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周总理和毛主席拍下了最后一张握手照片,看完让人泪目

毛主席与周总理,两位中国的巨人,他们曾携手共度了无数个困难的时刻,又相约一起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

正所谓时艰玉可作石,秋来叶能当花。在他们二人一同度过了无数的风风雨雨后,似乎生活中再发生任何事也都归于平常。

但在1974年5月的一天,两位领导人在接见完外宾后,竟意外地、又像情理之中地握了一次手。这次握手是无言的,却似有声。

两位领导人握手的瞬间被拍摄了下来,但谁也没想到,这张握手的照片却成为了两人最后的一张握手照片。

周总理最后的时光

1967年2月2日,周总理还伏在案前专心工作,突然,他的眉宇之间多出了几道褶皱,随后,他痛苦不堪地叫来了家庭医生。

经诊断,医生确认周总理已患上了冠心病,要想身体不受过多的折磨,就必须合理地安排工作和休息,周总理连声“好,好”地应付着医生,却在医生走后忙嘱咐秘书:切不可对外说。

第二天,周总理还是一早就来到了办公室,似乎全然不顾及自己的身体一般。但当他来到办公室门口后才发现,门上赫然贴着一张大字报:请总理爱护身体、注意休息!

这是周总理身边的工作人员所写,他们的愿望就如同全中国的百姓一样,希望敬爱的周总理能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在邓大姐和陈毅、聂荣臻等人的敦促下,周总理饶有兴趣地在大字报上写下八个字:诚恳接受,要看实践。似乎病魔在他的眼里已经是个有趣的存在,而国家大事才是他心中最关心的事情。

1970年9月5日凌晨,毫无疑问,周总理的身体给他亮起了红灯。这一天工作到凌晨的他,倒在了家里的走廊上。他双手捂着心脏蜷缩了起来,还好被秘书发现,火速将他送往了医院。

那天凌晨,周总理被插上了输氧管,他整个人看起来蔫蔫儿的,没有了往日的神采。让人不禁感叹,病魔真是个可怕的家伙,即便是能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巨人,也难以逃脱它的掌控。

待到精神好些,周总理又恢复了日常工作,只不过经历了这一次生死边缘,周总理的办公室外总会有医护人员随时守候。

大家都盼望着周总理能够陪伴我们久一些,再久一些,仿佛只要一直守着他,他就不会离去。

可是1972年5月3日的这一天,大家美好的祝愿被现实打碎,周总理的病痛不减反增,他在日常体检中被确诊了膀胱癌。

这一次,不是“病”,是“癌”。

毛主席知道此事后,又焦急又担心,既不敢让西医开刀,又怕中医控制不住癌症。他满心满怀地劝解周总理要注意休息,可癌症又哪里是休息就能赶跑的呢?但除了劝解,毛主席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候。

一年后,周总理的膀胱癌恶化了,当护士发现周总理开始大量排出血尿的时候,她们急得哭了,忙喊着医生赶紧救救他。

消息传到毛主席的耳朵里,毛主席根本坐不住了,他强烈要求周总理先治病。最后,在一番安排下,医生终于为周总理定下了一个手术日期:3月10日。

1973年3月10日,周总理被推进了手术室,医生打算使用电灼术烧掉周总理的病灶。如果手术成功,那就意味着周总理的癌症能够痊愈,如果失败,周总理可能就再也出不来了。

这个时候的毛主席自己也已年过八旬,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双脚肿大得无法出门。但这一天,他还是一直守在电话旁,等待着周总理的“好消息”。

焦急地等待数小时后,周总理果然传来了好消息,那一刻,毛主席悬着的心放下了,他激动地感谢着所有的医护人员,感谢他们将挚友留在了他的身边。

最后一次握手

当年毛主席一个人走出家乡,通过自身不断地学习,逐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他遇到了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毛主席后来的人生,但要说影响最大的,还得是周总理。

他们的第一次接触还是在1927年,那一年毛主席成功领导指挥了秋收起义,随后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那个时候,所有的情况都不受控制,毛主席的才能一度得不到施展。

就在毛主席有些情绪低迷的时候,周总理站了出来,力挺毛主席的各项决议。周总理给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九月来信”,信中充分表现了对他的支持与维护,使得毛主席重新拾起了领导红四军的信心。

后来,不管是在苏区会议还是长征路途,周总理都始终站在毛主席的这一边,坚持毛主席在党内的领导地位。

而两人也一起经历了无数的风雨,终于共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建国后,两人开始将战场转移到办公室,数不清的文件消耗着他们的日夜和身体,在无数个月光映射时将他们的生命蚕食殆尽。

1974年,周总理的病情再次恶化,在上一次烧除病灶后,本该好好休息接受化疗的他,并没有赴那场与医生的约定。

仅化疗了两次后,周总理就再次投入了工作。繁重的工作让他本该痊愈的病灶重新复发,甚至发生了癌细胞转移的情况。

可是这一年,我国的政治局面仍然处于严峻的状态,周总理如何能够放心得下呢?他依旧拖着重病之躯照常工作,但却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自己的病情了。

5月25日这天,周总理整理好仪容后,迈着看似轻松的步伐接见了英国前首相。他将英国外宾一行人全部引进毛主席的书房,把他们一一介绍给了毛主席相识。

这些重大的会面过程,通常都会有摄像师陪同,专门捕捉一些“历史性”照片。这些摄像师拍过许多有意义的照片,但唯独周总理的照片却少之又少,他们甚至时常“抱怨”:“每次总理接待完外宾后都离开得很快,想要捕捉到他的镜头非常难。”

不过意外的是,摄影师杜修贤竟然在5月31日的这天“捉”到了一张具有重要意义的照片。

5月31日,马来西亚的总理来到了北京,周总理又一次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面。这一次,小平同志坐在了周总理原来的位置上。

这是周总理安排的,也是毛主席默许的,毛主席心里很清楚,周总理这是在交代后事了。

当天会面结束后,小平同志和其余参会者一一同主席告别后离开了书房,一旁负责摄影的杜修贤也注视着现场发生的每一幕。

不过突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总理竟然没有早早离场,反而是一反常态地站在一旁,像是在等待些什么。

职业心思敏锐的他,迅速架好了相机。待到众人全部散去后,周总理才转身看向毛主席。毛主席前一秒还在微笑着目送宾客离去,但在他下一秒与周总理的目光对接的时候,神情却突然悲伤了起来。

在工作人员的注视下,两人走近,慢慢地伸出了手。他们虽是在握手,但更像是在道别。

那一刻被杜修贤拍摄了下来,镜头里,毛主席的神情忧思,像千言万语汇聚心头,又像是一切尽在不言中。他的脸已经十分苍老,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洗礼后更显愁容,唯独一双眼睛还饱含深情,望了总理一眼,他又微微低下了头。

而总理还在微笑着看着毛主席,他被病痛折磨得已经十分消瘦,留给镜头的也是单薄的侧影,因消瘦而深陷的脸颊,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大家,总理可能就要离去了。

在杜修贤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两人的握手定格在了那一天,仿佛只要照片还在,时间就没有流逝。

生命的尽头

6月1日,周总理住进了解放军305医院。现实没有因为美好的希冀而变得温柔,周总理的身体已经虚弱无比,只能靠着身体上数不清的管子延续生命。

那段时间他平均每40天就要动一次手术,因为除了被膀胱癌、冠心病折磨以外,结肠癌也找上了他。可就是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依然没能放下家国。

住院期间,他仍然坚持处理国务,无法外出参加会议时,便在病床上参加。只要他精神稍好些,便叫秘书找来中央同志谈话。直至他生命的尽头,他竟与他们共计谈话了216次,除此之外,他甚至还接见了63次外宾。

这频繁的工作最直接的代价便是周总理身体更加糟糕,他尿血的症状严重加剧,最多时一天达到了200毫升。他的体重迅速下降,一个成年人最后竟只剩下了几十斤。

1975年,周总理的癌细胞开始疯狂扩散,11月时动了一个大手术,手术出来后的周总理双眼没有了神采。他躺在病床上轻轻哼唱着《国际歌》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邓大姐在一旁默默地将眼泪咽回肚里。

在所有人的盼望和担忧中,周总理度过了1975年。到了1976年的元旦时,他的精神已经很差了,脸上没有了血色,眼窝凹陷,头发也变得稀疏蓬乱,为了让周总理提起些精神,工作人员说要不要叫来常年为周总理理发的朱师傅过来,为他理理发。

周总理急忙摆手拒绝了:“不,不用了,老朱,要是看到我这个样子,会,会难过......”周总理此时说话已不能连贯,他时常气喘,无法自主呼吸,所有人看到他这个样子心情也变得低落起来。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终究还是撒手离去了。那天305医院的全部医生都投入了抢救工作中,加压输氧、体外心脏按摩,医生们用尽了全部方法,但周总理的脉搏还是在心电显示仪上慢慢变弱。

从60一下子降到了40,接着,掉到20,最后,只听到连续的“滴滴滴”的声音,心跳曲线在几秒内变成了一根直线,脉搏停止了,周总理也没有了呼吸。

邓大姐陪在周总理的身旁,泪眼婆娑地用双手抚摸着他的脸庞,用沙哑的、断续的声音呢喃着:“恩来,你走了......”

最后,他给自己留下了三个“愿望”,由邓大姐代为转述:不办哀悼会,不搞遗体送别仪式,骨灰撒进大海。

得知这一消息时,毛主席正重病在榻,顿时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之中。为了悼念周总理,中央最终还是没有“同意”总理的遗愿。

1月15日,大家为总理办了一个追悼会,彼时正卧床的毛主席仍然不顾一切要去参加,但他的双脚早已连一双合适的布鞋都找不到,又如何能够行走呢?

但主席从未忘记总理,他们俩携手度过的时光在他的心里已如烙铁加印,再也无法消除,没能参加追悼会是毛主席心中最大的遗憾,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安排他亲手交托的第一副总理邓小平,为他致悼词。

主席这是想让总理放心,想告诉他国家的重担已经有人接过,以后的日子他终于可以跟随大海自由翱翔了。

1997年,邓大姐发表了一篇遗作,里面饱含了对周总理的思念:

“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想念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

这其中有邓大姐的情感,也有对过去的怀念。伟人们为我们建立起了和平世界,但他们却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死,这或许就是生命的含义。

在他们那个时代,世事艰难,即使手中有宝玉也变得与石头无异。但当他们通过努力建造起了和平世界后,那对于他们来说,即使繁华落尽,生命逝去,落叶也如鲜花一般美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