,请求晋国出兵攻打齐国。此时,鲁国的臧宣叔也到了晋国,请求晋国出兵助鲁。两人不约而同找到了晋国的上卿郤克。
问题来了?二人为什么要去找郤克,而不是找晋国国君晋景公呢?
说来其间还有一段恩怨。
郤克的身份可不一般,他是晋国上卿郤芮的嫡孙。郤芮当初因反对晋文公归国而被秦穆公诱杀。郤芮之子郤缺因为是罪臣之子,不能步入仕途,于是就躬耕于冀野。
有一次,晋文公的大臣胥臣路过冀野,看见郤缺在田里锄草,他妻子给他送饭,两人相敬如宾的场景,感叹道:“上卿之子,沦为庶民,尚能泰然处之,夫妻敬爱,足见德行之出众,胸襟之豁达,晋国焉能失此人才?”胥臣回去就向晋文公举荐郤缺,而晋文公最大的优点就是虚心纳谏,于是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
胥臣确实是慧眼识英才,郤缺不负所望。晋襄公元年,晋国和狄人在箕地作战,郤缺擒获了狄人的首领,这一战充分显示了他出色的军事才能。晋襄公任命郤缺为卿,并让他参与国政。此后,郤缺在晋国的地位逐渐上升。直到晋成公时,被任命为中军元帅,执掌晋国大权。
郤克是郤缺的嫡子。此人能力不亚于其父,但是他有一个生理缺陷——跛脚。
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齐顷公不甘示弱,想要恢复齐桓公时的霸业,于是选择了联合楚国抵制晋国的策略。
晋景公在和楚国争雄的过程中亦是焦头烂额,他想要摧毁齐、楚联盟,于是就派遣郤克出使齐国。只是晋景公无论如何没想到,郤克的出使不但没结成联盟,反而激化了矛盾。
话说齐顷公对当前形势的分析还是正确的。齐国和晋国近,和楚国远,对齐国争霸威胁最大的是晋国而不是楚国,因此,对于晋国的求和之举,压根没想答应。他早就听说晋国主帅郤克虽然才能了得,但确是一个瘸子,就起了戏弄心思。
他又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萧桐叔子,自从齐惠公去世后,就郁郁寡欢,正好趁此机会博母亲一笑,有何不可?此时的齐顷公丝毫没意识到他要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话说郤克上殿,躲在帷帐中偷看的萧桐叔子看着郤克一瘸一拐走来,就忍不住哈哈大笑。
越是生理上有残疾的人,往往越自尊敏感,这笑声彻底激怒了郤克,愤然离开齐国,并发誓道:“不报此辱,不复渡河!”
回国之后,郤克就请求伐齐,当时的晋景公并没有同意。
不过,郤克却念念不忘报复齐国,而臧宣叔和孙良夫皆知此事,他们知道,只要郤克答应,事情就成功了一半。
郤克多次请求无果,正无计可施,正好赶上卫国和鲁国大夫同时请求晋国出兵,他料想晋景公不会再推脱,否则会伤了晋、鲁两国的同盟之谊。
郤克料想得很准,晋景公权衡利弊,就派遣他率领战车七百辆去攻打齐国。
郤克考虑一下,说道:“晋、楚城濮之战,一共出动战车七百辆。当时能够取胜,全靠先君的英明和主帅的才智,以臣之愚钝,还请八百辆兵车,方有胜算。”
晋景公答应了郤克的请求,同时让郤克担任中军主将,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前来援救鲁国、卫国,讨伐齐国。
就这样齐军与晋军在鞍地摆开了阵势。
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担任齐顷公的车右。齐顷公对战争形势估计得很乐观,抱着必胜的信心,扬言道:“余姑灭此而朝食!”于是没给马披上凯甲就驱马向敌方阵营冲去。
而晋国是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车右。战争打得很激烈,晋军主帅郤克被箭射伤了,血一直流到了鞋上,却仍然没有停止击鼓,时间一长,郤克有些坚持不住了,就对解张说道:“我受伤严重,有些支持不住了。”
郤克的一番言辞没有得到解张的同情,反而是让他挺住,解张说:“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肘,我折断射中的箭继续驾车,不信您看,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红色,我怎敢说自己受伤?您还是忍着点吧!”
郑丘缓看了看郤克,说道:“从一开始交战,遇到地势不平之处,我一定下去推车,您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的伤势确实很重,要不……”
不待郑丘缓说完,解张就说道:“士兵们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战旗和鼓声上,不管是前进还是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只要有一人镇守它,就可以成功,怎能因受伤就坏了国君的大事呢?当我们穿上盔甲,手握兵器的那一刻,就意味着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既然伤痛不至于死,姑且挺挺,努力指挥吧!”
说罢,解张将右手所持的辔绳一起握在右手上,然后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继续击鼓,解张所驾的马于是狂奔起来,晋军跟随他们,一顿冲杀,齐军被晋军的气势打得溃散。晋军乘胜追击齐军,饶着华不注山一直追了三遍乃止。
话说打仗之前的那天晚上,晋军司马韩厥晚上睡觉时,梦见他已故的父亲子舆对他说道:“明天早晨打仗时要避开战车左右两侧!”
韩厥将梦中父亲的叮嘱听了进去,于是就在战车中间位置驾车追赶齐侯。
在打仗的过程中,为齐侯驾车的邴夏说道:“射那个驾车的,看起来是个贵族。”
齐顷公此时倒讲究起来了,说道:“既然是贵族又去射他,这不符合礼,还是射他左右两边的人吧!”话音刚落,接连两箭射了出去,左边的人,坠落于车下;右边的人,倒在了车里。
晋军将军綦毋张失去了战车,就搭了韩厥的车。韩厥牢牢记住了父亲在梦中的叮嘱,不管綦毋张在左边还是右边,都用手肘制止他,让他站在自己身后。
此时齐兵快被晋兵追赶上了,逢丑父见势不好,就主动和和齐侯交换了位置,更换了衣服。将要到达华泉时,齐侯战车最外边的两匹马被树枝给钩住了,战车不能继续前行,而逢丑父睡在轏车里时,发现有蛇出现,就用手臂击蛇,手臂因此受伤,他不想让齐侯担心,就隐瞒了伤情。此时,因为不能下去推车而被晋兵追上了。
此时,韩厥尚且不知道逢丑父冒充齐侯之事,他手持拴马绳走到假齐侯马前,恭敬地拜了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虽然是胜利方,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不能少的,否则,传出去会被君子耻笑。韩厥施过礼后,又恭恭敬敬地捧了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璧玉,献给假齐侯,说道:“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子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进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正好在军中任职,没有地方逃避隐藏,又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因为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如今更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您!实在是得罪您了!”
如果齐侯被擒获了,那后果就严重了,同时也丢不起这人啊!逢丑父见状,灵机一动,摆出齐侯的谱,就命令齐侯下车,让他前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
于是郑周父驾着齐侯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迅速离开。
假齐侯见真齐侯走远了,估计追赶不上了,方亮出自己的身份。
郤克气得要杀掉逢丑父,此时,逢丑父却大呼道:“在我之前,从未有过代替国君承担患难的,有一人做到这个地步,还要被杀死吗?”
郤克想了想,说道:“一个人不畏惧死亡,只为能让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杀了这样忠义之人是不吉利的,还是赦免他吧,同时也能鼓励那些事奉国君的人如何尽忠。”于是郤克赦免了逢丑父。逢丑父因此得以逃回齐军。
晋军继续追逐齐军,一直追到马陵。齐顷公见势不好,派大夫国佐去求和,请求献玉器以谢罪,郤克却不答应,不过,他倒是提出了两个条件,只要齐侯答应,就撤军。
第一,要齐顷公的母亲,也就是那个曾经嘲笑过他的萧同叔子到晋国去做人质;
第二,要齐国把境内的垄亩全都改为东西走向。
这两个条款可谓每一条都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国佐充分发挥了他的外交天才,反驳道:“第一条,萧同叔子是齐侯的母亲,晋国和齐国都是侯爵,齐国国母也就相当于晋国国母,以国母做人质是不孝至极,晋国若如此不孝,将来怎么号令诸侯让诸侯信服?难道晋国想弃先君文公的霸业于不顾?第二,齐国垄亩的走向要根据实地情况决定,晋国的意图无非是想能随时入侵齐国,这样苛刻的条件,分明是没把齐国当作一个国家看待!也说明晋国没有拿出和谈的诚意,既然如此,我国只有血战到底了!”
郤克气归气,但是他并没有被气昏头,萧同叔子的耻笑确实让他恼火,可是毕竟她的身份摆在那里,也着实拿她没有办法!更显得自己不够男人!再者说齐国虽然打了败仗,可是实力不容小觑,如果逼急了,齐国君臣上下一心,抱着必死的决心作战,胜负难以预料,不若见好就收,反正打败了齐军,还差点俘获了齐侯,也算是一洗前耻。最终,郤克接受了国佐的诚意,两国在爰娄结盟。齐国归还了侵犯的鲁国汶阳之田,郤克则下令班师回朝。
后来齐顷公还去朝见了晋景公,以表达歉意。
鞍之战给齐顷公上了很好的一课,让他意识到今日的齐国早已经不是齐桓公时的齐国了,想恢复齐桓公时的霸业并不容易,所以,齐顷公回国之后,不再沉醉于畋猎之事,反而是勤于国政,减轻百姓的赋税,赈济孤寡之人,慰问病残伤患,很快得到国人的拥戴,同时,在外面对诸侯也以礼相待,得到诸侯国的认可,这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