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第一高峰,珠峰不仅是地球之巅,更是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关键标尺。
人类有记载的第一次探索珠峰,发生于1921年。在不断尝试之后,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Edmund Hillary)和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Tenzing Norgay),于1953年首次从南坡登顶珠峰,由此拉开人类攀登珠峰新的帷幕。
珠穆朗玛峰 图源:网络
珠峰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商业化攀登时代,每年都会有许多登山者前往挑战。但绝大多数攀登都集中在春季登山季——即每年5月中旬到下旬。
因为,每年10月至次年3、4月是珠峰的风季,风力强劲且无遮挡。而6~9月,则是珠峰的雨季,多有雨雪交加或大风雪天气,不利于攀登。而处在风季和雨季交替期的5月,风雪较小、天气相对稳定,因而成为攀登珠峰的黄金窗口期。
但人类的勇气和探索精神从无止境。有一批无畏之士,偏要挑战极限,探索在冬季攀登珠峰,即便历经千难万险,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那么,冬季攀登珠峰的历史,始于何时?其过程,又经历何等困难?这些人,为何执着于此?
冬季攀登珠峰运动的开端
据国外专业媒体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已有12015人登顶珠峰,但其中仅15人在冬季登顶。
同样截至2023年年底,冬季攀登珠峰的尝试共34次,包括13次不使用辅助氧气的无氧攀登,但最终仅5次成功登顶;冬季登顶珠峰的15人中,仅1人是独自登顶,同样也仅1人是无氧登顶。
单看这些数据,便可知晓冬季攀登珠峰有多难。从1950年到1964年,人类登顶了全部14座海拔8000米及以上的山峰。但直到1973年,人类才在冬季攀登至7000米以上的山峰。
1973年2月13日,波兰人安杰伊·扎瓦达(Andrzej Zawada)和塔德乌什·彼得罗夫斯基(Tadeusz Piotrowski),登顶海拔7492米的诺沙克峰。诺沙克峰,位于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是全球第52高峰,也是兴都库什山脉的第2高峰。
1年后,安杰伊·扎瓦达率领一支冬季探险队,挑战海拔8516米的世界第4高峰——洛子峰。1974年12月25日,安杰伊·扎瓦达和队友扎加·海因里希(Zyga Heinrich)攀登至8250米处,然而一场即将逼近的风暴,迫使他们下撤。
虽然未能登顶,但他们在攀登洛子峰的过程中也顺势观察了珠峰地区的天气状况。于是,这些波兰人开始考虑申请在冬季攀登珠峰的许可证。不过,直到1979年11月,他们才拿到许可证。
新团队很快成型,仍由安杰伊·扎瓦达领衔,包含20名波兰登山者、夏尔巴向导彭巴·诺布(Pemba Norbu)和6名雇工。他们选择位于珠峰东南侧的经典线路——南坳-东南脊(South Col-Southeast Ridge route),后者因高海拔和复杂的地形而闻名。
波兰冬季珠峰探险队 图源:网络
1980年1月5日,波兰这支探险队抵达大本营。很快,他们就领教了珠峰地区冬季的恶劣环境:狂风不止,强度堪比飓风;气温很低,徘徊在零下25ºC至零下45ºC之间;冰川的溪流冻结了,融化的冰是唯一的水源。
据探险队成员后来描述 :“狂风吹走了山坡上厚重的积雪,露出岩石和裸露的冰。在冰雪覆盖的路段,移动时必须特别谨慎,且需要额外的保护。”
随着不断往上攀登,队员们感到呼吸困难,极度冰冷的空气更令他们恶心。而且,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建立营地也成为很大的挑战。
扎加·海因里希和彭巴·诺布在4号营地 图源:网络
2月第1周,狂风不断摧毁他们建立的营地,如海拔7150米的3号营地被吹走几次,探险队只能一次又一次重建。直到2月9日,他们才能继续向上,攀登至更高处。
2月11日,3名队员抵达海拔7960米处,建立4号营地。此时,风速并未减弱,可达每小时200公里。队员们本想在4号营地过夜,无奈风太大,只能撤回3号营地。
冬季登顶珠峰到底有多难?
1980年2月12日晚,风虽然停了,但开始下雪。
2月13日,里扎德·萨菲尔斯基和安杰伊·扎瓦达攀登至4号营地。第2天,他们试图向珠峰东南山脊前进,但再次被大风“逼退”。二人将氧气瓶留在高处后,开始下撤,回到3号营地。
这时,大本营接到消息,尼泊尔政府希望他们在2月15日结束探险。在波兰驻尼泊尔官员的斡旋下,最后期限延长至2月17日。
波兰冬季珠峰探险队的攀登线路 图源:网络
时间紧迫,探险队只能加速行动。在没有备用氧气的情况下,扎加·海因里希和彭巴·诺布开始向上攀登。二人抵达海拔8300米处时,一场猛烈的暴风雪袭来,导致他们未能登顶。
2月16日,下了一夜雪后,天终于放晴。克日什托夫·维利奇基(Krzysztof Wielicki)和莱泽克·奇奇(Leszek Cichy)向上抵达南坳,并在4号营地休整一夜。
2月17日清晨,二人继续向上攀登,于当天下午14:30成功登顶珠峰。稍作喘息后,他们通过卫星电话告知大本营已登顶。
克日什托夫·维利奇基登顶珠峰 图源:网络
“在向上攀登的过程中,条件非常艰苦,山脊上一些陡峭的地方,没有积雪,只有裸露的岩石。大风一直在吹,冷得难以想象。”二人事后回忆说。
他们在珠峰峰顶共停留40分钟,将波兰和尼泊尔的国旗留在上面。
唯一在冬季无氧登顶珠峰的人
虽然波兰探险队代表人类首次在冬季登顶珠峰,但争议也随之而来。
意大利登山家莱因霍尔德·梅斯纳(Reinhold Messner)认为,波兰人并没有在冬季攀登珠峰,因为当时尼泊尔官方刚刚缩短了攀登季节,把冬季登山季的结束时间定为1月31日。
不过后来,莱因霍尔德·梅斯纳接受波兰人冬季登顶珠峰的事实,但却坚称那是一次非法攀登。
最终,尼泊尔官方出具一份证书,证明波兰人冬季登顶珠峰,从而平息了争议。
随着波兰人的成功,冬季攀登珠峰的运动迎来新篇章。当然,其人数和规模,无法与春季登山季相提并论。
除常规的南坳-东南脊之外,还不断有人在冬季尝试珠峰西南壁(Southwest Face)、北坳-东北脊(the North Col-Northeast Ridge)、北壁(North Face)、东北脊-北壁(the Northeast Ridge-North Face)、Lho la山口-西脊(Lho La–West Ridge)、南柱-东南脊(the South Pillar-Southeast Ridge)等路线。
1980年年末至1981年年初,由艾伦·劳斯(Alan Rouse)领衔的英国探险队,尝试沿Lho la山口-西脊线路攀登珠峰,但受恶劣天气影响,他们抵达的最高点为海拔7300米。
1982年12月27日,独自沿着常规的南坳-东南脊线路攀登的日本人加藤康夫,成功登顶珠峰,但不幸的是,却在下撤中意外身亡。
日本探险者加藤康夫 图源:网络
1983年12月16日,日本登山者尾崎隆、山田诺博、村上和成,以及夏尔巴人纳旺·延登,通过常规的南坳-东南脊线路,成功登顶珠峰。
1984年年末至1985年初,由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联合组成的探险队,在埃里克·多辛(Eric Dossin)的带领下,尝试沿Lho la山口-西脊线路攀登珠峰,但恶劣的天气让他们止步在海拔7500米。
1985年年末至1986年初,韩国登山者金基熙领衔的团队,也沿着Lho la山口-西脊线路攀登珠峰。但是,一名队员意外染病,让整支团队筋疲力尽,再加上强风的干扰,他们最终止步在海拔7100米。
1987年12月22日,韩国登山者许永浩和尼泊尔向导安格·丽塔·夏尔巴,通过常规的南坳-东南脊线路成功登顶。而且,安格·丽塔·夏尔巴是在未使用辅助氧气的情况下攀登珠峰,成为截至目前唯一一个在冬季无氧登顶珠峰的人。
尼泊尔向导安格·丽塔·夏尔巴 图源:网络
安格·丽塔·夏尔巴是登山界的传奇,享有“雪豹”的美誉。1948年,他出生于一个盛产登山向导的地方——尼泊尔东部的索鲁孔布县,从15岁起开始担任搬运工,与登山事业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至1996年,他先后10次无氧登顶珠峰,其中1987年冬季无氧登顶珠峰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1990年第6次无氧登顶珠峰,创造了当时无氧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世界纪录。
2020年9月21日,安格·丽塔·夏尔巴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逝世,享年72岁。
已有7人死于冬季攀登珠峰
1993年12月18日、20日和22日,日本登山者后藤文明、泽冢英二、臼冢新树、田边修、星野龙史和绪方吉夫,通过西南壁(博宁顿路线),先后登顶珠峰。在他们之后,虽然仍有人尝试冬季攀登珠峰,但到目前为止,尚无人再成功。
约斯特·科布什在冬季独自攀登珠峰 图源:网络
比如,来自德国的登山者约斯特·科布什(Jost Kobusch),曾于2019年年末至2020年初,尝试从Lho la山口-西脊线路攀登珠峰,但最终止步在海拔7366米。两年后,他再度发起挑战,但因恶劣天气中途放弃,止步在海拔6450米。而今年冬天,他准备发起第3次挑战。
美国登山家乔恩·克拉考尔(Jon Krauer)曾说 :“一旦珠峰被确认为地球的最高点,那人类决定登上它,就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人类登顶珠峰只是时间的问题,因为人类对自身的挑战从未止步。同样,人类在冬季登顶珠峰,也只是时间问题。
图源:网络
不过,与春季相比,冬季攀登珠峰的难度不言而喻。失败的29次尝试,虽然遭遇的原因各有不同,但主要集中在强风、极度寒冷、恶劣天气、精疲力竭、缺氧、事故或落石等 危险状况。
还有一些人,因冬季攀登把生命永远留在了珠峰。据国外专业媒体统计,到目前为止,共有7位登山者死于冬季攀登珠峰。除了上文提及的加藤康夫外,有4人分别死于海拔6800米、7500米、8700米和8800米处的高空坠落;1人在海拔6300米处掉入裂缝而亡;1名夏尔巴在海拔6500米处死于急性高山病(全名Acute Mountain Sickness,简称AMS),这是一种由于快速上升到高海拔而引起的疾病,其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疲劳、失眠和食欲不振等。
尽管艰难至此,但可预见的是,仍会有人继续在冬季挑战珠峰,因为人类天生就带有“探索”的基因,而探险精神,更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