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究竟写的是什么?或许,明白了这五点就读懂了它

《红楼梦》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并且被公认为四大名著之首,但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看不进去这本书,也自然,许多人都不知道这本书写的是什么。

以《红楼梦》第一回的原文来看,《红楼梦》的作者有可能是曹雪芹,他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才最终成就了这部旷世奇作;似乎我们无法想象,这部小说,竟然让一个文人在整理的过程中都花了十年的时间,这里面的一字一句,或许都包含着作者的心血。

《红楼梦》之所以难读,主要在于它的情节相对平淡,都是一些家庭琐事,男欢女爱;但只要我们多花一些时间去品尝,似乎又能发现,它真的是一部越看越有滋味的好书。

现今流传的《红楼梦》,多数人认为,其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写;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这一前一后,无论是风格、还是人物的性格都大不相同,因此,对于小白来说,暂时只认可前八十回的《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也是一部适应于各个年龄阶段观看的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或是学生、或是为人父母、或是不同经历的人,在阅读它的过程中,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是很正常的现象。

小白从高中有幸接触过《红楼梦》,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的看了几篇,下面,也想简单的谈一谈我眼中的《红楼梦》。

在小白看来,曹雪芹写《红楼梦》,想告世人的有这五点。

第一:从文体上来看,曹雪芹想告诉我们,《红楼梦》是一部回忆录性质的小说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似乎从曹公的这句诗里面,就能看出它是一部满带着悔恨的回忆录。

无论是无材补天的神话故事,还是曹公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我堂堂须眉,却不若群钗”,似乎都体现出了曹公对自己少年时不学无术的悔恨之情;众观《红楼梦》,那个衔玉而生的贾宝玉,那个讨厌仕途经济学的贾宝玉,似乎正是曹公所说的形象,《西江月》评价贾宝玉:空有一副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似乎同样表现了曹公对自己年少轻狂行为的悔恨。

回到曹雪芹的现实生活中,他本是深得皇帝宠爱的曹家后人,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公子,在他十三岁之前,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是因为这一份锦衣玉食,让他安享在富贵之家,又因为受其祖母的溺爱而荒废正经学问,不听父亲朋友等人的劝告;曹雪芹十三岁后,家庭遭遇突变,曹家因亏空严重而被皇帝下旨抄家,他的生活,也从衣食无忧变成了饥寒交迫,虽然曹雪芹文笔极好,知识面极广,但生活在那个封建社会的,仅以仕途经济学为唯一出路的年代里,曹雪芹却真的是一个没有出息的无用之人。

曹雪芹,通过《红楼梦》这部小说,通过艺术加工回忆了自己的大半生,在这里面,有衣食无忧时期的欢声笑语;有富贵繁华时候的锦衣玉食;同样也有在落魄时期众人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家庭破碎,昔日的兄弟姐妹离别的离别,死去的死去,是一片凄凉、一片让人痛心的画面。

第二:《红楼梦》的主旨是“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借此告诉我们,人情世故才是真正的学问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回,似乎也是这首诗,向我们展示出了贾宝玉这个富家子弟第一次对仕途经济学的厌恶。秦可卿第一次带他到这个房间睡觉时,当他看见这个满含着文人的气息时,立马吵着要出去,秦可卿无法,只能将他安排到自己那个充满了温柔乡里的闺房之中。

“世事通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一句诗,似乎是《红楼梦》全文的主旨,自古以来,只要是人,无论贫穷、富贵,都必须与人打交道,而人情世故,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红楼梦》里,包含着各个阶层的群体,他们有像刘姥姥这样的为生活所奔波的贫穷老妇;也有像袭人、紫娟、平儿这样贾府里的奴才,她们为了生活,而处心积虑讨得贾府主子们的欢心;也有向周瑞家的、王善宝家的仗着是主子的陪房而为非作歹的老婆子们;也有向贾珍、贾赦这样,安享于富贵生活的败家子孙;还有像秦可卿、王熙凤这样,想尽一切办法为了贾府的未来而尽心尽力打理的胭脂堆里的英雄。

这里面的人情世故,包含着婆媳关系,如王熙凤和邢夫人,贾母和王夫人等;包含着母子关系,如贾母和贾赦、贾政;包含着夫妻关系,如王熙凤、贾琏,王夫人、贾政;包含着主仆关系,如袭人晴雯、宝玉;平儿、王熙凤;这里面的种种关系,都是由人构成,这里面的人物行为,似乎都深深包含着曹公对人情世故深入的理解。

在我们看来,贾母似乎是人情世故方面最成功的人,因为她深受众人的爱戴,但这样一个人,也有不足,比如他的儿子贾赦说她偏心;比如王夫人支持宝钗说她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人。

在我们看来,王熙凤是一个聪明办事果断的女强人,她深得贾母、王夫人的信赖,但这样一个人,却又深得婆婆邢夫人的不满;深得丈夫贾琏的不满;她为了贾府这个家,劳心劳力,辛辛苦苦,却换来的是贾府下人的一片谩骂。

似乎从这里来看,“人情世故”这个恒古不变的话题,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尽善尽美;“人情世故”,小到贾府的点滴生活;大到贾府里与四王八公,与朝廷的交流,似乎也因为没有能够尽善尽美,所以这些总是充满着两面性。

贾府的衰败,同人情世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要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贾府不得不保持与四王八公的交往;因为皇帝加封元春为贤德妃,因为太上皇的旨意,因为周贵妃、吴贵妃家里兴建省亲别院,所以贾府也只能硬着头皮修建省亲别院,而似乎也正式因为这些,而让皇帝不容

贾府,而让贾府遭受抄家的结局。

第三:歌颂封建社会下无地位的女子,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呼吁男女平等

《红楼梦》中的贾府,无疑所处的是封建社会了,是男权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女人不过是属于男人的附属品,但在曹公笔下,却活脱脱的摒弃了男权主义的思想,他塑造了几个成功的女性人物,来表达自己反对男尊女卑的思想。

比如主人公林黛玉,林黛玉出生书香世家,但因为她是女孩的关系,她的父母在本质上并不喜欢她,原文中说,林如海夫妇不过将她当男儿来养,聊以膝下无子的寂寥之感,但林黛玉这样一个女性,却是《红楼梦》不可缺少的人物之一,她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集美貌、智慧、才华与一身;比如王熙凤,秦可卿托梦时说她是颜值堆里的英雄,比那些束发戴冠的男人强上百倍;比如贾探春,虽然是庶出的女子,但其能力和文采都深得众人的认可。

然而,她们虽然如此优秀,但终究因为是女性的关系,而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林黛玉追求爱情失败;王熙凤落得被休的下场;贾探春沦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似乎她们,没有一个得到善终,似想,如果她们是男人,又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光景呢?

曹公同过贾宝玉对女性特殊的照顾,似乎在向世人呼吁,女性也是人,她们也应该获得男人一样的地位,似乎在这一点上,我们今天实现了。

第四:曹公借贾府的兴衰,告诉了我们创业容易,守家难

《红楼梦》里的贾府,是宁、荣二公打下的家业,繁荣富贵一百多年,到如今似乎注定了它衰败的结局。

俗话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俗话说“五世而斩”,似乎都是在告诉我们,富贵之家总不会一直富贵,这两句话看似表现出了富贵之家衰败的必然,但曹公对此,却有自己的看法,他借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出了贾府衰败的根源,那就是“运筹帷幄者少,安享富贵者多”,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在富贵之家里,最大的问题就是后继无人,那些过惯了衣食无忧生活的公子少爷,往往缺少拼搏向上的心;曹公的这一思想,即使放到现在,也依然适应,许多的富贵之家,不都是因为子女沦为金钱的奴隶而衰败的吗?

第五:曹公借林黛玉、史湘云的对比,向我们表达的人生的两种生活方式

在《红楼梦》里,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无父无母的悲剧女子,但她们的人生态度,却是大不相同;林黛玉的人生态度无疑是悲观的,所以她活成了“一年三百六十天,风霜刀剑严相逼”;而史湘云的人生态度,无疑是乐观的,她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一样是不幸的女子,但因为态度的不同,其生活的质量也大不相同了。

这样的对比,不仅仅发生在她们二人身上;也发生在贾环、探春身上,他们一对姐弟,都是庶出的公子小姐,在贾府,像他们这样的庶出身份,注定了他们比不上嫡出的尊贵。探春用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活出了一片美好的生活;贾环因其阴暗、攀比的心态,活成了一副抱怨的不幸人生。

一个人的出生,谁也没有办法决定,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谁也无法预料,面对生活的挫折和磨难,我们该如何面对,似乎是曹公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曹公让我们自己在书里去寻找答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