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17日,北京的冬天依旧寒冷,而人民大会堂的福建厅却热气腾腾。
一口老北京涮肉的铜锅支在炭火上,旁边摆着几碟菜,香味弥漫整个大厅。
福建厅向来接待的来宾规格较高,风格也稳重端庄,极少有这样家常随性的时候。
但这次请来的不是军政大员,而是五位上年纪的老人。
他们分别是:中国民族资本家荣氏家族第二代掌舵者荣毅仁,原中国第一家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董事长周叔弢,著名爱国工商业者、上海机械大亨胡厥文,华西系列工厂创办人胡子昂,以及有“世界猪鬃大王”之称的古耕虞。
他们都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片刻后,大门轰然拉开,走进来一位身材并不高大的老人。他身后跟着乌兰夫、谷牧以及卢绪章等人。
老人的笑容亲切和蔼,在场所有人立刻起身,只见他径直走向那五位客人,一一握手。
这位老人,就是这场宴会的发起者——邓小平同志。
邓小平拉着他们的手,情绪高涨,称呼他们为“老同志”。
这五位经历了几十年风霜的老者,此刻听到这样的称呼,无不感动。
那是他们多年来期盼的亲近与信任。
为何邓小平会邀请这五位老者来人民大会堂吃涮羊肉呢?
这一切,还需要从一个月前刚刚闭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说起。
一、关于未来之路的探讨——十一届三中全会
建国之初,百废待兴。
环顾四周,是被满目疮痍的土地、布满弹孔的工厂,以及百年来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
这就是此刻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所面对的景象。
劳动人民,我们不缺。
奋斗精神,我们更不缺。
可广大人民究竟该往哪个方向使劲,又该怎么才能帮助国家尽快实现原始积累呢?
于是中央确定了计划经济体制,在那个物资匮乏,生产力低下的时代,对于恢复生产是急需且必要的。
随着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我国建立了大批国营工厂,快速实现了工业的积累,年增长率高达10%以上。
可社会逐步发展,单一的计划经济的不足之处逐渐显露出来。
由于计划经济着重发展重工业,导致轻工业发展不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之匹配的生活资料并没有跟上,造成了“国强民弱”的局面。
与此同时,建国之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大批资本工厂被赎买,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陷入停滞状态,个体工商户几乎绝迹。
整个社会仿佛一个平静的湖面,毫无波澜,缺乏生机。
没有前进的动力,也不知道前进的方向。
此时的中国,需要怎样做才能尽快恢复过来呢?又要怎样做,才能取得突破性的发展呢?
关于中国的未来道路,又将何去何从呢?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苦苦思索,深入研究,终于给出了一个方向——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场会议,给我国各个领域猛地砸下一记重锤。
没有钱?我们就去赚钱!
这个环境不适合赚钱,那我们就改变环境!
没有国家主动来和我们合作,那我们就积极谋求与他们进行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
由此,伟大的改革开放缓缓拉开序幕。
二、一顿火锅换来资金——五老火锅宴
想要发展经济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可是从哪里来资金呢?
这就有了我们开头的那一幕。
邓小平认为,资金既可以从外面来也可以从内部来,一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另一方面则可以大力发展国内的轻工业,以达到快速积累资金的目的。
这五位老者在解放前便是民族资本主义的行业巨头,由他们做领头羊,自然事半功倍。
邓小平照例点上一支烟,夹在手中,向五老详细介绍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在场的五位除了胡厥文有些耳背,需要用秘书做笔记之外,其余四位都认真做着记录。
他们越听越兴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激动和喜悦。
邓小平介绍完会议情况后,对五老恳切地说:“对外开放和吸收外资,这是一个新问题,你们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
发挥工商业者的作用,对于新中国是一个问题,但对于经过实业救国时期的企业家们却不是难题。
五老早在来之前,就想好了方法。
他们之前去到了上海、江苏等地进行调研,深入了解各地的工商业情况,仅在上海就开了30多次座谈会,接触工商业人士300余人。
胡子昂率先开口:“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要大力起用人才。”
他建议专职应由专人带领,任人唯才,有能力的人都可以提拔成干部,去做实事。
这可说到了邓小平的心坎里。他非常赞同,说道:“对这方面的情况,你们比我熟悉,可以多做工作。”
接着他又交代,让五老推荐有技术专长何管理经验的人去管理企业,只要是爱国的、事业心强的、有能力的同志,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外籍的,都可以启用。
话虽如此,可建国以来那么久的旧观念,是否可以一朝更改?
胡子昂仍旧有些担忧:之前有许多海外留学背景的知识分子、工商业者不敢讲话、不能做事的情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他们就会心有余悸,难以完全放开施展拳脚。
古耕虞也在一旁补充,他有些身在美国的中国朋友,非常希望能回到祖国来投资建设。
邓小平听完,没有丝毫犹豫,这些事情他早已考虑清楚:“要落实对原工商业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女后辈。手里的钱闲起来不好。你们可以有选择地搞。”
他一字一顿地强调:“总之,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谈到外汇,这正是荣毅仁一直思考的方向。
他认为现在中国储备的外汇还是太少,要想快速发展经济,就要有针对性,需要挑选那些很快生效的、目的性明确的、功利性大的资本。
而且要对引进项目加强管理,几个部门争抢很容易导致国外工厂哄抬价格。
邓小平笑了,这正是他设宴在福建厅的目的。
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是中国出海做贸易最早也是最多的地方。福建省散布着众多华侨,如果引进外资来投资办厂,这些华侨将是中国与海外沟通的中坚力量。
他对着荣毅仁说:“搞补偿贸易,有相当的外汇收入,起码广东、福建两个大省大有希望,两省在外的华侨很多,江苏、浙江也有。”
邓小平强调,补偿贸易和中外合营都需要搞起来,尤其是引进先进的外资和技术,这会非常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他继续说:“我看,海外同胞、华侨、华裔都可以回来办工厂企业。国际上资本主义有用的东西,可以拿来为我所用。”
荣毅仁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
在场的人都知道,此时的中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之前着重发展的重工业周转慢,可以是可以,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带来的效益远远跟不上现在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如果调转方向,努力发展轻工业,如旅游业、手工业等,它的利润将非常可观,国家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民生问题,还能创造更多的岗位给人民大众。
原本迷茫的前路,豁然开朗。
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希望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畅所欲言。”
五位老人,都感觉到一条康庄大道,在他们面前徐徐铺开。
中国经济在此刻已经走到一个关键点上,而他们就是先行者,用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和一身本领,带领中国经济走向腾飞之路。
三、中信的建立——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作为五老中最年轻的荣毅仁,以63岁的年纪被邓小平称呼为“少壮派”的老人,没有辜负他的嘱托。
1979年10月4日,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正式成立,荣毅仁当选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信公司在80年代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引进外资的重要窗口,并将外资用于国内建设上。
在管理体制上也做到了许多创新,例如使用多种融资方式,对外发行债券等;同时也积极开展中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为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这一切,同中央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
邓小平早在宴会上就给了荣毅仁极大自由,由他全权负责企业的管理,对于意见建议觉得有用的可以采纳,觉得无用的就可以拒绝。
对于商业合作,要从商业角度来考虑,能赚钱就签,不能赚钱就放弃。
他对荣毅仁说,只要能把社会主义事业搞好,就不要犹豫。
对于荣毅仁遇到的困难,邓小平也都会做出批示,他的事情有关部门可以开绿灯。
就这样,在80年代后期,中信公司快速发展,从一个投资公司逐渐成为一个从事生产、技术、金融、贸易、服务等多领域、跨行业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旗下员工近3万人,总资产达500多亿。
中信公司只是改革开放广阔浪潮中的小小一滴。
不过从它的快速发展可以看出,我国对于经济建设的决心有多大,对于改变目前状况的决心有多大。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前后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影响下,私营经济、个体工商业者如雨后春笋一般,发展、壮大。
当时年仅21岁的温州姑娘章华妹,经营一家小百货商店,成了新中国个体户第一人。
老党员尹盛喜,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抛弃公务员的“铁饭碗”,在北京前门箭楼西侧做起小买卖,创办了北京大碗茶青年茶社。
据统计,截至1982年,个体工商业者从业人数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翻了21倍;到1988年底,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多达4.06万户。
与此同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也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深圳以平均不到五天建好一层楼的“深圳速度”,踏上了直通财富的云霄飞车。
每个人都干劲十足,为新时代增添属于自己的一把柴火。
邓小平的愿望终于成真,人动了起来,钱活了起来。
结语
五老中的古耕虞在宴会之后,用了八个字来概括这次宴席:
“一顿火锅,一台大戏。”
一顿火锅,给中国带回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家。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这些企业家们曾经积极投身实业救国之路,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富裕。
国难当头,企业家们也为救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有钱捐钱,有力出力,生产军用物资送到前线、私人购买飞机支援志愿军,这桩桩件件,无不令人动容。
可随着政策的转变,他们空有爱国之心,却苦于报国无门。
这次会面,终于给了这些红色企业家们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中央从上至下,均认同了企业家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们是经济发展的一剂强心针。
这些红色企业家们纷纷投身市场,努力去完成他们曾经未竟的心愿——实业强国。
这台“大戏”,唱的就是市场经济。
《周易》有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而这场大戏,就是未来中国的“变”。
前方无路,脚下便是路。
墨守成规,不是发展的方法。
只有变,改变思想,改变路线,改变工作重点,才可能在变中谋求发展。
改革开放如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每一个人都积极投身于浪潮之中,每一个人都期望能站在风口浪尖,赶上这股时代的东风。
一扫之前落后、贫穷的状态,全国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结果也终不负那代人的努力与期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余年,我国经济总量冲至世界第二,与美国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一个省的GDP能够比肩一国。
科技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从杨利伟到王亚平,从神舟五号到天宫空间站,从杂交水稻到青蒿素,我国也凭借自己的不懈努力走在了科技领域的最前端。
从三大工程的投入使用,到“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式通车;从城市规划建设,再到现如今娱乐文化的普及。
四十年间,民生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们感受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飞速提高,再不是当年一穷二白、任人欺侮的模样。
站在当下回望过去,那不仅仅是一顿火锅,一场叙旧,而是中国未来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之路。
市场经济按照当年的预期,一步一步,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顿火锅、一次会谈,它关乎民生,关乎国家,关乎我们每一位中国人。
参考文献:
[1]赵艳波.新中国 70 年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发展历程研究[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2):11-15.
[2]陈东,刘志彪.新中国 70 年民营经济发展:演变历程、启示及展望[J].统计学报,2020,1(2):86-87.
[3]吴志红.五老火锅宴:一桌火锅 一台大戏[N].人民政协报,2008-10-17(B01).
[4]马国川.荣毅仁,一位企业家和中国百年[J].工会信息,2019(2):42-43.
[5]丁晓平.邓小平点将荣毅仁[J].党史博览,2018(11):34-38.
[6]杨帆.对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成就的客观评价———从历史与可持续发展角度[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2):13-14.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