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警予牺牲一年后,蔡和森和李立三前妻再婚,其母得知后回了老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编辑:楼阁书深

前言

蔡和森与向警予,作为中国早期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他们的爱情曾经是无数革命青年的榜样。

这对曾被视为完美匹配的伴侣,在经历了六年的婚姻后,

最终选择了和平分手。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蔡和森与毛主席在学生时代就表现了非凡的才智,

两人是同班同学,还同样赢得了他们的教师杨昌济的深厚信赖和赞誉。

杨昌济对这两位学生的潜力和能力寄予厚望,

认为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宝贵财富。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杨昌济在给予好友章士钊的信中提到,他郑重地向章士钊推荐这两位杰出的学生,强调“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他信任,只有通过支持和培养这样的人才,国家的未来才能有希望。

向警予出身于一个湖南溆浦的富裕家庭,

她创立了溆浦女校,并担任校长,大胆推动了女性解放足的行动,

为学生们解开了束缚多年的裹脚布。

当地的湘西镇守副使兼第五区司令周则范,被向警予的美丽与才华所吸引,遂通过家族力量向她求婚。面对周则范的权势和家人的无奈妥协,向警予决定采取果断行动,她独自闯入周公馆,

勇敢地面对周则范并拒绝了婚事,她坚决表明:“我已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

决不婚嫁。

为避免进一步的纠缠和对家人的牵连,向警予不得不离开溆浦,转而前往长沙,在此她寄居于其大学同学蔡畅的家中。在长沙的日子里,她与蔡畅的哥哥蔡和森逐渐建立了友谊。1919年底,他们与其他50余名青年一同登上了前往法国的“盎特莱蓬”号邮轮,

开启了勤工俭学之旅。

蔡和森和向警予一起分享学习心得与政治见解。

当邮轮抵达法国马赛港时,两人已经坠入了爱河。

在法国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公开了彼此的恋情,并很快获得了同学们的支持与祝福。

在1920年的春天,蔡和森与向警予在法国的小镇蒙达尼举行了他们的婚礼。

这场婚礼虽然简单,但是蒙达尼的居民和学生们齐聚一堂,

共同见证了这对才子佳人的联姻,使得本来低调的仪式变得异常热闹。

婚礼上,蔡和森与向警予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方式来纪念他们的爱情——他们手持一本翻开的《资本论》,

象征他们婚姻的理念基础和共同的思想追求。他们还将在恋爱期间互赠的诗作收集编印成册,命名为《向上同盟》,并在婚礼上将这些诗集赠予每一位嘉宾,分享他们的情感历程和理想。

在婚礼上,他们的好友萧子升在读完这些诗作后,发表了幽默而寓意深长的评语:“你们两位都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深深地祝福你们,并献给你们四个字——‘向下同盟’。这不过是对你们原书名的一个小小调侃。

”宾客中一片笑声,增添了婚礼的欢乐气氛。

而当这份诗集传到远在东半球的毛主席手中时,他为之一喜,更在信中表达了对蔡和森的高度赞赏和期望:“我们正好奉蔡做首领。

婚前的爱情充满诗意和浪漫,蔡和森与向警予的关系也曾是满怀激情与理想的结合。

但是婚后生活的现实面——那些关乎于日常家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很快显现了它们的重量。蔡和森与向警予育有两名孩子,但由于两人均深陷于革命事业的洪流中,难以抽身。

孩子们在出生不久后便被送回老家由亲人抚养。

这种选择虽然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却无形中削弱了他们作为夫妻之间情感沟通的纽带。夫妻俩往往因为各自在革命工作中的忙碌,

无法经常见面,更别提共同抚养孩子,

分享家庭生活的喜怒哀乐。他们都认识到,自己对于革命的献身影响了对家庭的承诺。没有人愿意首先退步,牺牲个人的事业来维护家庭的完整。

1924年夏天,由于健康问题,中央安排蔡和森前往北京进行疗养。同一时期,向警予因工作任务繁重,无法离开上海。正当蔡和森身处北京之时,彭述之,一位具有风度且才华横溢的人物,走进了向警予的生活圈子。

对向警予而言,彭述之的出现犹如一股新鲜空气,

激发了她对新情感世界的向往。

这段关系的进展给蔡和森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打击。为了试图修复他们的婚姻,组织安排他们一同前往苏联,

希望新的环境能够让他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

并弥补出现的裂痕。但是情感的裂痕已经难以修补,向、彭之间的恋情已然深入人心。

虽然尝试在苏联之行中寻找解决方案,

但蔡和森和向警予最终还是以一种成熟和平静的方式结束了他们的婚姻关系。他们的婚姻虽然结束,但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却未随之消散。此后李立三的妻子李一纯进入了蔡和森的生活。

1925年10月,李立三与李一纯被中央派往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的会议。在莫斯科期间,蔡和森因病需要人照顾,

李立三忙于会议,无暇顾及家事,李一纯便开始帮忙照看蔡和森。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频繁的接触和共同的关心,李一纯与蔡和森之间发展出了超出普通友情的感情。最终这段意外的感情导致了李立三与李一纯婚姻的解体。李立三在完成莫斯科的任务后独自返回了中国。

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武汉的情势急转直下,城中满是白色恐怖的阴霾。身边的许多同志不断被捕、被杀,但向警予却将悲愤化为力量,化名“易夏氏”,一边与敌人周旋,

一边积极组织和推动革命活动。

1928年3月20日,由于一个叛徒的背叛,

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不幸落网。她被关押在阴暗潮湿、充满臭气的武汉卫戍司令部监狱中,与众多被国民党逮捕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同遭苦难。

敌人对她施加了极大的压力,试图从她口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但向警予坚贞不屈,拒绝泄露任何情报。国民党为了威慑更多的工农群众,决定在国际劳动节那天,即5月1日执行向警予的死刑。

在被送往刑场的路上,群众们情绪高涨,有人甚至试图突破军警的阻拦。见状,国民党官兵大声禁止继续唱歌,

但向警予不为所动,继续奏唱。

一个国民党军官怒极,用枪杆猛击她的后背,直至她满口鲜血,不能发声。

向警予依然在囚车中坚持演讲,大声宣布:“反动派的末日即将到来,

革命必将胜利!”敌人惊慌失措,赶紧用沙土塞住她的嘴巴,

加快了押解的步伐。最终向警予在余记里空坪刑场英勇就义。

这一消息传来,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悲痛欲绝,连日不食,极度哀伤。葛健豪非常喜爱这个能干又体贴的儿媳妇,

本希望她能与蔡和森白头偕老。

但是蔡和森再婚让葛健豪感到极大的失望和愤怒,她一气之下独自返回湖南老家,再也未愿提及此事。

其实蔡和森得知向警予在汉口法租界被捕的消息后,

心急如焚,立即联系了他的老友萧子升,希望能策划一次营救行动。不幸的是萧子升尽了最大努力,营救行动还是失败了。

接到向警予牺牲的噩耗,蔡和森也深感悲痛,这种痛失亲爱战友和伴侣的悲伤,难以用言语表达。在哀悼之余,蔡和森决定用自己的笔,

为向警予撰写一篇传记性质的文章,

以此表达对她不朽精神的崇敬与缅怀。

1931年3月,蔡和森被党中央信任派往广州负责重要的革命工作。

组织内部的叛徒泄露了他的行踪,导致蔡和森一抵达会议地点就被埋伏的敌特抓捕。

初期敌人采取了表面的文明待遇,希望通过对蔡和森的“礼貌”审讯,从他嘴中套出党的秘密和其他领导人的信息。

蔡和森面对敌人的种种诱惑与威逼,

始终冷静应对,坚定不移。当敌人意识到软硬兼施均无法动摇蔡和森的意志时,

他们开始施以极端残忍的酷刑,试图通过肉体的极限痛苦逼他开口。

敌人在无法从他那里得到任何情报后,最终决定草率地结束他的生命。

蔡和森离家前往会议的那一刻,他已对可能的危险有所预感。他对妻子李一纯表示:“我预计一小时后回来,如果没回来,那便是出事了。

”李一纯虽极力劝阻,但蔡和森坚决表示,

“这是我的任务。”这次离别,成了他们的永别。

毛主席在得知蔡和森英勇就义的消息后,深感悲痛与愤怒,他亲笔为蔡和森撰写悼词:“共产党员该做的事,

你都做到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