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3日马英九去大陆参观访问的时候,其中一站就是当年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旧址,在那还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儿。
马英九走到政治部办公室门口,看到墙上挂着一张教官们的合照,他就问了一句:哪个是周恩来?
虽然这张照片里没有周总理的出现,可马英九这一问,反倒牵出了一段关于周总理和黄埔军校的往事,那么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事情?
一张照片引发的追问
2024年4月3日黄埔军校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那就是当时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
马英九早就听说过黄埔军校的传奇,也知道这里是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标志。
在讲解员的引领下,马英九一行人仔细参观了校内的每一个角落:教室、宿舍、操场……
当他们走到政治部办公室门口时,讲解员正准备介绍里面的陈设,马英九却被墙上的一张老照片吸引住了。
照片已经泛黄,但依然能看出当年拍摄的场景:一群穿着军装的青年人,精神抖擞地站在一起合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可不是一张简单的照片,而是当年黄埔军校政治部教官们的合影。
马英九的目光扫过一个个名字,他一边看,一边还询问身边的讲解员:“哪个是周恩来?”
讲解员听到马英九的问题,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连忙指着马英九指向的方向解释道:“不好意思,马先生,这张照片拍摄的时候,周总理已经离开黄埔军校了,所以……”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周恩来的样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就算没有目睹周总理的风采,也都在各种历史书籍、纪录片中看过他的照片。
难道说马英九是故意装作不认识周总理?那他又为何对这张照片如此感兴趣,还特意指明询问周总理。
马英九当然认识周总理,他之所以会这么问,一来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敬重,毕竟周总理在国共两党中的地位都非同寻常。
二来也是因为他知道,周总理和黄埔军校之间,有着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
政治部的革新者
黄埔军校在当年可是响当当的革命摇篮,多少热血青年在那儿学习、训练,准备着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
既然是培养革命军人的地方,除了军事训练,思想政治教育也绝对不能落下。
可黄埔军校刚成立那几年,政治工作做得还真不怎么样。至于原因就出在政治部主任这个职位上。
最开始的主任政治部主任是戴季陶,他可是个大忙人,来去匆匆,在军校没待多久就另谋高就了。
接替他的邵元冲倒是一直在,可他对政治教育这块儿不太感冒,觉得搞军事训练才是硬道理。
领导重视,下面才能好好干活?可是领导都不当回事儿,下面的人自然也是敷衍了事。
所以那会儿的黄埔军校政治部,基本上就是个摆设,没什么存在感。
那些满腔热血的学生们可坐不住了,他们跑到党代表廖仲恺那儿诉苦:“廖先生,咱们是来学习革命的,不是来当大头兵的。这政治课开得稀稀拉拉的,怎么行呢?”
廖仲恺一听,觉得还真是这么回事儿,看来得找个靠谱的人来抓政治工作才行。可找谁呢?后来他决定把目光锁定在了中共党员身上。
为什么要找中共党员呢?
因为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方面,那可是相当有一套。他们提出的很多革命理念,都非常吸引那些有志青年。
那么中共党员那么多,为啥偏偏选中了周恩来呢?
这就得说到周恩来早年的人脉了,那时候周恩来的入党介绍人张申府正好在黄埔军校工作,他跟廖仲恺的关系不错,就借机向他推荐了周恩来。
张申府在溜须拍马上可是有一手:“老廖,我这帮兄弟可是人中龙凤。年纪轻轻就出国留学,见多识广,还特别有想法,政治工作交给他,你肯定可以放心”
廖仲恺一听,也觉得周恩来确实不错,于是就拍板决定,让他来当这个政治部主任。
1924年10月周恩来从法国回到广州,
正式接手了黄埔军校政治部的工作。
他一上任,就展现出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先是把政治部从校外搬到了校内,方便统一管理,
又把部门架构重新调整了一遍,分成了指导、编纂、秘书三个部门,还给每个部门都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职责,
这下子,政治部的工作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
为了让学生们真正学到东西,周恩来还对政治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增加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革命史》等课程。
除此之外,他还经常邀请像恽代英、萧楚女这些有名的学者来学校做演讲,让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思想。
在周恩来的努力下,黄埔军校的政治工作搞得红红火火,政治部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部门,变成了学校里举足轻重的存在。
从话剧舞台到革命军阵地
别以为叱咤风云的革命家都是不苟言笑的,人家年轻的时候也是多才多艺、充满活力的。就拿周总理来说,你绝对想不到他年轻时还是个“文艺青年”。
1914年16岁的周恩来还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
,那时的他正值青春年少,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戏剧更是着迷。
南开中学有个新剧团,周恩来一加入就成了骨干成员。他不仅积极参与演出,还担任了剧团的布景部副部长,甚至还自己动手写剧本。
更让人叫绝的是,由于当时剧团里缺少女演员,形象俊美的周恩来就经常反串女角。
舞台上的周总理,举手投足间尽显女性的柔美和妩媚,赢得了无数的掌声。
周恩来可不是随便玩玩,他对戏剧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新剧应该是爱国情怀的艺术化表达,不能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要用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形式来宣传爱国主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人心。
周恩来在舞台上光彩照人,私下里也是个爱思考的年轻人。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政治理论,最终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
回国后周恩来积极投身革命事业,来到了黄埔军校工作,但他不是只会搞政治,在文艺上也做出了不少名堂。
1925年1月18日,在周恩来的不懈努力下,黄埔军校“血花剧社”正式成立了。
“血花剧社”以“将革命的艺术来改造社会”为宗旨,创作演出了《血泪湖》《黄花岗》《鸦片战争》等一系列以救国、革命为主题的新剧,在校内外掀起了一股观剧热潮。
周总理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文艺舞台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格魅力与时代回响
周恩来在黄埔军校那段时间,可不只是埋头苦干,他那出色的人格魅力,同时征服了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
先给大家介绍一位国民党将领胡宗南,他不仅是周恩来的学生,还从心底里佩服这位老师。
虽然师生之间观念不同,偶尔还有点小摩擦,可这胡宗南不一样,他对周恩来那是相当敬重,
就算后来国共两党闹掰了,他也从来没说过周恩来一句坏话。
“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周恩来被迫离开了黄埔军校,临走前胡宗南还特意跑来送他。
望着周恩来远去的背影,胡宗南长叹了一口气,对旁边的人说:“周恩来这个人,不简单啊,校长失去了他,可是亏大了。不信你们等着瞧,再过几十年,你们就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了。”
胡宗南的眼光还真准,周总理后来在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中做出的贡献,那是有目共睹的。
当然想拉拢周恩来的可不止胡宗南一个,蒋介石也动过心思。他曾多次暗示周恩来,只要你愿意跟着我干,荣华富贵少不了你的。
可周总理是意志坚定、立场鲜明的共产主义战士,他压根儿就没把这些诱惑放在眼里,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信仰,
最后和共产党一起建立了新中国的革命道路。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渊源,在马英九的心中,周恩来这个名字早已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历史人物。
不然在看到那张泛黄的老照片时,他也不会如此自然地想起这位国共两党都敬重的伟人。
结语
一张老照片不仅勾起了马英九的好奇,也让我们有机会再次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的故事,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虽已消逝,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当年在黄埔军校播撒下的革命火种,最终汇聚成熊熊烈火,照亮了整个中国。
而他的人格魅力,也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赢得了后世无穷的尊重和爱戴。
信源:
羊城派马英九率台青在广东交流参访,这些地点蕴含哪些两岸共同历史记忆?
繁花史阁马英九参访黄埔军校,看到政治部办公室门口有合照:哪个是周恩来
中国军号敬爱的周总理一生都有哪些军事任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