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著快速入门!戴建业30年精研只为讲解《世说新语》!

1

有一位教授,他的讲课视频在全网播放了数亿次,点赞超过了千万,就连《人民日报》也曾刊发专门的文章盛赞:红得有理!

这位“网红教授”就是戴建业老师,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

戴建业教授讲课风趣幽默,被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评为首届“最受欢迎导师”第一名,更是被广大网友誉为“国民教授”。

戴建业教授自己却说,“我写的比我讲的更有趣!此言不虚。

点击图片下单

读过戴教授的《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你就会体会到他优美的文笔,机智的文风,渊博的学识,还有求实求真的治学风格和人生态度。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编著的一部“志人小说”,它记录了东汉后期至东晋末年知识分子的言行逸闻,共计1200多条。

这部作品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而是一种古代文体,其内容多来源于稗官野史、传闻趣谈等非官方史料。

戴教授的《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选取了《世说新语》中的120余篇,采用随笔小品的形式,对每篇文章进行了释义解析,并结合现代生活进行了评论和思考,使得这部古典文学作品变得易读、有识、有趣、有用。

《世说新语》主要记载东汉后期至东晋末年的知识分子的言行逸闻,一共1200 多条,写作素材主要来源于“杂采群书”——稗官野史、传闻趣谈、人物杂记等等,而不是被官方“盖戳”的史料。

“事实上,它是一部优美的历史笔记,与其说它是一种小说文体,还不如说它是一本小品随笔”。《世说新语》一经面世,就成了名著经典,备受古今中外名家的推崇,是很多文人手不释卷的“枕边书”。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就曾要求儿子精读《世说新语》,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也称《世说新语》伴随了自己一生。

《世说新语》甚至是很多日本文人的“最爱之书”。

比如,近代日本大作家大沼枕山就说,“一种风流吾最爱,六朝人物晚唐诗。”这个“六朝人物”,就是《世说新语》里描绘的魏晋时代的士人。

《世说新语》的精彩,名家们有目共睹,对普通人来说,阅读门槛有点高,也是不言而喻的。只文言文晦涩难懂这一条,就把很多人挡在了门外。

幸好有了这本《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戴教授选取了《世说新语》中的120 余篇,采用了随笔小品的写作方法,针对这每一篇文章,既有对原文的释义解析,又有结合现代生活的评论和思考,真正做到了易读、有识、有趣、有用。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这本书最大的3 个特点是——

第一,简单易懂,普通读者特别容易读下去;

第二,选材丰富,有助于读者从多个侧面理解“魏晋风度”;

第三,评论独到深刻,对读者的心智有积极而深远的启发意义。

点击图片下单

2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非常“好读”,体现在3 个方面,有文字释义,有背景解读,还有结合现实生活的思考点拨。

比如,第二章的第一篇“宁做我”,原文选自《世说新语·品藻》——

“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虽然这几句话比较浅显易懂,但是,戴老师还是为读者把文言文翻译成了白话文——

桓温与殷浩年轻时齐名,他们一直就互相不买账,一直暗中互相较量。

有一次桓温问殷浩说:“你觉得自己比我怎么样?”殷浩巧妙地回答说:“我与我相处得很久了,我还是宁肯做我自己。”

戴建业也对这个小故事的背景解读包括了人物详情、人物关系以及人物所处的时代特点。

桓公即桓温,东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

殷侯即殷浩,精通玄理,擅长辩论,朝廷上下都认为他的才能足以做丞相。

桓温能量大,野心更大,他曾多次称,自己的人生座右铭就是,纵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恒温晚年独揽朝政,又手握兵权。东晋的君臣就拼命地抬举殷浩,来制衡桓温。这也让他们二人的敌对越来越深。

这则“宁做我”的小文章,记载的就是桓温和殷浩年轻时候的一次对话。

最妙的是,戴老师对“宁做我”这个回答的评论,他说,这既是一份内敛的自信,更是一种成熟的人性。

这份自信的内敛体现在,既充分肯定了自我,又没有贬损对手,谦和礼貌中又透着豪情和底气。

“宁做我”是一种成熟的人性,是因为这既不是无原则的自恋,也不是吵架时的情绪宣泄,而是一份“知人”并且“自知”的睿智。

最后,戴老师也鼓励我们,在“扮演”好自己每一个“社会角色”的同时,也要努力保留一份真诚,一份自信,去做一个“真我”。

一则不足百字的文言文,经过戴老师的这番解释和分析后,我们读起来就更顺畅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收获,他以幽默机智的文风,对人性的解读、人生智慧的分享、写作手法的总结,都让人回味无穷。例如,在“郗公三反”的故事中,戴教授深刻分析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让人在笑声中反思。

点击图片下单

3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共有22 章,为读者呈现了“魏晋风度”的多个层面:名士们令人叹服的才华和机敏,他们放诞不羁背后的率真,他们的幽默,他们的深情……

谈及魏晋士人的卓越才华,顾恺之的画作、王羲之及其子王献之、王徽之的书法无疑是其中的璀璨明珠。

此外,才女谢道韫在大雪中的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更是流传千古的绝妙佳句,展现了她的非凡才情。

而在《戴建业世说新语》第七章的首篇“名士风采”中,我们得以窥见更多魏晋知识分子的独特魅力。

该篇章生动描绘了名士们在洛水之畔欢聚一堂、畅谈哲学的场景——

裴頠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对名理进行深刻剖析,言辞流畅且逻辑严密;张华则就《史记》与《汉书》的异同优劣展开论述,口若悬河,引人入胜;王衍与王戎则就季子、张良等历史人物展开讨论,言辞玄妙,超凡脱俗。

参与此次聚会的乐广、裴頠、张华、王衍、王戎等人,均为西晋时期的社会精英和政治领袖。他们的话题广泛而深入,不仅体现了他们渊博的学识,更展现了魏晋士人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神风貌。

再观第八章第六篇“南北学风”,该文则通过几位文人的讨论,揭示了南方与北方治学风格的差异,这背后实则也反映了心理性格的不同。

众人纷纷发表见解后,高僧支道林以一句“北人看书,如显处视月;南人学问,如牖中窥日”惊艳四座。他运用巧妙的比喻,将复杂的问题阐述得清晰明了,将抽象的概念讲述得生动有趣。支道林敏锐的洞察力和精准的语言表达,令人由衷地钦佩。

除了才华横溢,魏晋名士们也以放诞不羁而闻名于世。比如,阮籍丧母期间喝酒吃肉,刘伶以“醉酒”为一生的事业。《戴建业世说新语》里,也收录了不少这样的故事。

通过戴老师的解读,我们就能更进一步地理解了,在那个社会动荡,新旧观念冲突的年代,这些知识分子看似“违背常理”的行为背后,是他们对自由和真诚的向往

在第一章第二篇的“默契笛音”中,记载了一段关于王羲之之子王徽之与“笛圣”桓子野之间的雅趣交往。

王徽之在前往京都的途中,将舟船泊于青溪渚畔。他早已耳闻桓子野的笛艺超凡脱俗,无奈两人素昧平生,无缘亲耳聆听那绕梁之音。

恰逢一日,桓子野驱车沿江而行,船中恰有识得子野的宾客,遂向王徽之指认。

王徽之即刻遣人登岸,向子野传达了这样的意愿:“久仰您笛艺绝伦,今日能否有幸一听?”

桓子野闻是王徽之相邀,当即下车取笛,于江边悠然吹奏,一连三曲,悠扬动听。曲终,他便驾车翩然离去。

自始至终,无论是吹笛的子野,还是听笛的徽之,二人皆未吐一言,仅以笛音交流。

若以世俗礼数衡量,此举似乎略显无礼,甚至有失敬之意。然而,从精神层面的高度审视,他们实为难得的知音。

徽之沉醉于笛音之中,子野则倾情吹奏,一曲终了,徽之无需多言赞美与感激,子野亦无需这些。他们之间,心有灵犀,一切情感皆蕴含于无言之中,这份情谊,纯净而真挚,动人心弦。

总之,魏晋时代的知识分子,挣脱了礼教的束缚,活得恣意而生动——

他们高兴了就开怀大笑,伤心了就放声痛哭,想朋友了,夜行百里也要去探访,遇见爱人了,就算是身份悬殊的侍女又如何,照样两人同骑一头驴,大摇大摆地穿过街市回家去……

4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最精彩的部分,是戴老师针对每则小品文的点评。

这些文字字字珠玑,或者是对人性的解读,或者是人生智慧的分享,或者是写作手法的总结,都令人回味无穷。

第三章第六章节“郗公三反”,聚焦于东晋时期,讲述了书法家兼朝廷重臣卞望之对另一位同样身兼二职的名臣郗鉴的独特评价。郗鉴与卞望之,作为志同道合的挚友,既相互仰慕又直言不讳,是名副其实的“诤友”。

卞望之指出,郗鉴性格中蕴含着三种看似矛盾的对立面:

他既刚正不阿,不屑于对上阿谀奉承,却又乐于接受下属的赞美;

他追求廉洁自律,却在个人利益面前显得计较;

他热爱学习,却又对他人学识抱有嫉妒之心。

在世俗眼光中,这类矛盾性格的人往往被简单贴上“虚伪小人”的标签。然而,戴老师却提出不同见解,认为郗鉴的“三反”并非虚伪或卑劣,而是人性复杂性的真实写照。人性本就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郗鉴的“一反”,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在正直与谄媚之间,人们往往难以抉择,却又渴望被认可。

“二反”,则是理智与情感的交锋。道德上的理智,往往难以抵挡情感上的诱惑,正如明知游戏无益,却仍忍不住沉迷其中。

至于“三反”,则是对容人之量的考验。人们往往能宽容弱者,却难以接纳强者,这既是人性的局限,也是成长的挑战。

在这段故事中,卞望之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仅敏锐地洞察了朋友的“三反”,更勇于直言不讳。这既是对朋友的深刻理解,也是正直与勇气的体现。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客观看待他人,尤其是指出其不足,实属不易。

我们常常因情感而偏颇,对喜爱之人盲目赞美,对厌恶之人全盘否定。而真正难能可贵的是,能够超越个人情感,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甚至在关键时刻,如郗超般,为国举贤,不计个人好恶。

戴老师以幽默风趣的笔触,探讨了这一深刻主题,令人在笑声中反思——这,便是最真实的人性。而拥有这样一位敢于直言的朋友,究竟是人生的幸运还是挑战?毕竟,谁又能保证自己心中没有几个“三反”的影子呢?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提及次数最多的写作技巧是“背面敷粉”。

背面敷粉法,是指不用全力对作品所描写的事物作正面刻画,而是着力去写与其特征相反或相对的其他事物,互相映衬对照,从而使这一事物的特征鲜明突出。

“背面敷粉”的写作技巧用在人物刻画上,往往能让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例如,在第四章的第六篇章“东床袒腹”中,叙述了一段郗鉴太傅前往王导丞相府邸物色女婿的轶事。

王丞相府上门生众多,当郗太傅的使者抵达时,王丞相便吩咐他前往门生居住的东厢,自由挑选合适的人选。

闻听太傅亲临挑选女婿,这些年轻才俊们顿时手忙脚乱,纷纷精心装扮,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更是倍加留意,力求展现出“贵族气质”。

然而,郗家的这位使者却是个观察入微之人,将这些年轻人的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尽收眼底。返回后,他详尽地向郗太傅汇报了所见所闻。

据他描述,众人之中唯有一人显得与众不同,他袒腹而卧于床上,仿佛对挑选之事浑然不觉,泰然自若。

郗太傅闻言,不禁拍手大笑,赞道:“此人正合我意!”

郗太傅果然独具慧眼,这位袒腹而卧的正是后世誉为“书圣”的王羲之。

全文虽未直接提及王羲之半个字,却处处流露出他的率真与不羁,这恰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神韵所在。

王羲之虽未现身,但其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正是“背面敷粉”技法的高妙之处。

戴老师鞭辟入里的评论贯穿全书始终,诙谐幽默中透着温情和深意。

关于做人,关于治学、关于交友,关于挑选伴侣、关于教育子女,关于沟通技巧,关于写作方法,关于艺术鉴赏……我们几乎都能在这本书里得到启示。

5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是戴教授30 年来阅读《世说新语》十多遍的心得和感悟。“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那么,读一读戴教授这部大作,大概抵得上数个“十年书”了。

戴教授说,多亏刘义庆留下了这本《世说新语》,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超然脱俗,什么叫高洁优雅,什么叫潇洒飘逸……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也幸亏有了戴建业教授,才让我们知道了,原来经典的文学作品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理论,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读得懂也用得上的好书。

通过戴教授的笔触,我们得以窥见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超然脱俗、高洁优雅和潇洒飘逸,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经典文学作品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每个人都能读懂并从中获益的宝贵财富。

戴建业教授的这部作品,无疑是对《世说新语》的一次现代解读,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典文学的魅力,更让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找到了共鸣和启示。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定价:68.00元

包邮折扣价:48.96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