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人们听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眼前会不自觉浮现出一幅温馨的画面,觉得那就是想要追求的诗和远方。
这句话是出自海子的一首诗,谁能想到这位天才诗人在25岁时选择了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海子死前留下了5封遗书,无疑例外地提到“我被人折磨致死,请为我报仇”,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意气风发,文采斐然
海子原名查海生,他天资聪慧,年仅15岁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在法律系就读。
北大,一个群英荟萃的地方,年少的海子依旧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同级的学生中,海子无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但是在才华和成绩方面丝毫不亚于他们。
海子当年的同学回忆道:“海子学习非常刻苦,经常发现他深更半夜还在宿舍走廊的灯下读书。”
新鲜的文化气息充斥着海子的神经,他如饥似渴般地汲取着科学文化知识。
海子虽然是法律系的学生,但是他所阅读的书籍并不局限于本专业,而是包括文学、历史学和哲学等等。
海子紧跟着崇尚知识、爱好文学的社会风气。在上世纪80年代,社会掀起了汹涌澎湃的诗歌浪潮,人们把读诗和写诗看做是光荣的事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文艺青年。
那时候,诗人就像是现在的明星,很多人都会尊敬和崇拜他们,像北岛、顾城和舒婷等朦胧派诗人。
有着如此浓厚的文学气息,海子自然也是沉醉其中,想要在文学方面大展身手。
当时,北大也是涌现出了一批诗人,最有名气的便是诗歌三剑客海子、西川和骆一禾。
海子是三人里面成就最高,名气最大的。西川比海子要大一岁,骆一禾则是比海子要大上三岁。
他们三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专业,却因为写诗结缘,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他们对于诗歌十分热爱,一有空就要聚在一起相互切磋。
在大学时光里,他们讨论着诗歌、文学和哲学,心中有着各自的梦想,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日日夜夜。
西川回忆道,那时候他们几个还打算效仿但丁的《神曲》,一起创作一部含有人类、宇宙和自然的长诗,海子负责天堂,骆一禾负责地狱,而他写人间。
时光匆匆而过,他们毕业后也是各奔东西,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工作,骆一禾是《十月》杂志社的编辑,西川任教中央美术学院。
他们各自都有了工作,一有空还会聚在一起,探讨文学和诗歌。
海子刚开始在中国政法大学不是老师,而是负责校刊工作,后来他开始教授美学,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
从1983年到1989年,海子几乎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当中,不过当时海子并没有出名,他为自己印刷了八部诗集。
海子发表过五十多首诗,大部分都是短诗,由于诗歌发表的难度比较大,他还调侃过此事说:“不变铅字变羊皮。”
《亚洲铜》是海子的首部作品,后面又创作了《黑夜的献诗》、《祖国,或以梦为马》等诗歌,极其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海子的短诗脍炙人口,但是他的长诗、小说等被人们忽视了。
1989年,25岁的海子卧轨自杀后,接着引起了文坛的轰动,人们关注到这位年轻的诗人,把海子的诗作发表出来,海子热蔓延开来。
甚至出现了一些狂热的海子爱好者,要求把海子自杀的日子作为中国诗人节,声称海子是最优秀的诗人。
在海子的诗中,人们看到有麦地和妻子两词多次出现,所以也把海子称为“麦地诗人”。
不过,海子之死,令人们无法接受,纷纷猜测是什么原因把海子逼上了绝路。
留下遗书,卧轨自杀
海子短暂的一生,写下了很多首情诗,他一生爱过四个女孩,但每场恋爱都是悲剧的结尾,对他来说是一场灾难。
所以,海子卧轨自杀后,不少人怀疑海子是因为情场失意,想不开才自杀。
初恋对很多人来说都是白月光,对于海子也不例外,海子的初恋是他的一位学生。
那天,海子在课上询问学生们,最喜欢哪位诗人,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只有他的初恋坚定地表示喜欢海子的诗。
海子本来因为出身不好,就过于敏感自卑,女学生的一句话,让他的孤傲有些融化。
只可惜,海子和初恋只维持了两年的感情,分手是因为初恋的家人觉得海子家里穷,女儿跟着孩子过不上好日子,两人便结束了。
海子和初恋断了联系后,他更加封闭自己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想不明白人为什么把钱财看得那么重要。
那时候,海子几乎想到用死亡来结束痛苦,每天用酒精来舒缓自己的神经。
几个月后,海子遇到了一位年轻有活力的主持人,在一起后海子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是这段恋情也才几个月就以失败告终。
第三个是四川女孩,海子和她相隔万里,是异地恋,女孩十分喜欢诗歌,很崇拜会写诗的海子。
现实中,他们只见过一次面,海子在诗歌《雨鞋》中,还描述了和四川姑娘告别的场景。
最终,两个人还是没有走到一块,可能是因为距离太远,那位姑娘已经嫁人了。
第四位至今都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很有可能是一位有夫之妇。海子在诗歌《日记》中,曾唤这位姑娘姐姐,精神上很是依赖对方。
所以,有人才猜测这是一位有家室的姑娘,她欣赏海子的诗歌,甚至自身文化水平较高,还能指导海子一二。
可是,面对这样的情况,海子即便再喜欢对方,也绝对没有和她在一起的可能,都不敢说出她是谁。
海子将对爱情的渴望深埋于心,但是他逃脱不了自卑敏感、内向贫穷的束缚,一次次的失恋,让海子的精神饱受折磨。
他的好友西川评价过海子的性格偏暴躁型,富有才华,自尊心极强,但是步入社会后,残酷的现实粉碎了他的理想,他一直处于郁郁不得志的状态。
海子内心十分矛盾,他渴望爱情,可是他不需要婚姻,他遇到矛盾选择逃避而不是解决,喜欢用内疚的方式进行自我折磨,所以他只想逃到一个无人关注的角落,却又希望能够得到救赎。
所以说,海子的心是向往太阳,才会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可是面对人群却表现出冷漠和疏远。
在1989年春天,海子已经陷入到了难以逃脱的精神危机,他丢了以往严谨缜密的思路,取而代之的是脑袋里出现了幻听,幻觉和被害妄想的画面。
那时候,海子变得十分孤僻,也不出门,也不愿见同事。
海子平日里虽然淡漠,但是对周围人也是谦逊有礼,而现在从他的眼神中明显可以看出对周围人的排斥,不过对待好友还是没太大变化。
西川那时候还去拜访了好友海子,海子的模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整个人不修边幅,把房间弄得也是一团糟。
以前的海子最讲究干净整洁,书籍摆放整整齐齐,他对于知识书本很是爱惜。
到了2月底,海子向学校请假了一个月,周围的同事并没有发现他的异常,只当他是身体不舒服,或者写诗太累了。
海子本人也不知道让他当时是受到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他没有觉得自己病了,而是怀疑周围有人要害他。
那时候,气功比较流行,气功大师有着异于常人的特殊功能,能够修炼天眼通和天耳通等,还可以把这功能教给别人。
海子自从接触气功之后,就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为了能够更好地练习气功,他还专门找到气功大师常远和孙舸。
两位大师教授海子学习气功,可是不久后,海子出现了异常,他出现耳鸣、头痛和失眠。
海子对这些症状感到恐惧,他怀疑是常远和孙舸要害他性命,强行打开他的心眼让他受到伤害。
请假在家期间,海子还意外得知了自己的初恋嫁给别人,要去美国生活,他忍不住再次感受到自己爱而不得的痛苦。
1989年3月,海子的精神全面崩溃,他开始不断地写下遗书,共有5封。
五封遗书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提到了他的死因是由两个人造成的,一定要为他报仇,那两个人是常远和孙舸。
海子的第一封和第二封遗书是说常远和孙舸会气功,他们故意让他的精神崩溃,走向自杀。
第三封是写给父母的,拜托父母一定要为他报仇,不过要先练好气功再去。
第四封是写给好友骆一禾,因为骆一禾是个编辑,想拜托他整理下诗稿,其中还是提到常远和孙舸是凶手。
第五封是写给学校领导,解释一下前因后果,希望帮助他严惩凶手。
1989年3月26日,海子抱着四本书,来到山海关的铁道附近,还做着吃了个橘子,意识稍微清醒了一些。
海子猛地意识到根本没有人在害他,只是他自己病了,他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提笔写下“我是查海生,我的死和任何人无关”,没多久火车呼啸而过,带走了他的生命。
相关部门根据海子留下的五封遗书,调查常远和孙舸,结果发现两人和海子并没有过节,也不理解海子为什么会觉得他们要害他。
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才知道,海子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好友西川也曾分析过海子的死因,觉得海子选择死亡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精神长期发生变化。
海子的诗歌谈论过对死亡的看法,他有自杀情节,还不止一次地和好友讨论过追寻死亡的方式。
最终,海子找到了令他满意的死亡方式,便是卧轨自杀。
天才少年,无所归属
海子出身农村,家里人无法和他在诗歌方面共鸣,也理解不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长期远离家乡,海子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寻求精神依靠终究是一场虚无,他只好沉默孤寂。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在安徽怀宁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家里贫穷,生病了也没钱治,海子的两个姐姐就那样去世了。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海子身为长子,自然是家里的顶梁柱,脏活累活都落到了他的身上。
海子的下面还有三个弟弟,他看到父母每日辛苦劳作很是心疼,也愿意帮助父母分担。
每当海子有了好吃的好用的,首先想到的都是家人,最后才是自己。
海子为了不给父母增添麻烦,自打懂事起就喜欢把事情闷在心里,自己消化。
海子去田地里做农活,挖红薯,要是没有他的母亲,他可能真就一辈子被困在土地上了。
他的母亲比较有文化,发现海子对文字感兴趣,一有空就会教海子识字。
海子拥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过目不忘,有时候旁边大人讲个故事,他听一遍,便可以复述下来。
5岁的海子已经被村里人成为天才。家里虽然穷,但是看到海子这么有天赋,父亲还是把他送到了小学。
上了学的海子埋头苦读,下了学便帮家里干活。后来,年仅15岁的海子便考上了北大。
此外,海子对美的感受力也和常人不同。很小的时候,他便拜托父母给他带回来一支含苞待放的荷花。
海子看到荷花后十分开心,小心翼翼地把荷花插进瓶子里,夜晚听着荷花开放的声音入睡。
海子本是天之娇子,最终却因寻找不到人生的价值而卧轨自杀。如今的我们也在尽力追寻诗和远方,这种生活便是当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