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气息弥漫,万物沉静,然而这一季节孕育着新的希望与生机。在这个寒冷的冬季里,沧州市的车站小学与鞠官屯小学再次携手,开展了以“让学生成为班会课的主人”为主题的班主任教研活动,标志着城乡教育资源的深入融合与互动。这不仅仅是一次活动,更是推动新华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01 课例展示:薪火相传的班会课
“走运河看沧州”是车站小学白满诚老师带来的主题班会课,沿着沧州大运河的文化脉络,带领学生展开了一段精彩的课堂探索。白老师巧妙运用家乡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们通过宣讲、快板演说、采访讨论等多样化的形式,展示他们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与感悟。
课堂中,孩子们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探索的参与者。他们通过研究资料、实地考察和采访长辈,开拓了视野,感受了沧州文化的底蕴与魅力。“数说大运河”“快板说三楼”“‘桥’见沧州”等一系列活动既丰富又生动,充分表现了同学们对自己家乡文化的热爱。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获得了知识的滋养,更在实践的锻炼中增强了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建立了对家乡的骄傲感。
02 共思共研:教育理念的深度探讨
课例展示之后,两校的老师们围绕主题班会课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需求展开了深刻的讨论。老师们一致认为,班会课的选题必须围绕学生们的兴趣、困惑及成长需求,例如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感。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们鼓励学生担任主持人、小组讨论参与者,甚至是课堂讲师,通过角色扮演等形式增强他们的领导能力与话语权。同时,班主任老师们充分运用引导式提问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无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建议。
一些年轻而富有创意的班主任老师提到,可以运用多媒体和在线平台等现代技术,丰富班会课的形式,将课堂带入更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资深班主任老师强调了课后总结的重要性,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断优化课堂策略,确保班会课的高效性。在这样的共思与共研中,两校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度交融与碰撞。
03 总结提升:新的教育使命与责任
在交流的尾声,鞠官屯小学的蔡晓辉老师对课堂展示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指出班会课实施时应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紧密联系。这种生动的链接,才是教育能够扎根心灵深处的关键所在。而车站小学德育副校长李霞则为本次活动做了总结发言,明确提出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而班会课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
她鼓励教师们不断尝试与创新,同时期待通过此种合作,推动两所学校的班级管理更加专业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李霞校长的言辞铿锵,深情款款,充分展现了教师对于未来教育的热忱与责任感。
教育的未来: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在这次活动中,与会的班主任们展示了对教育的深刻思考与责任感。他们深知,作为教师,既要面对平凡的日常教学工作,也要以高度的专业性去引导与关心学生的成长。通过这样的会议,教师们将继续保持“学习者”的姿态,深入探索和反思教育实践,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共同成长。
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蕴含着爱与责任,而班主任的工作虽平凡却至关重要。这次班主任教研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更为两校的教育融合注入了新的动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融合机会,激发师生的创造力与热情,为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END
文字|白满诚
图片|王 蒙
编辑|曲云荟
审核|李 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