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吕公井”到御膳桌:涌泉手工山药油面的传奇之旅-舌尖上九江美食之九十五

从“吕公井”到御膳桌:涌泉手工山药油面的传奇之旅

文:桂孝树

涌泉乡位于九江市柴桑区西边,一个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这片土地仿若被大自然格外偏爱,山峦环抱,仿若绿色的巨擘温柔守护,将喧嚣尘世远远隔绝;澄澈的河水蜿蜒其间,似灵动绸带,潺潺流淌,倒映着天光云影,鱼戏其间,搅碎一河碎金;漫山遍野的油菜花盛放时,金黄浪潮汹涌澎湃,肆意漫卷,将大地装点得明艳动人,恰似一幅浓墨重彩的田园绮梦图,“洞府之乡”的美名,更为它添了几分神秘悠远的韵味。

在涌泉乡诸多珍宝里,最勾人味蕾、暖人心扉的,当属那传承千百年的手工山药油面。它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佳人,初看时,细如发丝,根根分明,在日光轻抚下,泛着温润光泽,仿若金缕,丝丝缕缕间尽是匠人的精巧手艺与岁月沉淀的温柔。凑近细嗅,麦香裹挟着菜油的馥郁、山药的清甜,悠悠飘散开来,未及入口,心已沉醉。

每年的冬天,正是制作山药油面打好时机,首先,精选颗粒饱满、质地优良的麦粉;以及刚从山上挖下来的本土特产山药,带着泥土的质朴与新鲜,蕴含着调养滋补的天然能量;再佐以香醇浓郁的江州菜油、适量食盐,汇入清冽甘甜的山泉水。和面时,老师傅双手似灵动游鱼,在面粉堆里穿梭翻搅,力度拿捏得恰到好处,直至面团柔韧劲道,初具雏形;调料环节,精准配比,让每一丝面香都层次分明;搓条工序,粗粗细细全凭手上功夫,条儿圆润均匀,似白玉簪子;过油一遭,面瞬间被赋予一层金黄透亮的轻薄“铠甲”,香气也在此刻被牢牢锁住;入箱静卧、上架舒展,十余道工序环环相扣,一步都容不得马虎,稍有差池,便失了那份独特风味。

待这手工山药油面下锅,又是一场热烈的“水中芭蕾”。沸水锅中,面条似灵动舞者,翻腾跳跃,肆意舒展身姿;须臾间,捞起盛入青花瓷碗,刹那间,香气盈室,直钻鼻腔。佐上精心熬制的鲜醇汤汁,那是大骨、老鸡炖煮数时熬出的浓稠精华,再添上一撮翠绿葱花,宛如翡翠点翠。入口瞬间,爽滑之感率先袭来,舌尖轻抿,面条筋道弹牙,咬劲十足,在齿间奏响一曲美妙“嘎吱”乐章。煮后不断条、不糊水、不粘连,这般爽滑柔润口感,得益于山药的神奇“魔力”。山药,这隐匿于面中的低调“功臣”,素有“食物药”美誉,润滑细腻、烹调不糊、口感不粘,让它成为老弱病残、孕妇婴儿餐桌上的安心之选,也是阖家团圆、走亲访友时,承载深情厚谊的馈赠佳礼。不少外地游客慕名奔赴涌泉洞,只为一品这传说中的美味,若未尝到手工山药油面,便觉此行憾事一桩。

说起这油面,当地还流传着一段与八仙之一吕洞宾相关的奇闻轶事。相传,吕洞宾曾任浔阳县令,一袭青衫,仗剑天涯,心怀悲悯,在九江地界斩妖除魔,庇佑一方百姓安宁;与寺僧慧南斗法,智慧交锋,留下诸多趣闻;纯阳殿后那块三尺多高的“寿”字碑,更是传奇之作。斗大“寿”字,一笔九转,暗藏玄机,乍看是“寿”,细瞧成“丹”,寄寓着他对九江百姓人寿年丰、喜乐安康的诚挚祈愿。

彼时,吕洞宾于庐山锦绣峰下仙人洞内潜心修炼,一日,他化身乞丐,云游至瑞昌县民间。行至涌泉时,恰逢一户人家张灯结彩,宾客盈门,原是家中喜得麟儿,正宴请亲朋共食油面。在涌泉,素来有这般美好习俗,但凡寿诞、婚嫁、婴儿新生,不论家境贫富,油面必上桌,承载着人们对长寿安康、幸福美满的殷切期盼。主家见“乞丐”上门,心生怜悯,施舍一枚铜元,顺带端出满满一碗热气腾腾的油面。

吕洞宾抬眸,只见碗中油面细若银丝,根根乖巧卧于汤汁间,油星闪烁金黄,小葱翠绿欲滴,宛如艺术品;轻嗅,馥郁香气扑鼻而来,瞬间勾起腹中馋虫;入口,味蕾仿若被一道闪电击中,鲜美滋味直击灵魂深处,爽滑口感顺着喉咙一路熨帖至心间,回味无穷。吃完,他不发一言,将铜钱埋入土中,而后飘然而去。这般怪异行径,引得乡人议论纷纷。这“乞丐”身形伟岸、气宇不凡,哪有半分落魄之态?眉眼间透着超凡脱俗的英气,越看越似画中吕洞宾模样。

说来也奇,彼时村里有患病妇人,久病不愈,药石无灵。听闻此事,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与乡人一道挖开铜钱下泥土。神奇的是,用这泥土敷于患处、煎水服用,病痛竟渐渐消散,诸多疑难杂症迎刃而解。消息不胫而走,挖土之人蜂拥而至,久而久之,原地竟挖出一口井,人称“吕公井”。井水澄澈如镜,四季不涸,水面偶有涟漪,水波荡漾间,隐隐聚结成一个“吕”字,任风拂、人搅,永不消散,仿若仙人留下的神秘印记,庇佑着这片土地。

经此一遭,涌泉手工油面声名鹊起,备受瞩目。后世匠人感恩仙人“赐福”,潜心钻研,不断改良工艺,融入更多山药精华。这小小一碗面,承载着先辈智慧与仙人恩泽,食之,滋养身体机能;时光悠悠流转,这面的魅力愈发醇厚。

至清代,手工山药油面迎来高光时刻。康熙皇帝偶然尝得,味蕾瞬间被俘获,当即拍案叫绝,赞不绝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听闻此面盛名,特意寻来品尝。入口刹那,龙颜大悦,当即大手一挥,赐封其为朝廷贡品,自此,涌泉手工山药油面身价倍增,声名远扬,从乡野小食摇身一变,成为宫廷御膳桌上宠儿,频繁现身盛宴佳肴间。

寒冬腊月,柴桑大地银装素裹,呵气成霜。涌泉乡的匠人们,至今仍坚守这份古法传承。晨曦微露,磨坊里便传出石磨转动声响,师傅们开启新一天忙碌劳作,揉面、搓条动作不停。农家小院里,袅袅炊烟升腾而起,屋内,一家人围坐暖炉旁。此刻,一碗热气腾腾的涌泉手工山药油面端上桌,氤氲热气模糊了视线,暖意却直抵心窝。夹一筷子面,“嗦”地一声入口,爽滑劲道在舌尖缱绻;喝一口热汤,醇厚鲜香在腹中蔓延,浑身寒意瞬间消散无踪。孩子吃得腮帮鼓鼓,老人笑得眉眼弯弯,欢声笑语回荡屋内,面香、亲情交织相融,暖了冬日,醉了时光。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队伍里,包装精美的山药油面礼盒格外亮眼,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与祝福,传递至五湖四海。

放眼当下,随着电商浪潮席卷、文旅融合东风劲吹,涌泉手工山药油面迎来新机遇。一些网红们抖音直播,订单如雪片般从飞来,快递小哥马不停蹄,将这份柴桑美味送至千家万户餐桌;线下,游客循着美食香气纷至沓来,参观油面制作工坊,亲手体验搓面乐趣,品尝地道滋味后,大包小包满载而归。涌泉手工山药油面这张“美食名片”愈发闪亮,成为拉动地方经济、传承地域文化的强劲引擎。

一口面,一段传奇;一缕香,一方风情。涌泉手工山药油面,从悠悠历史中走来,裹挟着土地的深情、匠人的执着、仙人的恩泽,在岁月长河里熠熠生辉。它是柴桑百姓舌尖上的乡愁,是旅人味蕾间的惊喜,更是中华美食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