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如何一步步恢复沙俄版图?苏联:东方战线策略高明

俄罗斯人对于土地的执着程度,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他们不仅要拥有土地,还要确保自己的土地是连续的一整块。典型的例子就是西伯利亚铁路,这条铁路从莫斯科一直延伸到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长达到9288公里,几乎接近1万公里。

在沙俄的鼎盛时期,其控制的领土面积高达2288万平方公里。这其中,中亚地区贡献了400多万平方公里,清朝则贡献了约200万平方公里。

然而到了1917年,沙俄政权崩溃,苏维埃俄国接替了沙俄的位置。在1919年之前,苏维埃俄国甚至无法维持俄国的核心地区稳定,甚至在远东地区允许成立了所谓的远东共和国。

随着苏联军队在战场上表现越来越强劲,苏联不仅重建了俄国的核心领土,还计划恢复沙俄在其鼎盛时期的领土范围。那么,在二战前,苏联是如何逐步恢复沙俄的领土的呢?在所谓的东方战线上,苏联又取得了哪些领土呢?

1939年9月,苏联与德国共同瓜分了波兰。

德国迅速侵占波兰的事件,对于熟悉二战历史的人来说应该是众所周知的。二战的东方战场开始的时间有两个说法,一种是从1937年7月7日开始,另一种认为是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这两个日期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了。然而,欧洲战场的开端则是1939年9月1日。

这一天,德国军队迅速袭击波兰。

在这之前,二战的欧洲战场已经有了若干风吹草动:

1935年10月,意大利侵略了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西班牙爆发内战。

1938年3月,德国在未动用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吞并了奥地利。

1938年9月,德国通过《慕尼黑协定》,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

1939年3月,德国完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

俗话说,雪崩之前,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显然,二战欧洲战场的激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早期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让德国和意大利的野心得以逐步扩大。

尤其是在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之后,英法两国依旧未采取有效措施,这无疑在变相地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至于苏联,虽然在二战后期与德国为敌,但在此之前,苏联并没有阻止德国的行为,反而参与了一些分赃的行动,其中瓜分波兰就是一例。

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这次英法联军终于不能再忍受,二战欧洲战场的序幕就此拉开。那么这时候的苏联是什么态度呢?

原来在1939年8月,德国已与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是德国避免双线作战的策略,同时两国也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协议。

结果德军突然发起攻击,苏联有些措手不及。为了争取最大利益,苏联也在9月17日开始侵入波兰,他们的借口是:需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

德国和苏联这两个强国联手一举,波兰迅速灭亡。

实际上,波兰在18世纪末就经历了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的三次瓜分,直接被分割殆尽。那时沙俄占据了最多的领土,约46万平方公里。

因此,波兰长期受到沙俄的影响。直到1921年,因为一战的爆发,沙俄、德意志第二帝国、奥匈帝国相继覆灭,波兰才再次恢复独立。

二战后波兰灭国,分赃的场面随之展开,苏联从波兰获得了大约19.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同时,他们还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让德军继续向中欧、西欧进攻,而北欧、东欧则由苏联负责。

1939年11月,苏联占领了芬兰的部分领土。

芬兰的建国历史并不长,也与沙俄的覆灭有关。

芬兰最初是瑞典王国的一部分,但在1721年,沙俄在大北方战争中击败瑞典王国,赢得了波罗的海沿岸的部分地区之后,这种局面开始发生变化。

因为沙俄在波罗的海沿岸建立了圣彼得堡,并将都城迁移到这里,所以他们非常担心邻近的瑞典王国可能会偷袭圣彼得堡。

为了保证都城的安全,沙俄在1809年发动了芬兰战争,强行将芬兰变成了瑞典和沙俄之间的缓冲区。芬兰因此成立了芬兰大公国。

虽然表面上是缓冲区,实际上芬兰是与沙俄保持紧密联系,只是拥有了较高的自治权而已。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外蒙古的例子中看得非常清楚。

但是到了19世纪末,沙俄开始强行推广俄罗斯文化,取缔芬兰的本土文化,这引起了芬

兰人的强烈不满。由此,两者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

1917年沙俄覆灭后,芬兰才有了建立独立国家的机会。

苏联继承了沙俄的遗产后,自然希望将芬兰重新纳入自己的领土范围。为此,在1939年11月底,也就是闪击波兰两个月后,苏军开始对芬兰发动攻击。

苏军以45万大军(后增至120万)进入芬兰后,在芬兰迅速建立了代理人团体。但出乎意料的是,芬兰人比俄国人更能忍受严寒。而且这里是芬兰人的主场,因此苏军在这里并没有取得任何优势。

因此,在一场苏芬战争中,苏联以4倍兵力的损失,才迫使芬兰签订了不平等条约,从芬兰割走了包括卡累利阿在内的4.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芬兰的战略要地几乎都被割让给了苏联,这使得芬兰几乎完全暴露在苏军的威胁之下。苏军如果不高兴的话,随时可能消灭芬兰。

由于苏军伤亡达到37万人,而芬兰的伤亡仅为10万左右,这让德军看到了苏军的脆弱,为后来的苏德矛盾埋下了伏笔。

1940年8月,苏联占领了波罗的海三国。

波罗的海三国,指的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在1721年大北方战争结束后,沙俄从瑞典王国手中夺取了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领土。

到了18世纪末,经过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三次瓜分波兰后,立陶宛也被划入了沙俄的势力范围。

因此,这三个国家在沙俄时期其实已经并入了沙俄。但由于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不愿意被俄罗斯文化同化,因此一直显得格格不入。

1917年沙俄覆灭后,这三个国家相继获得了独立的机会,但差一点就被并入苏联。最终还是在1920年先后宣布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

按理说,从1920年到1940年,这三个国家都是独立的国家。

但二战的爆发让苏联看到了恢复老领土的机会,于是在1940年6月,他们召集这三个国家的代表,告知他们苏军必须拥有自由进出这三个国家的特权!

波罗的海三国当然知道自己无法抵抗苏联的军事力量。实际上,苏联这样做只是为了找到一个出兵的借口而已,因此他们在1940年8月决定出兵,迫使这三个国家以加盟共和国的身份加入苏联。

这样一来,苏联再次掌握了波罗的海沿岸广阔的土地,这与当年沙俄在这一地区的领土基本相当。苏联因此感到非常满意,认为在二战中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希特勒这个伙伴非常给力。

1940年6月,苏联入侵罗马尼亚。

沙俄长期以来一直梦想能够控制巴尔干半岛,为此与奥斯曼土耳其进行了200多年的俄土战争。每当沙俄试图介入巴尔干半岛时,英国和法国总会出面干预,让沙俄感到非常烦恼。

不过,在沙俄的支持下,巴尔干半岛上出现了一些以民族为单位的小国家,如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

1917年沙俄还没有来得及让这些国家通过全民公决加入沙俄,沙俄自己就在一战中崩溃了。苏联接管权力后,自然希望完成先辈的遗愿,二战为此提供了机会。

当时英国和法国已经在与德国交战,无暇顾及巴尔干半岛的局势,因此苏军也开始进军这片领土。

当时与苏联接壤的是罗马尼亚,苏联直接要求罗马尼亚将比萨拉比亚地区归还,罗马尼亚代表强烈反对,并询问了邻国德国的意见。结果德国对此没有明确反对,显然是默认了苏联的行动。

无奈之下,罗马尼亚只好屈服,失去了城市和领土,苏联随后将比萨拉比亚的大部分地区与德左地区合并,建立了摩尔达维亚,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因此,到了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之前,不仅德国控制了欧洲的大片领土,苏联也占领了东欧、北欧和东南欧的部分地区,大获全胜。在东方战线上,他们几乎是无往不利。

苏联的影响力,远超过了沙俄。

单从国土面积来看,沙俄的巅峰时期是2288万平方公里,而苏联是2240万平方公里。但苏联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超沙俄。不用说其他,光是华约组织的成立,就远比沙俄的任何政策高明许多倍,确实是后来居上。

关于东方战线,苏联占领的这些领土,他们声称是为了防御德国的侵略。但等到二战结束后,他们并没有归还这些领土。

此外,在1941年纳粹德国突袭苏联之前,苏联与日本曾经暗中达成了一项协议,即苏联承认由日本控制的伪满洲国的合法性,反之日本也确认了苏联支配下的蒙古国的合法性。实际上,伪满洲国和蒙古国本属中国领土,却被苏联和日本强行划分出去。

蒙古国的面积约为156万平方公里,表面上看似独立,但实际上苏联军队常驻其境内,实质上是苏联的一个殖民地。二战结束后,中国虽然收复了伪满洲国的东北地区,但外蒙古至今未能归回。#深度好文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