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灵宝人大)
抓常态长效,严规范管好联络站。将联络站日常管理作为人大主席、分管副职、人大秘书的主责主业之一,联络站站长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副站长由镇人大主席和1名科级干部担任,专门抽调2名工作人员在联络站日常办公,有效解决人大阵地漏管失管问题。完善代表进站常驻、意见收集、办理反馈等工作机制,确保大门常开、选民常来、活动常有。邀请上级人大各专工委“一对一”现场督促,推动以“严”促“管”、以“管”促“用”。
抓活动开展,重实效用好联络站。坚持“必选+自选”相结合、“站内+站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探索“主题党日+民主议事+N”(N即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等N个主题)形式,让联络站“用”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已累计接待和走访选民320余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意见46条,督促解决人民群众关心关注问题22个,有力推动了城市路网水系工程6条道路的清表征迁以及紫云府、尹喜庄园、酸枣谷生态园区(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落实、成势见效,群众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不断提升。
出台一个办法,严格代表履职管理
规范联络站管理,出台《尹庄镇人大代表联络站管理办法》,对联络站的定位、工作职责、制度建设、活动开展等各个环节从细节上进一步明确,引导代表积极开展活动,持续提升联络站工作实效。
代表履职规范化。定期开展接访、视察、调研、培训等活动,完善《人大代表接待选民制度》《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制度》等制度机制,明确人大代表工作职责,建立代表活动、接待选民工作台账,对代表履职建议及时交办跟踪督导反馈,使代表履职更加符合工作需求、群众意愿。
代表活动常态化。建立“周议事、月接待(视察)、季联席、年总结”工作机制,每周聚焦当前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确定一个主题,邀请4—5名代表至少开展一次议事活动;将每月5日(党员活动日)确定为选民接待日,根据实际情况,将所有镇级人大代表以及部分市级、县级人大代表列入年度代表接待人民群众日安排表,在接待日前一周电话通知参与活动的人大代表,将代表接待人民群众的时间、地点和参加接待的代表等予以公示,同时围绕年度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组织代表至少开展1次集中视察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组织代表开展集中讨论,总结当季活动开展情况,安排下一季度具体活动计划;每半年开展一次代表述职活动,对联络站半年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征求代表对联络站下一步建设的意见建议,促进代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更好联系服务群众,让联络站建设提档升级、真正发挥作用。
代表管理实效化。建立人大代表“一人一档”履职档案,围绕“建好考评机制、完善考评内容、细化考评标准”等方面,把代表出席代表大会、提出议案建议、开展调研视察、参加学习培训、收集反映群众诉求、书面述职等情况作为代表履职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代表进站履职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定期由镇人大主席团和选民、群众对评价结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代表能否当选先进、是否连任的重要依据,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每年视情况而定评选镇级优秀代表不少于10名。
完善一个机制,激活代表履职潜能
建立健全“一事一小组”“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报告”“一年一审议”五个一跟踪监督工作机制,最大化发挥代表联络站实效,有效推动党委决策在人大落实落地。
“一事一小组”,即每一项年度重点工程、民生实事项目,根据所在辖区、行业类型,由一名代表牵头对应成立一个代表专业监督小组。成立乡村振兴、城市建设、民生实事、工业发展4个代表专业监督小组,从项目立项到交付,小组成员围绕专业领域、擅长环节,通过查看项目可研报告、实地勘察项目场地、参与项目协调会、参与项目“回头看”审议等方式,对项目开展全周期专业监督,有力推动了尹喜庄园、城市路网水系、老年养护院、黄金(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项目成势见效。
“一月一通报”,即每月,每个代表专业监督小组听取各项目责任单位关于项目进展情况汇报,梳理汇总需要尽早协调解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由人大主席团及时报告党委政府。目前已召开代表专业监督小组碰头会议10次,通报问题30项,收集意见建议20条,促进相关问题有效解决。
“一季一督查”,即每一季度,各代表专业监督小组对所负责的项目组织开展一次督查,现场查看工程进展情况,指出存在问题,上报人大主席团转交责任单位办理。通过现场督办、电话督办、回头看、联合督等多种方式,累计开展督查活动15次,督查发现问题25条,整改25条,有力督促项目承建单位加快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建设质量。
“半年一报告”,即每半年,在镇人大主席团会议上听取各项目责任单位关于项目进展情况的报告。邀请12名专业监督小组代表列席会议,提出监督建议20条,涉及停车难、征地拆违拆迁、项目手续办理等问题,及时转交党委政府以及相关镇直镇办部门协调办理,保障重点工程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一年一审议”,即在年底的镇人大主席团会议上,邀请选民和群众代表,对各责任单位项目进行审议并开展满意度测评,对下一年度计划实施的项目征询意见建议。今年以来,圆满完成7个新建项目和9个续建项目的满意度测评,沟域经济示范园、城市公共停车场、黄金冶炼厂绿色化升级改造等6个项目成功实现选民和群众代表意见征询100%通过,为项目如期开工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做活一个载体,激发代表履职活力
积极探索设立“头雁”(人大代表)工作室,创建特色人大工作品牌,将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打通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明确主题。每个片区立足自身发展定位,围绕以城市经济圈带动城郊经济圈发展壮大,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矛盾突出的棚改拆迁、物业管理等基层治理难点痛点开展集中专题研究,逐条梳理分析研判,代表和群众面对面一起出主意、想办法,由点对点“靶向治疗”拓展到面对面“整体把脉”,汇聚起助推中心工作的民智民力。
规范形式。由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点题、包片科级干部主持,组织人大代表、包村干部、离任优秀干部以及经济能人,在每月党员活动日结束后,轮流在每个片区选定一个村(社区),利用每月“头雁”论坛召开人大代表联络小组会议,通过定时间、定流程,做实活动载体。目前已召开会议15次,提出意见30条,解决发展问题6个,高效推动了重点难点工作开展。
突出实效。在尹喜庄园设立“头雁”(人大代表)论坛研学基地,开辟人大代表培训教育新路径,把特色品牌转化为工作实效,把文化阵地当作“课堂”,让人大代表成为“微讲员”,累计开展研学活动18场,人大代表上讲台13人次,培训党员干部230人次,趟出了一条为履职“充电”、为发展“赋能”,助推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实现一个效果,增强代表履职实效
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在哪里、重点工作在哪里,人大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代表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抓好抓实代表工作,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依法监督和桥梁纽带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紧扣党委政府“助推五大振兴,打造六张名片”的工作思路,积极建言献策,在尹喜庄园打造过程中,秉承“大家的事情由大家商量”的理念,由代表组织镇直部门和群众代表一起坐下来面对面商议,汇聚民智民力,最终确定唐窑村发展餐饮和旅游产业,寺洼村发展研学和康养产业;全力发挥好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帮助党委政府耐心做好群众沟通解释工作,最终获得群众认可与支持,有效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35座、流转老宅院15座;充分发动代表自身人脉资源,成功招引懒收拾餐饮公司、桃林集农业发展公司、原野时光自然营地公司等10个经营主体入驻并开始运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主动邀请群众代表全程参与监督,确保每一个工程保质保量完工,成功叫响“姥家唐窑”“共享寺洼”乡村IP。
助力重点难点工作实现“零上访”。尹庄地处灵宝城郊,是城市开发建设的主战场,面对整个棚改拆迁时间紧、任务重、矛盾多的现状,镇人大主席团带领代表靠前履职,在拆迁前带着拆迁安置初步方案,联合镇村干部家家进、户户见,先后三次征求村民意见,八次召集律师、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召开研判会、辩论会、议事会,充分吸纳人大代表和基层群众等各方面意见建议,形成最大共识,最终拆迁安置方案得到群众的充分肯定,并实现和谐清表拆迁的零上访。
助力基层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代表通过“二维码亮身份”的形式“进网入格”,担任镇领导班子的人大代表率先示范引领,带动3名三门峡市级代表、14名灵宝市级代表、72名镇级人大代表就近下沉到六级网格中,主动配合奔赴网格建设第一线,共搭建居民网格679个、配备网格长819名,搭建沿街门店网格11个、配备网格长218名。各网格人大代表充分发挥自身专长与资源优势,变联络站“接待日”活动为“下访”入户,深入一线走访调研,担任宣传员、调解员和服务员,及时收集居民诉求和意见建议,统筹各方力量,多元参与12345热线问题处理、矛盾纠纷化解,助推民生实事落地,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治理重心下移、服务触角延伸。联合社区居委会组织凤凰城、怡馨苑等小区选出楼长、单元长,成立业委会,在全社会范围内择优选聘物业企业,指导业委会和物业企业定期召开业委会、红色物业议事会,形成大家的事儿大家商量、大家办、大家管、大家监督的社区治理格局。
来源:河南省人大融媒体中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