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于厂卫”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伴随着皇权加强出现的有宰相等中枢官职,还有外戚与宦官,甚至是后宫干政。当然,这些组织或者官职的出现,有的是自己逐渐产生的,也有的是皇帝默认出现的,允许了他的存在,还有的是皇帝认为自己对朝中的局面把握不稳固,想要更好的掌控朝中大臣所主动建立的,比如是锦衣卫、东西厂。
朱元璋是一介平民,他是一个从普通百姓成为了起义军将领,之后一步步的消灭了自己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等诸侯,最后他黄袍加身,定都南京。因为朱元璋的疑心有些重,他在建立明朝之后,觉着自己家的江山不能够世代的传承下去,他为此还在各地分封藩王,这些藩王是自己的儿子、侄子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希望他们以后可以帮助自己保护朱家江山。他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他还设立了锦衣卫的制度。
厂卫初立,权势滔天
锦衣卫帮助皇帝收集军情,刺探情报,还有打探大臣的动作、言语。这些锦衣卫在知道后,第一时间向皇帝汇报,因为锦衣卫权势滔天,朝中的官员们即使他们什么话他也没有说,任何损坏朱氏江山的注意没有想,也还是不愿意见到锦衣卫,更不愿意被他们所调查跟踪。可以看出来,若是因为小事情或者不慎被锦衣卫所盯上,八成是会获罪的。官员们对他畏之如虎,避而远之。
在朱元璋去世后,皇孙朱允炆当政,由于着急削藩被燕王朱棣抢了皇帝之位。是为明成祖朱棣,这时候锦衣卫仍然存在,他又不放心,担心锦衣卫的势力过于大了有一天不受皇帝的控制。
便又是增加了一个东厂,为的就是希望他们可以互相制衡,不使任何一方势力独大,皇帝将两个组织牢牢掌控,两个组织监察百官,清除叛逆让百官敬畏。厂卫制度在明朝流行了起来,他们掌控着大明江山。
特务之最,闻之色变
人们耳熟能详的厂卫:两厂一卫,就是通常说的东西厂、锦衣卫。其实在这三个组织的上面,曾经还有过一个机构。那就是内行厂,内行厂是一个神秘的机构。在公元的1506年,朱厚照(明武宗)设立了这一机构。
这一机构设立的最初目的就是监视两厂一卫,让他们更好地为皇帝做事,服务于皇帝,使皇权大大加强。两厂一卫之上的内行厂,这一机构让这些特务机构的人有些担心受怕了,在平时也就对他们表现的更加毕恭毕敬了,尤其是对当时的内行厂的首领——同时也就是太监的首领刘瑾。
内行厂的职能比两厂一卫的职能还要广泛,从下面的黎民百姓到上面的一品大员,又加上了两厂一卫的成员。两厂一卫的成员若是犯了什么错,和见到大臣犯错一样,是可以被直接带走的,等级高一些的成员需要汇报给皇帝。所以说,内行厂的成员让大家见到吓得浑身发抖,还是因为内行厂的权力太大,皇帝对它直接管辖,他们的地位还在两厂一卫之上。
违背初衷,残害忠良
内行厂的设立是由太监刘瑾设立的,因为司礼监太监和八虎中掌管东厂的马永成、掌控西厂的谷大用有着不小的矛盾,刘瑾就在惜薪司设立了这个内行厂,它的监察范围是官员、百姓、两厂、一卫,是监察范围最大的特务机构。
西厂监视东厂,东厂主要负责锦衣卫的动向,锦衣卫监视所有的官民。这些机构最终是对皇帝负责的,只是因为被小人们利用,才做出了太多的伤天害理之事。随着刘瑾倒台后,内行厂还有西厂也随之倒台,并不再设立这两个机构了。
刘瑾掌控内行厂的时候,朝中清白的大臣死去的不在少数,都是受到了这些特务机构的迫害。王时中作为直言的大臣,就是死在了这种冤屈之下。明末的时候,魏公公掌控朝中大权,官员们被东厂迫害,冤案惨案一件接一件,锦衣卫的大牢就是民间的地域。
小结
因为东厂、锦衣卫这些机构,民间怨声载道,官员们大气不敢出一个,后来到了鼎盛时刻,爆发出民变。再加上宦官干政,明朝不得不亡。所以也就有了“明朝亡于厂卫”这样的说法了。可惜的是这样的机构害死的朝中忠臣,还有无数的冤案惨案。辜负了这些机构或者组织被设立的初衷,没做好惩恶扬善,反而是被小人利用,残害忠良,大明江山深受其害。
在历朝历代中,类似的机构不少,其结果与作用也类似,并没有发挥保护国家的作用,被小人利用残害忠良,导致了国家的加速灭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