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蒋介石兴师动众到延安,问老农:毛泽东最喜欢吃什么菜?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从此,以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这里战斗与生活十余年。

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领导中心,也是凝结着广大共产党人心血的革命圣地。

十余年后,毛主席离开延安,蒋介石兴师动众来到延安,来看让他焦头烂额的“敌人”曾生活过的地方,然后,彻夜难眠......

图|延安一、延安:革命的大本营

延安,可以说是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建设。

中央主力红军抵达陕甘后,毛主席就敏锐地意识到,要尽快了解陕北的情况,实现奠基西北的任务。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合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起来,局势相对稳定下来。

由于延安地处交通要道,且又是陕北的经济、文化中心,1937年1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进驻延安,毛主席与警卫们一起说说笑笑,出发前往延安。

行军三日,毛主席一行抵达延安,他充满希望地对大家说:“今天到延安啦,在陕北来说,延安可是个大地方,咱们要进陕北的‘大城市’啦。”

战士们瞬间忘了行军的疲惫,兴奋着大跳起来,毛主席表示,延安过去一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他们初到延安,一定要和群众好好沟通交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会注意的!”战士们洪亮地回答道。

图|毛主席与延安人民

1月13日,延安彩旗飘扬,百姓们欢欣鼓舞,早早地聚集到延安的北门口,写着“热烈欢迎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条幅在风中飘扬,此时还是冬天,天气很冷,但百姓们却极其热情。

这一天,毛主席来到延安。

他身穿灰土布棉衣,戴着八角帽,精神抖擞地走到大家面前,与前来迎接的延安各界代表一一寒暄握手,一位代表牵着大骡子,硬是要给毛主席骑,毛主席一直坚持步行,这才说说笑笑,和大家向前走去。

一路上,欢呼声、鼓掌声、锣鼓声不断,欢声笑语在延安上空飘扬,从此,伟大的共产党人在这里“生根发芽”。

图|毛主席在延安

起初,中央机关住在凤凰山麓群众临时腾出的窑洞与房舍里,毛主席住在一位郎中先生的家,环境潮湿,毛主席身体不好,却又不愿意麻烦群众,在大家的百般劝说下,毛主席这才搬进条件稍微好点的院落。

党中央、毛主席来到延安后,帮人们排忧解难,领导人民发展生产,带领人民搞建设,还关心大家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百姓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

延安百姓时常唱着一支“信天游”:

甜甜的延河水哟,永远流不断;

毛主席的恩情哟,永远说不完......

从百姓们质朴的歌声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大家对毛主席、对共产党的尊敬与爱戴。

图|毛主席在延安

比起蒋介石金砖玉瓦、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作为党的领导人,毛主席在延安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

四壁简陋的房屋,用石块支起来的桌子,缝缝补补的旧衣服,吃自己种的茄子、西红柿,用来纺纱的纺车......这几乎组成了毛主席生活的全部。

当然,也不止有这些,他还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志同道合的战友们,以及将他视为家人的人民百姓。

图|毛主席在延安

举一个例子,浅谈毛主席在延安的日子有多艰苦?

平时他就只吃自己种的西红柿、茄子、辣椒等简单的家常菜,鲜少吃肉,在延安,他只宴请过别人几次。

1940年,南洋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去见过蒋介石,然后来延安来见毛主席,他们坐在杨家岭的小院子里,将报纸铺到小方桌上担当桌布,吃的是小米、大米掺在一起的米饭、毛主席自己种的白菜、辣椒,以及从房东大娘那借来的鸡做成的清炖鸡,

为了招待好陈嘉庚,毛主席还特意嘱咐警卫员买了两毛钱的调味品,如此“待客”,和蒋介石的豪华大餐大相径庭。

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农家饭,让陈嘉庚最后感叹:“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就是这样的简朴生活,让陈嘉庚坚定地为延安捐来大批物资;就是如此简朴而又伟大的毛主席,带领延安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延安成为革命的大本营。

广大的共产党人在延安扎了根,无数爱国青年专程来到延安,而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革命圣地延安也被国民党列为主要的战略进攻目标之一。

图|毛主席与陈嘉庚二、胡宗南进犯延安

1947年3月,蒋介石已经完全撕毁“停战协定”,命令胡宗南率部进攻陕甘宁地区,国民党在西北地区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突袭延安。

眼看着战事来袭,延安的亿万军民下定决心,一定要誓死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大家纷纷立志,就算把性命丢了,也不能丢掉延安。

当大家斗志昂扬、立志以命相搏时,毛主席作出了一个让众人“震惊”的决定——撤离延安!

图|毛主席

共产党人在延安扎根13年,挖窑洞、种菜种地、培养人才,延安怎能不保?很多人想不通毛主席的决定,毛主席知道大家的疑惑,专门接见了保卫边区部队的一部分负责同志。

毛主席分析作战形势,蒋介石调集了25万兵力的军队,再加上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他们有兵力、有武器装备,而对比延安这边,保卫边区的部队只有两万余人,装备也少,如此对比,要想取胜实在是困难。

毛主席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与古人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差不多是一样的道理,暂时放弃延安,是为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经过毛主席的一番解释,大家心服口服地点点头,毛主席问:“等你们回去以后,问问战士们,拿一个延安换一个全中国,看他们愿不愿意?”

大家都笑了,有毛主席这个“定海神针”,对未来的战斗充满希望。

图|延安农民向毛主席赠送牌匾

有人表示不甘心就这样将延安拱手相让,毛主席笑着说道:“你完全可以放上几枪。咱们延安就是这么几孔窑洞,都是咱们自己动手打的,他也搬不走,就算破坏了,那样也好,将来我们好盖大楼,人民永远是我们的,你们怕什么?”

现在的撤离延安,是为了将来重回延安,广大的军民们终于了解毛主席的良苦用心,支持毛主席关于“撤离延安”的决策。

1947年3月12日,朱德、刘少奇、叶剑英、任弼时等党中央领导人带领一部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先迁移到瓦窑堡。

毛主席、周恩来继续留在延安,毛主席说:“我要最后才撤离延安,我还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个什么样子呢。”

图|毛主席

毛主席的确有着自己的考量。

第一,共产党人在延安住了十余年,一旦有了战事就离开,这样也对不住延安的百姓们,他决定与延安的百姓共同战斗。

第二,敌众我寡,延安的战斗形势依然严峻,作为领导人,他当然要留在延安。而且,只要他还留在延安,蒋介石更会不遗余力地派出兵力,对于其他的作战区而言,也算是缓解作战压力的“调虎离山之计”。

3月13日,胡宗南的14个旅兵分两路,向延安发动猛攻,炸弹时不时落在毛主席住的王家坪,毛主席泰然自若,一边看地图,一边问警卫参谋长:“客人走了吗?”

这“客人”,指的就是天上盘旋的飞机,胡宗南的作战部队。

3月16日,胡宗南的部队已经到距离延安几十里路的南泥湾、金盆湾一带,身边的人不自觉地为毛主席的安危担忧。

毛主席不急不躁:“不要紧,来得及,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他们到这个山头,我们到那个山头,没有什么可怕的。”

图|毛主席与彭德怀

3月18日黄昏,敌人已经打到延安附近的吴家枣园,毛主席、周恩来、王震正在一起谈话,屋外是震耳欲聋的枪炮声。

彭德怀火急火燎地闯了进来:“怎么主席还不走,快走,快走,一分钟也不要待了。”

看着彭德怀焦急的样子,周恩来说:“今天就谈到这里吧。”

王震转头询问毛主席在延安还是何事要办,毛主席笑笑:“没有了,什么事也没有了,到哪个地方都有电台联系,天下的大事我们都可以知道。”

枪炮声已经近在耳畔,毛主席看了看彭德怀,不紧不慢地说:“不过,在延安的最后一顿饭还是得吃,吃了饭就走。”

彭德怀心中很焦急,但也拿这个老朋友没办法,警卫员赶紧准备饭菜,放到毛主席面前,毛主席一边吃,一边问:

“机关都撤完了嘛?”

“早撤光了。”

“群众呢?”

“走了,全撤离了,延安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这样就好。”

临离开前,毛主席交待警卫员,把房子打扫干净,桌子放端正,茶壶茶碗摆整齐,要让胡宗南知道,延安是我们的!我们还要回来!

毛主席走出屋子,驻足望了望延安城,然后在周恩来等人的陪伴下,踏上转战陕北的征程。

图|延安

3月19日上午,胡宗南率部经过“激战”,占领延安。

当胡宗南来到延安后,延安已经成为一座空城,为彰显自己的功绩,胡宗南向蒋介石发去捷报:

“共军之老巢延安,于本日上午十时为国军完全收复......据初步统计,共军伤亡一万余,投诚二千余......”

蒋介石收到电报喜不自胜,没想到胡宗南居然“攻下延安”,他赶紧给胡宗南发去电报:

“宗南老弟:

将士用命一举而攻占延安,功在党国,雪我十余年来积愤,殊堪嘉尚!”

蒋介石还通知胡宗南,十天后要来延安参观,要他做好招待准备,此时的蒋介石觉得作战“胜利”,实在太“骄傲”了,这是他最洋洋得意的时候,他必须要去“炫耀”一番。

图|蒋介石与胡宗南

在1947年4月18日的新华社社论《战局的转折点》上,有一句话:

“蒋介石占领延安,将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的放弃延安,将标志着中国人民的胜利。”

可蒋介石不以为然,他还以为,只要占领了延安,就赢了。当他兴师动众来到延安,殊不知失败即将来临......

图|蒋介石三、蒋介石到延安

胡宗南心里明白,战争并没有那么“激烈”,于是开始在延安这座空城,自编自导一出“好戏”:

他下令让工兵在延安近郊赶着挖坟墓,把自己仓库里的旧武器、旧装备运到延安,当做战利品。

他让整编二十七师挑选一部分士兵充当“俘虏”,进行问答训练。

他动用大型军用部队接来一些商家,再找来一些街头艺人,还有一些普通的老百姓们,胡宗南想打造一种安居乐业的祥和景象,但百姓始终不愿说国民党的好话。

他甚至建议将延安改名为“宗南县”,以此表彰自己的功绩,可他做的这些实际上都是虚假的“形象工程”。

图|胡宗南

为迎接蒋介石的到来,胡宗南派出飞机,在西安和延安两地之间多次飞机,目的是为了把洋瓷脸盆、澡盆、沙发、马桶、以及山珍海味、西餐用具等生活用品运来。

1949年8月7日,蒋介石乘坐专机,在“万众簇拥”下来到延安,这是蒋介石一生中唯一一次来延安。

当天晚上蒋介石住在胡宗南精心安排的酒店,8月8日上午,蒋介石就穿着军装和披风,在延安城里参观,他迫不及待地向看看毛泽东生活过的地方。

蒋介石交待胡宗南:“要去杨家岭、枣园这些地方看看,看看毛泽东是如何在窑洞生活,如何在西北这边陲之地坚持了13年。”

他来到毛主席曾经住过的窑洞,出现在眼前的不是舒适的生活条件,而是空无所有、甚至还有些简陋的窑洞,就连床甚至都不能称之为床,只是垫在炕上的一块木板。

胡宗南告诉他,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他们居住的窑洞,条件也差不多,蒋介石没有说话,只是在思索着什么。

图|蒋介石在延安

见到一位老农,蒋介石走过去攀谈起来:“你见过毛泽东吗?”老农点头:“是,经常见。”

蒋介石又问:“他会跟你讲话吗?都讲些什么?”老农答““主席会称赞我家的红枣好吃,还会付钱给我......”

“毛泽东平时最喜欢吃什么菜?”

“南瓜,红辣椒.....都是自己的地里种的,常来这些招待客人,或送给村民。”

“他平时都做什么?”

“散步,开会,听收音机,逗孩子。”

和老农聊完天后,蒋介石再次陷入沉默,比起毛泽东的与群众交好、吃家常菜、生活简朴,自己是那样的“高高在上、锦衣玉食”。

原来,这个让自己总是赢不了的“敌人”过得是如此艰苦的生活,对比之下更生感慨,看完毛主席在延安的住处,蒋介石回去后辗转难眠。

图|毛主席与蒋介石

闲来之时,蒋介石还会时常感叹:“为什么?”或许,他分明已经隐隐感觉到了历史会选择毛主席,毛主席终将成为赢家。

他在延安呆了没有几天就匆匆返回南京,等返回南京后不久,蒋介石就收到胡宗南战败的消息:他虽然占领了延安,但遭到西北野战军的不断围攻,胡宗南的军队疲于奔命,最终损失惨重。

当他得知胡宗南弄虚作假的事情后,更是后悔不已,自己高兴得实在太早了。

在接下来的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了一场又一场的胜仗,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节节败退,他已经是败局已定。

图|开国大典

1949年,中共中央进驻北平,蒋介石仓皇败逃,广大的共产党人终于迎来革命的胜利,百姓们在欢欣鼓舞中迎来全新的生活。

两年前,毛主席对将士们的话言犹在耳:

“要给战士们讲清楚撤离延安的道理,告诉大家,少则一年,多则两年,我们还要回到延安来的。下次在哪里见面呢?可能不是延安了,也许是南京,是上海,或者是北平!”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