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手机、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设备对成像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市场对超薄、高效的摄像头需求也不断攀升。近日,首尔大学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一项令人瞩目的技术创新——利用超构表面(metasurfaces)设计的折叠透镜系统,成功将摄像头的厚度压缩至仅0.7毫米。这一突破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中发表,具有潜在的重塑未来成像设备的能力。
超构表面的核心在于其微小的纳米结构,能以极高的精度操控光的强度、相位和偏振。传统的光学系统依赖多个厚重的玻璃透镜,虽然能提供优质的图像,但它们的物理体积限制了应用于需要紧凑形态的设备。相反,本研究所开发的超薄透镜模块,显示出在保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整体体积的优势。
研究表明,通过在专门设计的玻璃基板上集成超构表面,光线可以通过反射在内部多次折叠,有效地调整光路,从而捕捉到更清晰、分辨率更高的图像。具体而言,该系统在f/4光圈和852纳米波长下,提供了接近衍射极限的图像质量。此外,它的视场角达10度,满足了现代用户对广角摄影的需求。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技术不仅在尺寸上取得了突破,同时在图像质量上同样优越。第一作者Youngjin Kim表示:“我们将继续推进超构表面摄像头的创新,使其兼具出色性能及成本效益。”
创新的折叠透镜系统显著改善了摄像头的小型化与轻量化特性,这对于VR和AR等行业尤为重要。在这些应用中,设备的关键组件必须小巧轻盈,以提升用户体验并推动更广泛的产品应用。
但是,超构透镜的挑战并未结束。在另一项研究中,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Junsuk Rho利用深度学习这一AI技术,提出一种端到端的超构透镜成像系统。通过结合量产的超构透镜与深度学习驱动的图像恢复框架,该系统有效解决了超构透镜在捕捉全彩图像时可能出现的色差和失真问题。在学习大量图像数据的过程中,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识别和校正这些失真,从而实现了高质量、无像差的成像效果。
该超构透镜的制造过程采用了纳米压印光刻技术,这是一种经济高效且可扩展的方法,使得创新成果能够实现量产。这项深度学习驱动的成像系统代表了光学科技的一次重大进步,为创建更小、更高效的光学成像系统开启了新路径。Rho教授强调:“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在不牺牲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小型化的光学系统,这是未来研发的重要方向。”
随着超构表面技术的不断成熟,可以预见,它将在各类电子产品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从智能手机的日常摄影,到VR/AR设备的沉浸式体验,乃至于医疗内窥镜等更专门化的领域,超薄摄像头都将为用户带来新的视觉体验。总之,超构表面折叠透镜是光学成像领域的一次创新飞跃,有望在未来改变我们对成像设备的认知与使用方式。
解放周末!用AI写周报又被老板夸了!点击这里,一键生成周报总结,无脑直接抄 → → https://ai.sohu.com/pc/textHome?trans=030001_jdaidzkj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