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
潘安,即潘岳,字安仁,荥阳郡中牟县(今属河南)人,西晋文学家,安平太守潘瑾的孙子,琅邪内史潘芘的儿子。有“河阳一县花”之称。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相关的成语与典故有“掷果盈车”、“河阳一县花”、“金谷俊游”、“辞官奉母”、“潘杨之好”、“连壁接茵”等。潘安,君生颀长而白晳,如花一般俊美精致的五官对于中国人对于男子的审美影响之大,已经变成一种千年形成的标准。金瓶梅中潘驴邓小闲中的潘就是指貌如潘安,潘安后世成为美男子的代称,形成了一种文化符号。不过很悲剧,一个好端端,文才俱佳的美男子,由于卷入一场夺权阴谋中,不但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三族被诛。
卫玠,字叔宝,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夏县)人,曹魏尚书卫觊曾孙、太保卫瓘之孙,中国古代美男子之一,是魏晋之际继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清谈名士和玄学家,官至太子洗马。卫玠是历史上唯一因为太帅了而被人“看”死的美男子。卫玠从豫章郡到京都时,人们早已听到他的名声,出来看他的人围得像一堵墙。卫玠本来就有虚弱的病,身体受不了这种劳累,终于形成重病而死,当时的人说是看死了卫玠,故有“看杀卫玠”的典故。
据传在卫玠五岁时,神态异于常人。他的祖父卫瓘说卫玠与众不同,只是自己年纪大了,看不到他长大成人的那一天。卫玠年少时乘坐羊车到街市去,看到他的人都以为是玉人,人们都去观看他。卫玠的舅舅王济,英俊豪爽,但每次见到卫玠,就叹息说珠玉在身旁,就觉得自己形貌丑陋。曾对别人说,与卫玠一同出游时,就像有光亮的珠子在旁边,光彩照人。
宋玉,楚国诗人,宋国公族后裔,生于楚国,曾事楚顷襄王,为楚国士大夫。战国著名辞赋家。所谓“下里巴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便说的是他,这些典故皆他而来。他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之一,与潘安齐名,风流倜傥、谈吐不凡,楚王经常要他陪伴伺候,或游于兰台宫,或游于云梦泽。
兰陵王高长恭,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封爵兰陵王。兰陵王高长恭相貌柔和内心豪壮,声音姿容很不错。据说因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慑敌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狰狞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邙山,他带领五百骑士,冲过周军重重包围,突入金墉城下,城上齐兵认不出谁来了,怀疑是敌人的计谋,兰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的人才知道是高长恭,派弓箭手开始放箭保护他,之后高长恭成功替金墉解围,高长恭在此次战中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而讴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