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云南讲武堂和从这里走出来的将星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被打得体无完肤的大清国痛定思痛,决定编练新军加强武备,并为培养与新军相适应的军官而要求各省督府都设立一处讲武堂。风云一时的云南讲武堂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最初云南省政府于1899年成立了陆军武备学堂,这就是云南讲武堂的前身,到了1909年,由云贵总督沈秉经筹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招生开学,云南才真正开始了新式军官的培养和教育。该校一经成立,便紧追世界先进水平,聘请了许多见识多广、富有经验、毕业于国内各武备学堂和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毕业生前来任教,其中不乏如蔡锷这样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的著名军人,整个学校开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四个学科,是当时在全国与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沈阳东北讲武堂齐名的三大讲武堂之一。

助力“辛亥”、滇军主干

云南讲武堂创建以后,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和教学机制,聘用的教官也大都是从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有识之士,他们思想进步,教学内容先进,不仅摒弃了旧讲武堂的课纲,编制了新的教材课纲,还添置了先进教学设备,引进了新的教学方法,使整个学校焕然一新,他们既在专业知识方面严格要求学生,而且,还向学生们传播了许多民主革命的进步思想,因此,该校不仅在军事上培养出了一支能够御敌作战的军队,也在思想上为推翻封建帝制准备了掘墓人。

1911年10月,腐朽堕落的满清政府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辛亥革命”在湖北武昌首先爆发,并以燎原之势很快得到了全国多数省份的积极响应。消息传到云南,革命党人蔡锷、李根源等决定在云南昆明发动起义,策应武昌起义,他们以讲武堂学生为骨干,组成以蔡锷为首的起义军,在10月30日晚向云南总督署等衙署发起了进攻,因为这天恰逢重阳节,所以又称“重九起义”。训练有素的学生军以凌厉的攻势,仅用10多个小时便成功占领了昆明,起义军随即通电全国,宣布成立中华军都督府以替代满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重九起义”的圆满成功,极大促进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扩大与发展,为辛亥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辛亥革命胜利以后,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在他的主持下,云南陆军讲武堂改称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并以讲武学校师生为骨干成立了滇军,这支崭新的滇军部队在随后波诡云谲的“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中都作战英勇,立场鲜明,一度在战场上取得了对北洋军阀的绝对优势,甚至发展成了当时滇、黔、川、桂、粤诸省之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而这支部队的绝大多数军官则都出自云南讲武堂。

广州黄埔军校初创之时,由于师资匮乏,孙中山先生曾力邀云南讲武学校伸手援建,云南讲武堂则毫不犹豫向黄埔军校派出了后来著名的叶剑英、王柏龄等一批优秀教师前往任教,并担当起了黄埔军校步、骑、炮、工四大兵种教研室的科长,随后还派出一些带队教官帮助进行训练,可见当时的云南讲武堂实力有多强。

云南讲武堂培养的学生一批一批补充到滇军之中,在滇军之中开枝散叶,变成了这支军队的中坚力量,直到“大革命”失败以后的1928年,蒋介石为了削弱各地方武装的军事力量,下令全国各省停办军官学校,云南讲武堂才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才辈出,桃李遍地

云南讲武堂自创建之日起直到1928年结束,经过19年的风云变幻、岁月沧桑,先后培养了9000余名毕业生,走出了许多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政人才,甚至还有许多外国学员在此毕业后回到自己的国家也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他们有的成为推翻满清帝制的先锋,有的成为北伐战争的骁将、有的成为抗日战场上的民族英雄、有的成为了新生共和国的元帅,也有的学成回到自己的祖国以后成为了搅动政局、执掌兵权的风云人物。

在云南讲武堂任过教官的著名人物有:

李根源:民国上将,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1909年受邀回国到云南讲武堂任教,不久即出任总办(校长),他力邀蔡锷等一批留日学生到讲武堂任教,并推荐蔡锷担任新军37旅旅长。参与领导了“重九”起义,后曾出任过民国的陕西省省长、反北洋政府的粤滇军总司令、抗战时期的国民政府云贵监察使,新中国成立后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以86岁高龄病逝于北京。

唐继尧:民国上将,1904年日本公费留学生,就读于日本士官学校,和阎锡山是同学,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09年毕业回国,受邀在云南讲武堂任教并加入新军,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军阀混战,出任过云南督军兼省长,靖国军总司令,建国联军总司令等职,是民国初期的风云人物,北伐战争时期与军阀孙传芳、吴佩孚相勾结,走向革命对立面,被逼下野,44岁时病逝于云南。

李烈钧:李烈钧,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1904年公派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在日本结识黄兴等革命党人,并得到过孙中山先生的接见,1907年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回国,先在江西新军中任营长,后到云南讲武堂任教官,“辛亥革命”时他在起义胜利后的江西九江军政府任总参谋长,后曾先后担任安徽都督、江西都督,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李烈钧与唐继尧、蔡锷共举护国大旗,率先在云南组成“护国军”维护共和国体,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出兵两广,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直至袁世凯毙命。1917年追随孙中山“护法”,出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府参谋总长,历尽两次失败磨难。1924年向孙中山力荐蒋介石出任黄埔军校校长,北伐期间曾短暂出任江西省主席,也曾指挥部队在南京附近打败孙传芳的北洋军,抗战时期力主抗战,送五子从戎,还提倡团结抗战。1946年病逝于重庆,享年64岁。?

王柏龄: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早年曾与蒋介石同为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学员,并一起被选送到日本军校留学。先在振武学校进行进入日本士官学校的预备学习,并加入同盟会,毕业后入日本军队实习并在中途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13年重返日本进入士官学校完成学业并于1916年回国,不久进入云南讲武堂任教育长,在云南讲武堂担负教务职责近7年,积累了丰富的军校办学经验。。1923年赴广州参与广东黄埔军校筹备工作,军校创立后出任学校教授部主任,党军第二团团长、军校参谋长、教导师师长、北伐军总预备队指挥官等职,曾在北伐军中与何应钦齐名,后因故离开军职出任江苏省建设厅长,1942年因病在成都去逝,只活了54岁。

何应钦: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1909年到日本振武学堂留学,是蒋介石的学弟,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1911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受邀出任云南讲武堂教育长,1924年到黄埔军校先后担任少将总教官、教导团一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第一军军长、黄埔军校教育长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曾得到蒋介石长期重用,担任了14年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抗战期间曾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并在中国远征军第二次入缅作战时参与作战指挥。1945年9月9日,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日本向我国投降的受降仪式,1949年随蒋介石逃往台湾,晚年清冷,1987年故于台北,年98岁。

讲武堂共产党方面的优秀学员:

朱德: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是云南讲武堂的首批学员之一,毕业后在滇军中服役,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官至滇军旅长。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参加了南昌起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是工农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总司令,1955年得授元帅军衔;

叶剑英:1917年考入云南讲武堂,毕业后投身反对北洋军阀追求民主共和的革命斗争之中,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他曾受邀出任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北伐期间还曾出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军参谋长。“四一二”政变以后,他通电反蒋,并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逆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从苏联学习回国后,进入中央苏区开始担任军委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长征,抗战时期任八路军参谋长,1948年出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委,北京解放后他担任共产党首任北京市长。建国后一直在高级领导岗位工作,历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全国人大委员长,1955年得授元帅军衔。

周保中:云南白族,读过初中,15岁从军,21岁以中尉连长职入云南讲武堂工兵科,1924年毕业后先入滇军服役,后辗转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并加入共产党升任团长,1928年11月赴莫斯科学习,“九一八”东北沦陷后回国投入东北抗战之中,在白山黑水、冰天雪地之间与东北抗联的战友们一起坚持与日本侵略者周旋15年,抗战后期,他率部随苏军返回东北,为我党争夺东北打下了坚实基础,其后,配合我党进军东北的部队在广袤的东北大地纵横驰骋,建立了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东北解放后,他随四野南下回到家乡云南,建国后担任过云南省政府副主席,云南大学校长、西南政法学院院长等职。由于身体原因,1964年在北京去世。

陈奇函:江西人氏,191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分校,毕业后入赣军服役官至营长,为反对北洋军阀投身孙中山领导的广东革命政府,并在黄埔军校成立后出任教官,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作战,曾任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还在徐海东的15军团担任过参谋长,抗战时期多在军校工作,最高时曾任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时期随部进入东北,参与东北根据地和东北野战军的建设,曾任东北军区参谋长,解放战争后期,随军南下,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建国后曾任江西省政协主席,后来进京先后在解放军军事法院和最高人民法任院长、副院长等职,1955年授上将军衔,1981年去世,享年84岁

曾泽生:云南人,1923年入云南讲武堂学习,由于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被派往黄埔军校任训练教官(区队长),1929年回滇在省主席龙云手下供职,官至滇军副团长,抗战时期率部开赴抗日前线,参加过台儿庄战役,并在反侵略战争中逐渐被提升为60军长,解放战争中他率60军在长春起义加入解放军,整编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军长,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率50军奉命出国作战,并在战场上表现不凡,取得了占领汉城和汉江防御战等战斗的胜利。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1年因病去世,享年71岁。

国民党方面的优秀学员

朱培德:云南人,19岁入云南新军武备学堂,21岁并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范石生等同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学员,他思想活跃,接受推翻满清帝制的主张,并于1910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时,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他追随蔡锷参加了策应“武昌起义”的“重九起义,参与了夺取昆明满清政权的的战斗”,1914年他正式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开始了自己在滇军的军事生涯,先后参加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并在反对复辟帝制和对北洋军阀的战斗中逐渐被提升为旅长、师长,率滇军驻扎广东,任驻粤滇军总司令。随后追随孙中山讨伐陈炯明,北征北洋军,1926年7月北伐战争再次打响,他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为北伐军克湖南、攻江西立下汗马功劳,东北沦陷以后坚决主张抗战,并积极为抗战做准备,最高军职曾任军事委员会代理参谋长,陆军一级上将,1937年初因医疗事故去逝,年仅四十九岁。

范石生:云南人,和其他民国初年著名的军人相比,他是个特殊的存在,小的时候除读书以外他还和家中长辈学习过中医,1903年他还考中了秀才,继学习八股文以后,他又考入新式学校云南优级师范,并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并加入了同盟会,毕业后他曾担任过高等小学校长,应该说他应该是个老师或医生,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偶然的机会,经朋友介绍他给在云南新军任职的蔡锷当了文书,从此改变了人生道路。1909年他考入云南讲武堂一期,是朱德的结拜兄弟,毕业后在滇军服役,参加了“重九起义”、“护国战争”逐渐升任团长、师参谋长。1921年开始追随孙中山革命,随滇军入广东升任滇军第三师师长,不久继任第二军军长,得授陆军上将。他率部参加了北伐战争,由于与蒋介石在讨伐陈炯明时就不和,所以一直受蒋的排挤。“四一二清党”时,范石生并不赞同,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余部经广东转战到湘南时,因衣食无着便躲进了在湘南驻防的范石生部,既使用他的部队番号他还为朱德部提供了被服装备,使起义部队得到了休养生息,从而随后发动了湘南起义。范石生的这次义举看上去是对朱德“兄弟情深”,实际上是对中国革命在危急时刻的力挽狂澜,也正是因为如此,蒋介石对他越来越不信任,最后他不得不于1932年辞去军职,以行医卫生,不过即使这样,他还是没有逃出魔掌,1939年在昆明街头去行医的路上被刺杀,年仅52岁。

盛世才:辽宁人,早年留学日本,五四运动期间回国,投笔从戎立志武力改变中国,遂于广东韶关进云南讲武学校分校学习军事,毕业后回东北追随郭松龄,得到重用后再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1933年在新疆“平乱”过程中攫取新疆政权,称“新疆王”统治新疆11年,在苏联、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等各种势力中间周旋,受陆军上将军衔,1949年逃往台湾,1970年故于台北,年75岁。

龙云:云南彝族人,少时厌文喜武,练就一身武功,1911年加入滇军吃粮当兵,1912年被保送云南讲武堂学习,在校期间在昆明擂台上打败了一名猖狂的法国拳师,提振了国民士气,也给自己闯出了威名,毕业后入滇军服役,长期在唐继尧麾下任职,在军阀混战中逐渐升任滇军军长、国民政府云南省政府主席,抗战时期派20万滇军出滇抗战,并主持民力修建抗日大动脉滇缅公路,得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1945年被蒋介石剥夺云南控制权,先后主政云南17年,号称“云南王”。解放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为推动云南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建国后先后在西南军政委员会和全国政协担任要职,1962年故于北京,年78岁。

卢汉:云南彝族人,因为与龙云是亲属关系,十几岁就开始跟着龙云外出闯荡,并于辛亥年间加入滇军服役,1912年被保送云南讲武堂学习,学成后随滇军东征西杀,南征北战,并追随着唐继尧、龙云参加了“护国战争”,以及随后在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发生的混战,同时,他也在战争中逐渐被提升为师长。龙云主政云南后,他不仅在军中拥有兵权,而且还被任命为云南财政厅厅长。抗战时期,他担任由滇军整编而来的60军出滇抗战,先后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场参加了台儿庄战役、武汉保卫战等战役,且经过苦战重创日军,抗战后期,他升任30军团军团长、驻中越边境滇南边区中国军队总司令等职,获授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军衔。抗战胜利后他奉命率部进入越南接受日军投降,这是他一生中的高光时刻,被永远载入史册。回国后他替代龙云出任云南省政府主席,成了最后一任“云南王”。解放战争后期,他率部起义,使云南民众免于战争之苦。解放后曾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任、国家体委副主任等职,1974年病故,年79岁。

国外学员中的优秀学员

崔庸键:1922年由朝鲜平安北道逃亡到中国,22岁的他立志要学习军事与日本殖民者进行抗争,于是,他于1922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并在那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和训练,最后以优异的成绩于1925年毕业。而且还被学校选派到黄埔军校担任训练教官。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崔庸键转赴东北加入东北抗联,并在天寒地冻的东北高山密林间坚持抗战,是东北抗联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他与周保中、金日成等一起退入苏联境内后,担任了东北抗日教导旅(88旅)的参谋长,并于1945年随苏军一起横扫日本关东军返回朝鲜,朝鲜建国后他成了金日成的得力助手,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次帅军衔,是仅列金日成之后的朝鲜领导人。他于1976年去世,享年76岁。

吴海秋:越南人,1922年考入云南讲武堂,1924年毕业,1926年曾在黄埔军校任训练教官并参加了北伐战争,他与胡志明一起长期从事反抗法国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的斗争,1927年回国组织游击队,开始武装斗争。二战时期日本占领越南,他又扛起了抗日的旗帜,担任越南革命同盟会主席,日本投降后曾任越南临时政府主席。可惜他1946年便英年早逝,年仅46岁。

无奈温:缅甸华人,祖籍广东梅县,父亲是缅甸名门望族之子,他从小就开始学习文化知识,并接受了民族主义思想教育,当时的缅甸属于英国殖民地,青年时期,无奈温由于参加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而遭到缉拿,被迫流亡中国,流亡期间曾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毕业回国后,他创建了缅甸独立军,并作为独立军的最高领导者领到独立军长期坚持反对殖民统治的斗争,二战结束以后,缅甸获得了独立,无奈温也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赢得了缅甸人民的信任,从1962年起开始执掌缅甸最高权力,直到1988年才结束,长达26年,值得一提的是,在他执政期间,他与中国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共同建立了中缅两国之间良好的睦邻关系,并在国际上相互支持,也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2002年他于家中去逝,享年91岁。

李范奭:朝鲜人,朝鲜王朝世宗的后裔,出生在1900年,正值日本帝国占领朝鲜不久之时,从小就接受复国思想教育,15岁时逃亡中国,得唐继尧引荐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并以优异成绩于1919年毕业,毕业后到东北在沈阳新兴武官学校任教官,重点培养朝鲜籍青年,为恢复朝鲜独立储备力量,在漫长的流亡日子里,他和其他流亡同胞一起组建了韩国光复军,坚持在中国东北袭扰日军,二战结束以后他回到朝鲜,并在南朝鲜政府担任第一届内阁总理兼国防部长。1971年在汉城去世,年71岁。

上述这些从云南陆军讲武堂走出来的风云人物,尽管政治立场不同,人生经历及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都是出色的军人,通过这一点,也足可以证明,云南讲武堂确实是一所货真价实的、教学质量过硬的著名军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