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游戏创作生态,UGC+AI如何打开新时代大门?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影响不断加深,游戏产业也不例外。在最近举办的"AI技术赋能游戏美术:从想象到实现"论坛上,巨人网络AI实验室的领军人物丁超凡对未来游戏创作做出了鼓舞人心的展望:我们正步入一个创作权利平等与民主化的新纪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AI的进步与UGC(用户生产内容)的结合。

AI技术加速游戏制作的各个环节

进入2024年,AI工具的应用在游戏制作中的作用愈发显著。从角色创建到场景动画,以及游戏音效的生成,AI技术已渗透游戏制作的方方面面,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此外,巨人网络在论坛当天推出的"千影QianYing"有声游戏生成大模型,标志着有声可交互游戏视频生成技术的历史性飞跃。这一模型结合了游戏视频生成大模型YingGame和视频配音大模型YingSound,直观地展示了AI技术在游戏开发中的巨大潜力。

恺英网络也在此次论坛上展示了其最新的"形意"大模型,这一模型在动画和场景制作上取得了显著进展。AI的应用使得开发者能够通过一张图片快速生成角色并设定其动作(如"呼吸"、"攻击"和"行走"),大幅缩短了内容的制作周期。可以说,AI正逐步打破传统游戏开发的瓶颈,释放创作者的无限潜能。

玩家UGC能力的飞跃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AI的进步不仅是开发者的福音,也赋予了玩家前所未有的创作能力。如今,"UGC+AI"(用户生产内容与人工智能的结合)逐渐成为游戏厂商构建创作生态的重要策略,玩家们能够以更低的门槛制作自己的游戏内容。比如网易为旗下游戏《蛋仔派对》引入该模式,让更多玩家能够独立创作游戏内容,进而提升了游戏的互动性与趣味性。

AI与UGC的挑战与反思

当然,AI在为游戏创作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论与挑战。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资产生成方面的可控性不足,依然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巨人网络的YingSound模型尽管能够生成多种音效,部分效果的真实性仍待提升。而恺英网络的"形意"大模型在生成角色及其动作时,存在着AI对设计意图理解欠缺的风险,导致生成物虽然大体合适,却常常在细节上出现诸多问题。例如,AI绘制的轮子,虽然在外形上与真实轮子无异,内部的结构性感知却显得不足,这就凸显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矛盾。

AI在游戏行业的多元应用

尽管面临挑战,AI无疑在游戏行业内的应用前景广阔。三七互娱的副总裁王传鹏在另一场论坛上分享了AI在游戏出海方面的应用案例,强调AI如何帮助游戏公司更好地了解并融入当地市场文化。他提到,AI在2D图片生成方面效率提高了60%至80%,每周可产出35000张以上的图片。同时,AI在所有投放视频中的占比也超过了70%,展现出AI助力产业升级的巨大潜力。

结语

2024年注定是AI与UGC相结合的关键一年,游戏行业的未来在此重塑。尽管我们仍需面对诸多挑战,但毫无疑问的是,AI技术将推动游戏创作的变革。玩家与开发者将共同在这一生态中探索新的可能性,而唯一限制这一进程的,或许只剩下人类创作者的想象力。在这场游戏创作与AI结合的新时代里,玩家与厂商又将如何平衡生态,创建更加丰富的游戏体验,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探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阅读 ()
大家都在看
我来说两句
0人参与, 0条评论
登录并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