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将领嫌解放军文化低,不愿配合,主席问道:你们是国民党员?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9年,张爱萍奉命筹建华东海军,没想到起义部队将领不配合,嫌解放军文化水平低。

面对林遵诘问,张爱萍并没有生气,反而是在与刘伯承商量后请出了毛主席。

毛主席只用一句“你们是国民党员”,就巧妙拉近了双方距离,最终说服林遵配合张爱萍。

张爱萍与毛主席究竟是如何说服林遵共建华东海军的?林遵又为何与张爱萍为难,他曾经历过怎样的传奇故事?

白马庙上建海军,起义部队犹存疑

1949年张爱萍伤愈归队,原本是想跟着大部队一起打过长江,没想到却突然接到上级命令:

“不用参加渡江战役,留下来组建华东海军”。

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共同决定,目的主要有两个:

一是补足短板,避免日后帝国主义侵略过来时,在海上无力反击。

二是未雨绸缪,为接下来武力解放台湾做准备,毕竟要跨过台湾海峡,光靠陆军可不行。

于是在渡江战役正式打响前,张爱萍就匆匆赶到了第三野战军驻地,也就是江苏白马庙。

一番商谈后,粟裕决定给张爱萍留下4000多人,外加一个侦察营,协助张爱萍组建海军。

1949年4月23日,华东海军正式成立,受时局所限,当时规模十分简陋,拢共就13个人,军舰更是一艘没有。

好在没过多久,国民党就给我军送来了“新手大礼包”,就在华东海军宣布成立两个小时后,林遵宣布起义。

作为原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员,林遵手下可以说是“要兵有兵,要船有船”。

他们给张爱萍带来了61艘舰艇不说,还送上了1671名专业海军人员,有这些人作为基础,华东海军得以起步。

不过有个问题却让张爱萍很苦恼,那就是林遵及其麾下的起义部队似乎不太服从管教。

有人趁乱叛逃就不说了,就连林遵都曾公开对张爱萍说道:

“原本船上的人员安排,最好不要变动。”

林遵的这个要求是不合理的,既然是起义部队,那么肯定是要重新编排的,更不用说华东海军才刚刚成立。

要是什么都不改,这支部队等同还由昔日国民党官员指挥,不安全不说,还会成为华东海军的发展阻力。

不过张爱萍也不愿跟林遵闹矛盾,于是商量着说道:

“要不只调换一部分人员?或者把一部分原先的解放军安排到船上去也可以。”

张爱萍已作退步,没想到林遵还不满意,直接与张爱萍说道:

“海军与陆军不同,对文化水平要求极高,普通船员都得有中学水平,否则根本开不了船。”

“至于指挥人员,文化水平要求更高,不达标的人送上船也没用。”

林遵这话,摆明了就是嫌弃解放军战士文化水平低。

张爱萍听完后也没生气,反而是又咨询了一些专业人员,令人惊讶的是大家说的与林遵相差无几。

那么这个难题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文化高低成问题,谁当海军新司令

眼看说不动林遵,张爱萍只好“求援”,而他率先想到的就是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

虽然刘伯承也是陆军体系的,但是他文化程度高,曾经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平日里也爱读书,素有“儒帅”之称。

不仅如此,刘伯承当时还是渡江总前委,他说出来的话林遵总是要听几分的。

没想到张爱萍刚刚把情况介绍了一下,刘伯承的眉头就皱了起来,神色严肃的说道:

“林遵这是想当我军的总司令啊!”

张爱萍胸怀大度,素来不在意职权和虚名,听到刘伯承此话,当即说道:

“要是他能搞好海军,我让位给他也行。”

此话并非托词,林遵选择起义对我军来说意义重大,不仅不用在渡江时考虑敌军的袭扰,还为我军渡江提供了助力。

就连毛主席都说:“林遵在南京江面上,做了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有这份功劳打底,再加上林遵过往的资历,势必能在新建的华东海军中得到重用。

让他做司令,在华东海军的前期发展上可谓是大有裨益。

不过,刘伯承直接否定了张爱萍这个提议,并且直言道:“要是让他当司令,我们这哪还算得上是人民海军?”

林遵虽然起义了,但是毕竟还没有接受过我党的政治思想教育,治军上用的还是军阀那一套。

这一点,从他排斥张爱萍管理他原先手下的部队就能看得出来,毕竟在昔日军阀的眼里,手里的部队就是底气。

在这方面,阎锡山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割据山西38年,也做了不少实事,带动了山西发展,可为什么人们瞧不上他?

原因就是他把军队看作自己的私有物品,并且不计代价的发展军队,妄图参与到争霸中去。

要是让林遵当华东海军的司令,或许的确能谋得一时发展,但恐怕要以倾轧其他部队的生存空间为代价,得不偿失。

刘伯承一说,张爱萍也明白了这其中道理,而对于说服林遵这件事,刘伯承亦是无能为力。

华东海军的建设问题迫在眉睫,张爱萍在苦思难解后,最终决定去找陈毅,申请看能不能让毛主席与林遵谈一谈。

毛主席虽然不在跟前,但心里也一直牵系着海军事宜,得知张爱萍的请求后,当即决定与林遵见一面。

不过恰逢时机合适,只见一个林遵也有些可惜,于是毛主席索性又将金声、曾国晟以及徐时辅等人也叫了过去。

结果这一见,海军的问题果然迎刃而解,张爱萍也如“入水蛟龙”,开始在海军中大展拳脚。

毛主席以德服人,张爱萍巧施妙计

1949年8月28日,林遵等人抵达了中南海丰泽园,怀着忐忑之情,在这里见到了毛主席。

甫一见面,毛主席便握住了林遵的手,颇为感慨的说道:

“闻名已久,终于一见,你的叔祖虎门销烟,令人钦佩,你率部起义,同样是英雄之举啊!”

林遵正是林则徐的侄孙,而他父亲也是参加过甲午海战的杰出将领,林遵算出身海军世家。

听到毛主席这么说,林遵心中格外激动,愈发感到起义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不过,众人昔日毕竟是国民党一派,此番起义也不知道是否会遭到清算,心中难免有些忐忑。

毛主席似乎看出了这一点,他并未避讳,反而直接问道:

“你们都是国民党员吧?”

国民党官员与国民党员又有不同,前者只是在国民政府当官,后者则算是国民党核心。

不过国民党的入门门槛很低,因此很多时候两者都是画等号的,毛主席这么一问,众人心中更是惴惴不安。

不曾想,毛主席这时又说道:

“昔日国共无间,我也参加过国民党,不过蒋介石后来叛变革命,大家这才渐行渐远……”

听到毛主席这般经历,众人终于放下心来,并且只感觉到距离被拉近了不少。

毕竟照毛主席这么说,他们昔日与毛主席也算同僚,自然不用担心再因前事被清算了。

关系拉近后,毛主席便开始植入主题,点明筹建华东海军的事情。

在毛主席看来,林遵可以担任华东海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张爱萍把海军建设起来,而林遵也是毫无异议,愿意配合。

其实,林遵也不是非要与张爱萍争司令员的位置不可。

只不过之前他率部起义的时候,遭到了国民党空军的阻击,损失不少,起义部队中人心惶惶。

为了管理好部队,林遵忙得焦头烂额,又担心以后会被清算,对张爱萍难免会有几分排斥。

此次与毛主席聊了两个多小时后,林遵与张爱萍可谓是前嫌尽释。

众人有意联手共建海军,可是林遵之前提出的“陆军文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也的确得解决。

否则盲目把陆军安插到海军中来,非但不利于建设,反而还会闹出笑话。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爱萍提出了个好办法:

“底蕴需要培养,理论无法速成,那么我们能否先放下理论,训练一批掌握方法的海军呢?”

张爱萍此话,可谓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战士们不需要完全精通,只需要知道自己在固定的岗位上该怎么做就好了。

之前,徐时辅就曾用过这种方法,把军舰从国外开了回来。

如今有了张爱萍点拨,很快就提出了一个“速成训练班”的办法。

此外,张爱萍也一直没有放弃招揽那些昔日海军战士。

他不仅在《大公报》上贴出告示,而且专门在重庆设了办事处,在青岛厦门以及福州等地开设登记处。

只要是以前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务过的,都可以选择前来登记报到,重新入伍;

无论是之前官职高低,无论是之前从事哪个部门,都能得到重用。

这方法相当有效,短短几个月就招揽了上千名人才,其中甚至包括昔日的国民党中将、少将。

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打底,所以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才有了人民海军方队。

不得不说,毛主席与张爱萍等人高瞻远睹、胸怀过人,若无他们的眼光与气度,华东海军断不能发展得如此迅速。

当然,林遵等人的努力也是不可少的。

别看是起义将领,他们同样有满腔报国之心,在国民党时,就有心振奋海军,后来更是为建设新中国海军出了大力。

驰骋海上数十载,愿以此身报中国

比如林遵,19岁时就满怀报国之志考进了烟台海军学校,24岁又去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

学成归国后,他先是去船上做了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随后又去德国学习海军潜艇技术,等他再回来时,已经开始抗日了。

抗战之时,中日两国海军实力差距悬殊,为了取得胜机,很多时候不得不以命相搏。

比如说1941年长沙会战时,为了切断敌方补给线,林遵亲自带着30多人到敌人后方布雷。

由于敌人搜捕,林遵没找到船,便亲自跳入水中,一边泅水,一边抱着水雷行进,后来凭借这些水雷炸成了5艘敌船。

这还仅仅只是一次战斗,抗日期间,他累计带队布下了1370颗雷,炸了敌人114艘船。

有此一功,已经足以称为抗日英雄、海军先锋了。

后来,1946年他又带队前往西沙诸岛,一心只想收回南海主权。

当时缺乏航海资料,海域气候又极为恶劣,前往南海是有巨大风险的,很多人都想退缩。

可林遵坚持要去,他与众人说道:“能否收回主权,关系到我们的国际声誉,必须前往!”

最终,他历尽艰辛,失败数次后,终于成功带队抵达目的地,竖起纪念碑,完成测绘图,初步宣告收复西沙群岛成功。

在做这些与国有益的事时,林遵不计生死,可当蒋介石命令他带队打内战后,他却十分厌恶。

蒋介石给他许下诸多好处,结果渡江战役前夕,林遵还是率部起义了,这把蒋介石气得不轻。

不过却也证明了林遵服从的从来不是独裁者蒋介石,而是他内心的公义。

很多人说,华东海军是新中国海军的“敲门砖”,正是因为华东海军得以迅速发展,新中国海军才会如此迅速得成长起来。

而林遵等国民党起义将领,亦可以看作是华东海军发展的一块基石,正因为有他们的步步奠基,华东海军才能快速起步。

1979年,林遵去世之前,留下了这样的遗言:

“我一生爱海军,爱碧波,如今坦骨东海,死得其所。”

结语

实际上,这又何止是林遵一人的想法呢?张爱萍作为华东海军司令,一直为我国海军付出了不少心血。

只不过,他爱的不仅仅是海军,还有其他军种以及国防事业,他就像一根革命红烛,哪里需要,便摆在哪里发光发热。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新中国海军、陆军乃至于国防事业才得以蓬勃发展。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当向他们学习,学习林遵为理想而奋斗,学习张爱萍的爱岗敬业,以及对祖国的忠诚,更应该学习毛主席,以豁达气度,包容百川。

唯当如此,才能帮助我们的祖国,长久而蓬勃的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