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后勤管理中廉洁风险及防控重点
医疗机构中的腐败问题多集中在医疗服务采供、基本建设、供应商诚信、学术事务、科研经费、选人用人等方面,这些都是社会关注度高、容易发生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风险环节(见表5-1)。
二、医院后勤管理中廉洁风险防控措施
(一)强化“管行业必须管行风”
首要任务是确保责任意识的全面到位与工作实效,全力推动医院廉洁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健全。分管领导及部门负责人需切实承担起“一岗双责”,在管理实践中实现“双重保障”:一是确保自身行为廉洁自律,树立正面榜样;二是确保所分管的工作区域及人员无违纪违法行为,构建责任追溯机制。
(二)聚焦职责定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医疗机构监察对象不仅限于公立医院的领导层,还涵盖管理岗六级及以上职员、特定管理事务人员、财务及采购基建等关键岗位人员,以及临时参与管理事务的如评标委员会成员等。对于非党员医务工作者在特定活动中的职务违法与犯罪行为,监察机关同样拥有调查权。因此,在强化关键岗位人员管理时,需全面考虑上述各类对象,并将干部交流与定期轮岗制度作为长效机制加以推行,以防“熟而生弊”。
(三)紧盯关键环节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廉洁风险防控首先就要树立起限权、确权、减少经办人员自由裁量权的管理理念。通过“权力分散,程序可控”,保证识别出来的所有可以预测的风险,在管理中可防、可控,让监督和制衡下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四)树立强化风险意识
据了解,一些发达国家公司每年要求每位员工要学习8~15门公司内部的课程,其中一门课就是专门讲述如何避免与工作有关的腐败、欺骗、内部交易、贿赂、收贿受贿的行为,收礼送礼的限度,以及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合规要求等。目的就是要让规矩意识、风险意识入脑入心入行。反复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要让思想先行,进而达到知行合一,这样才能既解决认识提高的问题,又解决行动自觉的问题。
(五)强化日常监督
根据存在的风险,监督前移、做实监督、增强实效。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围绕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
三、医院后勤管理中廉洁风险防控具体做法
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全面识别可预测的风险,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潜在影响程度,并据此制定策略以减轻风险影响或预防风险发生。
在医院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时,必须加强对职务权力与职业权力运行中的关键节点、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问题频发的风险点的监督与控制。这一过程需覆盖从职能部门至临床科室,从职务权力到职业权力的各个层面,具体可从“清权”、“确权”与“晒权”三个维度着手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一)梳理现行工作流程
廉洁风险防控是对过程的管控,重要工作流程的梳理可以清晰地看到权力运行的轨迹。
(二)评定廉洁风险等级
1.“清权”,查找风险点: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从权力行使和制度机制、岗位职责、流程环节等方面着手,关键是要找准、找实、找真、找全风险点。
2.“确权”,分析评估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频率的强弱、危害程度的高低、应对防控能力等因素进行讨论、分析、评估,评定风险等级。
3.“晒权”,公示、征求意见:力求对单位内存在的风险达成共识。
(三)制定防控措施
针对单位内存在的风险点,绘制流程图,制定科学、可行、有效的防控管理办法并颁布执行。做到宣传教育到位、执行到位和监管到位,用制度来管权、管事和管人。
四、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现状及未来思考
自2012年起,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历经试点至全面推广,绝大多数医疗机构已紧密围绕民众关切的社会热点,构建了更为实际、精准且易于操作与验证的制度框架。这些措施有效融合了党风廉政建设与医疗业务实践,将各分管领域与部门的廉洁风险防控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现了责任层层传导,极大增强了医院的防腐拒变能力,完善了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营造了清风正气的行业生态。
然而,当前部分医院在廉洁风险防控上仍存在不足:有的未深入梳理、精准定位风险点;有的虽已识别风险,却未配套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与制度流程;更有甚者,虽有制度流程却形同虚设,执行不力或大打折扣。
后勤管理领域尤为突出,成为医院腐败问题的多发地带。诸多案例揭示,违法犯罪行为往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皆因利益驱使,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正如日本实业巨擘稻盛和夫所言:“权力之大,滥用则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国家治理的高度强调了加强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及发展方向。
因此,在医院后勤廉洁风险防控中,必须树立风险、底线与问题意识,优化权力配置,完善运行机制,明确权力界限,规范作业流程。要严密监控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紧抓关键人物、关键时刻与关键事务,确保权力运行透明公开,始终沐浴在阳光之下。
来源:《医院纪检、监察、审计理论与实务》,有改动
排版:医院后勤官
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出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