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健康 | 喝好两杯茶,吃火锅不积滞不上火

随着冷空气的南下,广东的天气逐渐转冷,人们纷纷寻找能够温暖身心的美食。火锅,这一传统而美味的选择,成为许多家庭和朋友聚餐的首选。热气腾腾的火锅不仅带来了温暖,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然而,吃火锅也需要注意健康,避免饮食积滞,尤其是麻辣火锅可能会对胃部造成刺激。那么,在享受火锅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呢?今天,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来跟我们说说这个话题。

01

吃火锅,火锅热闹又暖心

在广东,火锅不仅仅是一种饮食方式,更是一种社交活动。亲朋好友围坐在一起,分享着各自喜爱的食材,聊着天,谈着地,火锅的热气腾腾中洋溢着欢声笑语。尤其是当冷空气来袭,一锅热腾腾的火锅更是让人倍感温暖。无论是潮汕牛肉火锅的鲜嫩,还是猪肚鸡火锅的浓郁,抑或是清水火锅的原汁原味,每一种火锅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

中医认为,冬主寒,寒则百病生,火锅热气腾腾,少不了牛肉、肥羊等暖身补身的主打食材,更有火辣的口味可供选择,对于驱寒很有帮助,一来可以散去外感的寒气,二来可以温补身体甚至驱除陈年老寒。而且涮火锅一般食材众多,营养也比较丰富,不失为冬日的一种养生之举。

02

吃火锅容易积滞?

火锅最让人过瘾的就是它那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食材了,看得人直流口水,特别想大吃一顿。这些食材呢,都被切得小小的,方便我们在火锅里涮来涮去,吃起来也方便。可就是因为它们小,我们吃的时候不容易觉得饱,总是一口接一口,聊着天,吃着火锅,时间就这么飞快地过去了。在这样的聚会里,大家又开心又放松,一边享受着热腾腾的美食,一边和朋友们聊着天,结果往往是不知不觉就吃多了,等到吃完才发现,哎呀,肚子已经撑得圆圆的啦!

为了避免吃火锅后肚子不舒服、消化不良,这里有几个简单实用的小妙招:

合理搭配食材:在选择火锅食材时,要注意多样化,避免单一食材导致的营养偏颇。蔬菜、肉类、豆制品等多样化食材能够平衡营养,减少肠胃负担。例如,卷心菜、菠菜等绿叶蔬菜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消化;而牛肉、羊肉等肉类则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适量饮水:吃火锅时,适量饮水有助于消化,减轻肠胃负担。

选择养胃食物:在火锅后,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清脂和养胃的食物。如苹果、火龙果等水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减少油腻感;小米粥、山药等温和食物,可滋养胃黏膜,减轻火锅的刺激。

推荐茶饮

陈皮大麦茶

材料:陈皮3 克,大麦茶适量。(1 人份)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消滞解腻。

大麦茶是将大麦炒制后再经过沸煮而成,喝过大麦茶的朋友想必都知道这道茶饮麦香味十足,口感非常醇厚,口味辨别度很高,它是日韩国家喻户晓甚至常备的茶饮,现在国内很多餐馆也开始流行大麦茶。大麦茶和红茶类似,也是性味甘温的茶,喝大麦茶能开胃、助消化、去油腻,有防治三高的功效,陈皮能开胃化痰行气,涮火锅时喝上一杯陈皮大麦茶是很解腻的,可以给爱美的食友分担一些肥胖的烦恼。

03

吃麻辣火锅伤胃还上火?

辛辣的食物可以帮助驱寒,还有助于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起到暖胃的效果,对于寒湿体质,吃点辣椒会使整个身体暖和,甚至会出汗排湿。所以说,虚寒或寒湿患者可以适当地食用辛辣。

然而,麻辣火锅中的辣椒和麻椒可能对胃部造成刺激,导致胃部不适,尤其是体热人群,吃了麻辣火锅容易上火,那怎么办?对于喜欢吃麻辣火锅的人来说,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应对:

适量食用: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的麻辣火锅,以免对胃部造成过大的负担。

搭配清淡饮品:在食用麻辣火锅时,可以搭配一些清淡的饮品,如绿茶或菊花茶,以中和辣味,舒缓胃部不适。

选择温和食材:在麻辣火锅中,可以选择一些温和的食材,如蔬菜、豆制品等,以减少对胃部的刺激。

饭前饭后喝点奶:在食用麻辣火锅前后,可以喝一杯酸奶或温牛奶,以保护胃肠黏膜,护理肠胃。因为奶制品中富含酪蛋白、脂肪和淀粉,可以把辣椒素重重包围,打包一起带走,缓解感官辣味的同时,还能保护胃肠道少受火辣酷刑。

推荐茶饮

双花茶

材料:金银花10 克,菊花10 克。(1 人份)

做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

金银花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菊花性微寒,味甘、苦,归肺、肝经,有疏风解表、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二者同用能清热解毒泻火,适合湿热体质吃辣后要下火的人食用。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特需门诊)

周五上午 (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特需门诊 )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岭南梁氏脾胃病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 张靓雯

审核校对: 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