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起源的争议
关于王母娘娘的原始起源,学界存在神话起源论和国族起源论两种观点。神话起源论认为王母是上古神话中的女神,在《山海经》《庄子》《穆天子传》中的西王母是神话人物。国族起源论则认为王母却有其国或其族,代表性观点认为王母所在的族是古代虞幕有虞氏的一个分支西迁者,因古籍中同音通假,被称作西莫、西膜或西母,后立国称王,又称作西王母。
形象变迁历程
王母娘娘的形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山海经》记载中,西王母是半人半兽形象,职掌瘟疫、刑罚的怪神,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到了《穆天子传》的阶段,王母娘娘成为了一个与人间天子同饮宴席、雍容平和的女王,已经摆脱了兽气而成为了一个天仙。汉末道教创立后,王母被纳入到道教的神仙体系,从得道者成为至尊女神,形象也摆脱了兽形,成为雍容华贵的人类女神,并有“天女”作为侍女供其差遣。隋唐两宋时期,王母成为养育天地的女神,同时也被认为是玉帝之妻。在这个过程中,王母形象经历了从半人半兽的得道者、道教至尊女神到人格化女神的转变,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对神话形象的影响。
女仙之宗的地位
王母娘娘在神话中作为道教众女仙之宗,地位尊崇无比。天上天下、三界十方,所有女子得道登仙者,皆隶属于王母娘娘管辖。她是女仙名籍的掌管者,决定着女仙们的命运与地位。其神格仅次于三清,十分崇高,是西华至妙、洞阴之极尊。在正统道门神系中,王母娘娘原本是由先天阴气凝聚而成的母神,在天宫中是所有女仙之首,“为西华之至妙,洞阴之极尊”。她的居所昆仑仙岛,更是充满神秘与神圣的气息,成为女仙们向往之地。
蟠桃盛会的影响
蟠桃会是王母娘娘举办的盛大庆典。蟠桃会以蟠桃为主食,相传三月三日为西王母诞辰,这天王母大开盛会,宴请各方众神众仙参加。众神仙赶来为她祝寿,蟠桃会也成为了一种荣耀和身份的象征。蟠桃会表面上是在分桃子,实际上是在授予荣誉。蟠桃有分等级,吃了不同种类的蟠桃,功效也不一样。低等级的蟠桃可以得道成仙,高等级的蟠桃可以与天地同寿。在天庭上班的神仙都在用自己的劳动换工资,功劳大的分大蟠桃,功劳小一点的只能分得小蟠桃。蟠桃会是王母娘娘笼络诸神的重要方式,吃人嘴短,通过蟠桃会,王母娘娘巩固了自己在众神中的地位。据记载,蟠桃盛会是盛大而庄严的,低层次神仙们在蟠桃会上要注意行为举止,否则很容易出轨被严厉惩罚。卷帘大将(沙和尚)仅仅因为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破一个琉璃盏,就被罚落入凡间。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曾经因为地位过低而得不到参加蟠桃会的资格,引起他愤而搅乱了一届蟠桃会,被擒获后判处死刑。
与周穆公的爱情传说
周穆公作为周朝第五代王,喜好游山玩水,尤其热衷于修炼成仙之术。当他听闻西陲边地有一位神秘的母系女王时,便踏上了西游之路。在昆仑山脚下,周穆公与王母娘娘相遇。彼时的王母娘娘,美丽而神秘,她所居住的地方鹿群出没,而周穆公恰好喜好猎鹿,于是便在此住下。两人在相处中暗生情愫,度过了一段抵死缠绵的时光。在瑶池的宫殿中,他们共度了三天,这三天里,他们的感情迅速升温。然而,周穆公终究眷恋人间,面对王母娘娘的深情挽留,他以人间帝王的使命为由搪塞,承诺治理好百姓后再来与王母娘娘相会,共修仙道。王母娘娘信以为真,答应等他三年。但周穆公回去后,却未能履行诺言。王母娘娘等不及了,便抛下女神的自尊来到大周国。周穆公在宫廷中盛宴招待了她,却只字不提修仙之事。自觉感情受到伤害的王母娘娘率众女仙回到昆仑,从此郁郁寡欢。
文化内涵的体现
从道教文化来看,王母娘娘在道教中地位特殊,为女仙之宗,掌管女仙名籍,与东王公共理二气,育养天地,陶钧万物。她是道教神仙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承载着传道授经的重要职能。在《清静经》中,王母娘娘作为说经者,这部经文在道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其在道教文化中的重要性。从母系氏族文化方面来说,王母娘娘的原始形象可能是母系部落首领,她代表着母系氏族时期女性的权力和地位。在远古时代,人类流行走婚制度,女子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只知其母,不知乃父。王母娘娘作为母系氏族的代表,她的存在反映了那个时期女性在生育、抚养后代以及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王母娘娘的形象演变也体现了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的历史进程。
历史上的广泛影响
王母娘娘的传说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最早见于《山海经》,为西王母,其形象半人半兽,职掌瘟疫、刑罚。随着时间的推移,王母娘娘的形象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不断演变。《竹书纪年》记载王母曾两次降临周穆王;《汉武帝内传》中王母降临,赐予汉武帝仙桃和玉环;《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曾与西王母宴饮。这些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王母娘娘的形象,也使得她的传说在历史长河中广泛流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