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子这是啥意思?存心跟组织对着干是不是?"指导员马学文一拍桌子,那个缺了口的搪瓷茶缸里的水都跟着晃荡起来。
"报告首长!我认为应该实事求是!"我挺直腰板,眼睛直视前方。
这是发生在1978年深秋的一幕。那时我在川西北某部队当统计员,刚满二十二岁。文化大革命刚结束不久,部队里还残留着那个特殊年代的痕迹。
我叫张志远,在部队干了四年统计员。说起统计员,可不是现在电脑上按按键盘那么简单。每天除了要管理连队的各项报表,还得和战士们一起训练。那会儿部队条件艰苦,住的是地窖改建的营房,吃的是玉米面窝头就咸菜,可没人叫苦叫累。
这天一大早,我就被连部紧急通知,说团里要在基层培养提拔一批年轻干部,让各连选送人选。这是好事啊,可偏偏让我这个统计员和指导员之间起了争执。
"马指导员,您看这个提干名额......"我拿着一沓考核材料,站在办公室门口。
"进来说。"马指导员放下手中的钢笔,"我寻思着让小王去,你觉得咋样?"
王建华是指导员的警卫员,说话做事都滴水不漏。他爱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每次政治学习都能引经据典,说得头头是道。可实际训练起来,总是偷偷放水。
"报告首长,我觉得李怀民同志更合适。"我咽了咽口水,"您看这份考核评比表......"
"小张,你要明白,当干部不光看技术,更要看觉悟。"马指导员掸了掸烟灰,"小王在政治上更积极。"
我心里憋着一股劲:"首长,李怀民同志虽然不爱说话,可他枪法准、体能好,带新兵也有一套。上次野外拉练,他背着发高烧的新兵小刘走了十里地。"
"你小子懂什么!"马指导员的脸沉了下来,"这提干是政治任务,要对得起组织的信任。"
就在这时,连长孙德胜推门进来了。他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朝鲜打过仗,平时不苟言笑,但在连队里威信很高。
"老马,吵啥呢?"连长掏出个旱烟袋,慢悠悠地开始装烟丝。
指导员叹了口气:"老孙,你来评评理。这小子非说李怀民比王建华更适合提干,这不是跟组织对着干吗?"
连长吧嗒吧嗒抽了几口烟,屋里烟雾缭绕:"小张,去把这俩人的档案拿来。"
我立刻跑去资料室。那会儿档案都是用蓝墨水钢笔手写的,一摞摞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每个战士的点点滴滴。
资料摆在桌上,一目了然:李怀民在射击、体能、军事技能各项考核中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前年的实弹射击中,他以十发十环的成绩创下了团里的记录。
"老马,你再看看这个。"连长从褪了色的帆布包里掏出一封信,"这是上次川藏交界演习,侦察连送来的。李怀民爬冰卧雪,救出了一个被困的侦察兵。人家特意写信表扬。"
马指导员的脸色变了变,接过信仔细看了起来。窗外传来操场上震天的口号声:"一二一,一二一......"
"再给你们看个东西。"连长又掏出一个笔记本,"这是李怀民的笔记,我偶然在他铺位上看到的。"
翻开一看,密密麻麻都是学习笔记。除了每天的训练心得,还有不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字迹工整,还画了不少示意图。
"老马,你不是说要看觉悟吗?这就是真觉悟。"连长敲了敲桌子。
马指导员沉默了。过了半晌,他开口道:"小张,你说得对,是我太主观了。"
可就在我们以为事情要有结果的时候,团里来了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军区首长要来视察基层建设,各连要选送代表去汇报工作。
这下可把连队搅和开了。王建华嘴巴甜,主动请缨要去。李怀民却在这节骨眼上请了假,说是要回老家看望生病的母亲。
"这可怎么办?"指导员急得团团转。这可是露脸的机会啊。
就在这时,连长发话了:"让小张去。"
"啥?让他去?"指导员一愣。
"就他去。"连长语气坚定,"这小子办事认真,敢说实话。现在部队正提倡实事求是,他这股子劲头正合适。"
就这样,我代表连队去见了军区首长。说来也巧,首长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连队是怎么贯彻实事求是的作风的?"
我把提干名额的争论如实说了,还讲了连队在贯彻"四个现代化"方面的具体做法。首长听得连连点头。
回来后,让所有人意外的是,团里对提干名额有了新规定:必须先在基层实践、群众公认,不能搞关系和突击提拔。
这一下,倒把李怀民和王建华都给难住了。最后,两人都没被提干。团里选中的是另一个叫刘建国的同志,他在工程兵连默默干了六年,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工程分队。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我明白了,在部队,不是所有坚持都能马上看到效果,但只要坚持对的事情,就一定会有收获。
1979年春节刚过,我正准备着手年度统计报表,突然接到通知:组织决定提拔我当副指导员。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我一时不敢相信。
"愣着干啥?收拾东西准备去团部报到!"指导员马学文推开门,脸上带着笑。
"可是首长,我......"
"啥可是不可是的,组织考虑很久了。你小子虽然倔了点,但这种坚持原则的精神,部队需要。现在正是需要新人新办法的时候。"
就在这时,李怀民突然跑来找我:"班长,我要参军的弟弟下个月就要来咱们连队了,您可得多照顾照顾。"
我这才知道,原来李怀民一直放不下连队的事,特意把自己的弟弟也介绍来当兵。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叫军人的担当。
临走那天,整个连队都来送我。连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张,到了新岗位,还得保持这股子劲。现在部队正在整顿,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人。"
马指导员递给我一个布包:"这是我用了十年的《军人手册》,你拿去用吧。记住,当干部不是为了当官,是为了更好地为战士服务。"
多年后,当我也成为一名军分区的干部,每次给新战士上课,我都会讲起这段经历。我说:"在部队,最重要的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你做了什么。实事求是不是口号,而是要见诸行动。"
马指导员退休前专门请我喝酒。他端起杯子说:"老张,记得当年那个破茶缸吗?我这人脾气急,你小子要是那会儿怂了,我还真看不起你。你说得对,部队不能一味讲关系,得有真本事。"
我们相视一笑。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1978年的那个秋天,回到了那个执拗的统计员和急性子指导员之间的争执现场。在那个物质匮乏但精神充沛的年代,我们学会的不只是服从,更有坚持原则的勇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